字词 | 甘薯施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甘薯施肥fertilization of sweet potato根据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结合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所采取的施肥技术。
生育前期 包括发根还苗期及分枝结薯期。发根还苗后,茎叶开始生长,随即扩展根系,先长出的不定根扩展为须根(吸收根),吸收水分及养分。发根后10~25天是块根形成期。以后薯蔓开始分枝,进入分枝期以后,生长中心由根系转为茎叶和块根。分枝期之前形成的块根开始明显膨大,并结成小薯,从这时起块根开始积累淀粉,以后淀粉的积累逐渐加快。为了促进块根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茎叶的生长开始加速,到本期末即可封垄,为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创造条件。封垄时,薯数基本定型,薯重为总重的10%~15%,茎叶鲜重约为总重的30%。为了适应生长中心的需要,争取早分枝,早结薯,多结薯,甘薯植株优先向茎叶提供光合产物,其数量在分枝前约为总量的90%,分枝后为60%~70%。在生育前期,根系吸收养分的速度比干物质积累的速度要快,吸收的氮、磷大部分分配在叶片中,其次为茎,再次为叶柄,而钾则较多地分配在茎及叶柄中,其次为叶。氮、磷的分配有利于叶片的扩展及光合作用,钾的分配能促进茎及叶柄中输导组织的形成。生育前期是以氮素代谢为主的时期,植株本期吸收的氮量已达全生育期总量的37.69%,吸收的氮量多用于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利用率较高。 生育中期 从封垄开始到茎叶生长达最高峰时,是茎叶盛长、块根膨大的时期。生育前期形成的块根到生育中期迅速膨大。向块根输送的光合产物逐渐增多,在本期可达总量的75%。到本期末薯重已达总量的40%~50%。在块根膨大的同时,茎叶也在加速生长,块根在第一次膨大高峰之后生长更快,到本期末茎叶生长达最高峰,本期生长的茎叶鲜重占总量的60%~70%。为了适应茎叶和块根的生长,甘薯植株体内的代谢过程也由生育前期以氮素代谢为主的时期转为碳、氮代谢并盛的时期。这时,适宜的氮营养水平,能保证碳、氮代谢协调进行,其结果是“得氮增糖”。但是氮营养水平过高,则会使生长前期以氮素代谢为主的时期延长,光合产物多用于茎叶蛋白质的合成,于是引起茎叶徒长,光合条件恶化,向块根中输送的糖分明显减少,最终的后果是“得氮耗糖”,块根产量下降。在生育中期,养分的吸收量也发生了变化,按其占总量的百分数计算,N的吸收量由前期的38%增加到42%,P2O5的吸收量由27%增加到62%,K2O由39%增至55%,增加的幅度是磷>钾>氮,这是中期的生长中心所决定的。这时,薯块迅速膨大并大量积累碳水化合物,磷与氮适当配合,既能增强薯块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又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和光合产物的及时运转,钾与氮合理配合能延长叶龄,促进碳、氮代谢,加强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因此,磷、钾对促进薯块膨大和加速干物质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到生育中期末,薯块中氮、磷、钾的分配率分别为32%、59%和40%,在输导部位——茎和叶柄中氮、磷、钾的总分配率分别达8%、12%和21%。氮、磷、钾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也间接反映出它们各自对甘薯生长所起的作用。甘薯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3.6%、0.5%和3.9%,与国外的叶诊断结果相比,大体上是一致的。 生育后期 为块根盛长、茎叶渐衰期。从茎叶生长高峰至收获,春、夏、秋薯均经历60天左右。茎叶在生长高峰过后,开始衰退,继而停止生长(回秧)。此时块根盛长,光合产物向块根中大量输送,用于茎叶生长的光合产物只有10%左右。当茎叶生长停止后,光合产物全部向块根输送。生育后期增长的薯重为其总重的40%~50%。所以,北方春薯在栽后120天,植株体内的氮素代谢强度开始减弱,逐渐转为以碳素代谢为主的阶段。据研究,块根形成和膨大所用的碳水化合物有90%以上是来自生育后期叶片所合成的光合产物。因此,在生育后期叶片仍应保持较高的光合效能,适当落黄而不早衰,这样,叶片就能合成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及时输送到块根中。