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花儿会
在甘肃省南部洮河流域的临潭、卓尼、岷县、康乐、渭源、临洮等县的农业区和部分半农半牧区,长期流传着一种被称为“花儿”的民歌。花儿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广泛,有些还表现了民间的信仰习俗。
洮河流域的“花儿会”起源于民间传统的农业祭祀活动。在洮河流域,农民们每年都要自发而定期地举行数百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山歌竞唱会——“花儿会”,其中最著名、规模也最盛大的花儿会有三处,它们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临潭县新城乡城隍庙花儿会(当地俗称“五月神会”);农历五月十七日,岷县二郎山花儿会(过去称“湫神庙会”,俗称“扭佛爷”);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康乐县南端的莲花山花儿会(俗称“六月六神会”或“六月六唱山”)。
这三个花儿会,每年的参加者均在万人以上,最盛时达数万之众,演唱者主要是汉、藏两族的农民。在洮岷一带,回族人到花儿会上去,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如开临时性的饭铺、摆小吃摊、开茶馆之类。个别回族人也在会上唱花儿,却很少唱洮岷花儿中的《两叶儿令》、《折麻秆令》、《莲花山令》和《阿欧令》,而是唱流行在甘、青两省交界处的河湟花儿诸令调,如《河州令》、《尕马儿令》、《脚户令》、《白牡丹令》等。
在洮岷一带,所有的花儿会,几乎都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庙宇附近举行,这与花儿会大都起源于民间的迎神赛会等农业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