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甘泉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甘泉县

延安地区辖县。位于延安地区中部,县城所在地距延安市45公里。东与延安市接壤,南与富县相连,西与志丹县交界,北与延安市、安塞县毗邻。总面积2287平方公里。耕地16.5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属陕北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境内主要山脉有子午岭、水泉岭、崂山、墩儿梁等。海拔最高处水泉岭1617米,最低处兰爱川960米,县城海拔1005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6.8℃,极端最低气温—24.8℃。年降水量561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年日照2472小时。无霜期148天。干旱、霜冻、冰雹为主要灾害。洛河为境内主干河流,由西北纵贯东南6个乡镇。支流主要有雨岔河、龙咀沟河、北沟河、劳山河、府村河等。流域面积2287平方公里,属黄河水系。境内保存有大面积的、以暖温带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全县有林面积190万亩,森林覆盖率41.7%,林木蓄积量425.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山杨、杜梨、侧柏、水桐、白桦等。草地面积108万亩,载畜量17万个羊单位。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野猪、狼、野羊、野兔、野鸡等。组成群落的植物有600余种。中草药160种以上,以山桃仁、杏仁、甘草、黄柏、茵陈、山楂、穿地龙、穿生、党参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紫沙粘土、煤炭等。已探明含石油面积84平方公里,储量2127万吨。全县常住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占7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5‰。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4%。少数民族有回、蒙、苗、藏等9个民族。辖城关镇及东沟、道镇、劳山、高哨、石门、下寺湾、雨岔、桥镇8个乡,11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95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该县因县城西南美水沟有水质甘甜的美水泉而得名。夏商时称雍州西河。春秋时(前770——351)为晋国所辖。战国时魏置雕阴邑。秦统一后置雕阴县。唐武德元年(618)改置伏陆县,唐天宝元年(742)始设甘泉县。1935年10月成立苏维埃甘洛县政府。1937年8月改为甘泉县抗日民族政府。1948年2月成立甘泉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并入延安县。1961年9月恢复甘泉县制。文化遗迹众多。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的美水泉,水质纯净,甘甜爽口,日流量150立方米。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游猎于此,偶饮此水,顿觉心旷神怡,遂赐名“美水”。后为隋唐两代皇宫享用。具有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强身祛病,防衰老等功效。位于县城西14公里处寺沟村的白鹿寺,又名众宝寺,建于唐代。寺内有石雕佛像10多尊;院内有一高22米、围长9米的银杏树,相传为唐代一高僧所植。1935年10月24日,毛泽东到甘泉县下寺湾村,召开干部大会,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的错误影响。1935年10月1日,红15军团在甘泉劳山全歼国民党东北军110师,师长何立中被击毙。该县是陕北杂粮生产县之一。全县土壤分为黄沙土、黄绵土、黑黄土、黄胶土、黑紫土五类。其中,沿洛河的川台地以黑黄土和黄沙土为主,结构疏松,耕性良好。境内建有甘泉渠水利灌溉工程,主干渠长24公里,连接3个乡镇,支渠41条,总灌溉面积1.45万亩,占全县可灌面积的51%。拥有各种农用机械623台(辆),总动力1278万马力,农用电量89万度,87%的村通电。境内有水力发电站4处,抽水站67处。粮食作物以玉米、豆类、谷子、荞麦、糜子、小麦为主,水稻、高梁次之。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油菜、小麻、西瓜、苹果次之。1990年粮食总产量3245万公斤,农业人口平均产粮619公斤。农业总产值4829万元。大牲畜1.8万头。纯种白绒山羊存栏10.1万只,年产绒2万公斤,提供种羊2307只。全县工业企业25个,职工5184人,工业总产值1504万元,乡镇工业产值79.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5%。县办工业主要有白酒、水泥、纤维板、石油钻采、机砖、农机修造等。已形成以石油、建材和美水系列产品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境内交通便利。西延铁路、西包公路横穿县境。地方公路干支线3条,总长546.5公里。乡镇和70%的行政村通车。年货运量1.35万吨,货运周转量211万吨公里。邮电局、所4个,邮电业务总量36万元,邮程445公里,年报刊发行量170万份。商业网点273个,从业人员588人。社会商品零售额2684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037万元。其中,外贸收购总额58万元。集市贸易市场5个,年成交额406万元。中学5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212人,在校学生2143人;小学195所,教师558人,在校学生79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4%。科技人员1196人,平均每千人16名。各种文化机构15个,广播通播率88.8%。80%的村能看上电视。县城有影剧院、文化馆、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机构15个,医护人员189人,病床100张,平均每千人1.4张。招待所、饭店5个,床位1130个,年接待过往旅客1.8万人次。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5890万元,社会总产值8178万元,国民收入5070万元,财政收入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278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