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甘薯天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甘薯天蛾sweetpotato hornworm

间歇性发生的旋花科作物食叶害虫。又名旋花天蛾。学名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苏联(西伯利亚)及中国甘薯产区。为害甘薯、蕹菜、野牵牛等旋花科植物。成虫体长43~52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头部暗灰色,胸部背面灰褐色,有两丛呈“八”字纹状的褐色鳞毛。腹部背面中间有一条暗灰色纵纹,各节两侧依次有白、红、黑横带各一条。前翅灰褐色,上有锯齿状黑色细线,翅尖有一斜走的黑褐色纹,后翅淡灰色,有4条黑色带纹。
卵球形,直径约1.5毫米。初产时蓝绿色,孵化前为黄白。幼虫共5龄,初孵时体色淡黄白,1~3龄为黄绿或青绿色,4~5龄有青、黄、绿、红、黑等多种体色。1龄幼虫体长3.5~8毫米,头宽0.4~0.5毫米;2龄体长6~15毫米,头宽0.7~0.9毫米;3~5龄体长依次为3~14、22~50、70~100毫米。头顶圆,中、后胸及第一至八腹节背面有横皱纹,形成几个小环。第八腹节末端生有尾角。蛹体长50~60毫米,初期淡绿,后变红褐色;下颚伸出成管状,向内上方弯曲,形似象鼻。
在河北、山东等地年生两代、安徽淮北3~4代,以3代为主,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4代。各地均以蛹在土中越冬。安徽4代区第一代幼虫为害春薯,二、三代幼虫为害春薯及夏薯,第四代为害夏薯,全年二、三代幼虫为害最重,严重时薯叶吃光,仅留秃蔓。
成虫昼伏,夜出交配产卵,以棉花、芝麻、向日葵等花蜜补充营养。卵散产于薯叶上,平均一雌产卵1 000余粒。卵期4~6天,新孵幼虫先食尽卵壳,约两小时后开始取食,1~4龄可食叶3~4片,占总食量的8~12%,5龄后食量大增,可食29~38个叶片。幼虫期14~22.5天,老熟入土化蛹,非越冬代蛹期10~21天。宜结合冬耕,破坏蛹室,减少虫源。在3龄幼虫盛期,每百叶有虫两头时,及时喷撒青虫菌、敌百虫、敌敌畏等可控制为害。

甘薯天蛾sweet potato hornworm

Herse con-volvuli L.,又称旋花天蛾。昆虫纲,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台湾等省;日本、朝鲜、韩国、印度、俄罗斯(西伯利亚)、美国也有分布。寄主有甘薯、蕹菜、芋艿、扁豆、赤小豆。成虫体长43~52mm,暗灰色,肩板有黑色纵线,前翅有许多锯齿状和云状纹,后翅有4条暗褐色横带,腹背中央有一暗灰色宽纵纹,各节两侧有白、红、黑3条横纹。末龄幼虫体长83~100 mm,绿色或褐色,头壳两侧各有一宽黑纵纹,体背具横皱,形成若干小环,腹部1~7节两侧有黑色斜纹,第8腹节背面具一尾角。安徽一年发生3~4代,福建4~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叶背边缘,幼虫食害叶片和嫩茎,老熟后在土中化蛹。主要防治方法是:在冬春耕耙灭蛹;人工捕杀幼虫;糖浆毒饵诱杀成虫;幼虫初龄期喷洒农药。

甘薯天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