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肃“三反”“五反”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肃“三反”“五反”运动 甘肃“三反”“五反”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随着城乡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国家建设的发展,以及抗美援朝所需物资的大量增加,不仅国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而且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有很大发展。但是,一些不法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也借机大搞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毒”活动。仅兰州市的10346户私营工商业户中,有“五毒”行为者达8942户,占总数的86%,共行贿11亿元旧币下同,偷漏税款171亿元,盗窃国家资产413亿元,偷工减料11亿元,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造成国家损失65亿元。同时, 一些不法资本家还以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 使其中一部分人腐化变质,蜕变为不法资本家的代理人。为反击资产阶级的进攻和清除党政军内部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甘肃省于1951年12月开始, 发动群众, 检举揭发, 首先开展 “三反”运动,全省参加“三反”的58 010人 (不包括省军区)中,有贪污行为的26 241人,贪污总金额566亿元;全省参加 “三反”的10 546名党员中,查出贪污问题的4 770人, 到1952年5月底, 已处理704人,其中开除党籍213人,受到劝告、警告、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的192人。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发展,又针对不法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五毒”活动,开展声势浩大的 “五反” 运动。到1952年7月底,“三反”“五反”运动基本结束,清除了一批党政机关的腐败分子,处理了一批犯有“五毒”行为的完全违法户和严重违法户;同时,对于广大干部和群众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在社会上起到移风易俗、清除旧社会遗毒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国家机关建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中共甘肃省各级党校 毛泽东为银达乡业余文化教育一文写的按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