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肃火葬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肃火葬场 甘肃火葬场甘肃部分民族历史上处理尸体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性的葬法场地。据考古发现,在甘肃临洮寺洼山史前遗址中, 曾出土盛有人类骨灰的陶罐,推断火葬在甘肃可溯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墨子·节葬》记载:“秦之西有义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义渠国是春秋时戎人建立的国家,活动在今泾川、庆阳、宁县及固原一带,证明先秦礼教时代甘肃部分民族仍坚持火葬的习惯。《太平御览》载,秦汉时期,入居甘肃南部的武都羌、烧当羌、先零羌,也流行“以火焚尸”的火葬习俗。魏晋南北朝时,今白龙江流域的宕昌羌、邓至羌,也是把死者遗体“焚为灰烬”。宋元时,世居甘肃渭河流域的汉族,也多受佛教徒死后焚身的影响,对死者“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至明清, 民间火葬逐渐衰落,但并未绝迹。迄今甘肃境内的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仍保留火葬的葬法。1967年甘肃推行火葬。为改变原来聚柴薪焚化尸体的方式,至1984年,先后在17个市县建成了火葬场,装备有现代技术、文明卫生、无污染的火化炉处理尸体,成为广大群众乐意接受的火葬形式。1985年,省政府为方便群众和减少财政补贴, 将火葬场归殡仪馆统一管理。 ☚ 甘肃公墓 甘肃殡仪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