除碳水化合物大量向块根转输之外,养分也较多地分配到块根中,用于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和薄壁细胞的建成以及淀粉的合成过程。收获时块根中的氮、磷、钾分别占全株总量的53.6%、80.3%和59.7%。 土壤供肥性能 甘薯根系发达,茎蔓又有着地生根的习性,吸肥、吸水力强,在其他作物不能生长的陡坡瘠薄地上也能收到一定的产量。日本全国甘薯三要素肥料试验结果中,如以施氮、磷、钾的完全肥料区产量为100%,则不施氮区为84%,不施磷区为90%,不施钾区为74%,不施肥区为60%。湖南省也作过类似的试验,各区甘薯相对产量分别对应为100%、77%、92%、84%、59%。二者对比说明,甘薯的地力产量为59%~60%。在日本,以不施钾对甘薯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不施磷影响最小;而在湖南省,则以不施氮影响最大,其次是钾,影响最小的是磷。由此可见,在不同地区的甘薯生产中,土壤供肥性能是不相同的。对甘薯来讲,中国南方土壤氮、钾的供应性能较差,应注意氮、钾肥的施用,而中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供应氮、磷性能较弱,应合理施用氮、磷肥。 施肥技术 甘薯增产的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为此,在甘薯生产中要采用相应的施肥技术。此外,中国甘薯大田生产普遍采用薯苗栽插的方法,所以,在育苗过程中,也要合理施肥。 苗床施肥 苗床所用的床土是用农田肥土与圈肥(骡马粪、牛羊粪等)、作物秸秆、细沙等配合而成。酿热物发酵时既放出热量,又能释放出一部分养分,供薯苗利用。育苗时薯苗所用的养分大部分是由种薯提供的,但是,采苗2~3次以后,床土中的速效养分多被薯苗吸收,同时由于多次采苗,随薯苗而被取走的养分逐渐增多,种薯虽然能提供养分,可是种薯中贮存的养分转化要有一个过程,这时追施少量速效氮肥对酿热物的分解、种薯中贮存的养分的转化及薯苗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作追肥用的肥料有硫酸铵、鸡粪、炕土等。施用方法是撒施或兑水浇施,通常是把肥料与细沙掺匀撒在苗床上,然后抖掉散落在薯苗叶上的部分肥料,立即浇清水。如用硫酸铵,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45克。追肥应在采苗后1~2天待伤口愈合后施用。用鸡粪、炕土时应事先粉碎。 大田施肥 基肥 甘薯是垄作栽培,作基肥用的有机肥料,一般多集中施在垄底,然后起垄包肥。甘薯根系大部分布在25~30厘米的土层中,所以,深层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对甘薯生产更为重要。基肥的用量因栽培区域而异,北方春薯区,前期低温干旱,中期高温多雨,后期又低温干旱,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基肥应占总肥量的70%~80%。南方夏、秋薯栽培区,前期高温多雨,后期低温干旱,基肥比重不宜过高。福建、广东等省高产甘薯的基肥只占总肥量的30%~35%。据山东省调查,春薯每公顷产22.5~30吨鲜薯需施土杂肥37.5~52.5吨。磷、钾肥的施用因产量和土壤条件而异。一般每公顷产60吨鲜薯的地块,土壤有效磷(P2O5)在2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在100毫克/千克以上,仍需施用磷、钾肥。磷肥用量一般为每公顷60~120千克P2O5,钾肥用量为每公顷45~75千克K2O。 追肥 一般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分期施用。在栽后15天施用的追肥为提苗肥,其作用是促使茎叶早发,为吸收根的形成提供无机养分。提苗肥用量为每公顷15千克氮。栽后30~140天,施壮株结薯肥能促进早结薯,早封垄。每公顷用量为15~30千克氮。再以后施用的追肥称催薯肥。催薯肥的施用方法因地区而异。在基肥用量较少的南方夏、秋薯区,往往是栽后45天,在垄的一侧破垄1/3,曝晒一天,追施腐熟有机肥或氮素化肥,然后覆土合垄。这样施用的催薯肥称为夹边肥,其用量约占总肥量的40%。夹边肥既能补充基肥,又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薯块膨大。在施足基肥的春薯区,催薯肥多在栽后90天左右施用,所用的肥料以氮、钾为主,每公顷施15千克N和30千克K2O,可将化肥溶于4500~6000千克水中,灌施在垄背的裂缝中,所以,又称裂缝肥。 根外追肥 在甘薯生育后期根部吸肥能力减弱时施用,根据甘薯生长情况可喷施0.5%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1~2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