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瓜类病害cucurbits diseases全世界有50多种,至1991年中国有30余种。其中黄瓜病害20多种,西葫芦病害10多种,南瓜病害10多种,冬瓜病害近10种,节瓜病害约7种,苦瓜病害近10种,丝瓜病害10多种,瓠瓜病害近10种。大多数病害的病原物相同。为害普遍而严重的是霜霉病、疫病、白粉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和病毒病以及黄瓜细菌角斑病、黄瓜苗期病害与温室病害和苦瓜病害等。 黄瓜细菌角斑病 长江流域以南有时发生较多。叶片上初始发生水浸状斑点,后呈淡褐色至褐色,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周缘有黄色晕圈,最终变为淡黄褐色或灰白色,干枯后易破裂穿孔。潮湿时背面常溢出白色菌脓。果实上出现水浸状褐色凹斑,龟裂,常有白色菌脓。病斑向内发展,沿维管束果肉变色,并侵染种子。茎与叶柄上病斑水浸状,黄褐色,亦有白色菌脓溢出。病原物是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Bryan) Young et al.〕,植物细菌。中国只有为害黄瓜的报道。最适发病温度25℃左右,昼夜温差大,露重,有利发病。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种子带菌,自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侵入后在寄主细胞间繁殖。大棚或露地栽培的主要借棚顶滴水、雨水或露水传播。病害控制: 包括无病瓜留种,播种前用硫酸链霉素消毒种子; 无病土育苗,重病地实行2年以上轮作; 加强管理,保护地栽培着重降低空气湿度及缩短结露时间,露地栽培应加强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水分; 发病期间喷施DT、DTM、瑞毒铜等杀菌剂。 黄瓜苗期病害 (见番茄病害)。 黄瓜温室病害 除霜霉病、白粉病外,发生较多的有黑星病、菌核病和灰霉病。 黑星病,50年代东北的保护地黄瓜仅零星发生,80年代起连续在多个大中城市的大棚和温室黄瓜严重为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病瓜弯曲畸形,病斑近椭圆形,不规则形,凹陷,上生黑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并常溢出琥珀色胶状物,病菌可深入种子内部。病原物为瓜枝孢(Cladosporium cucumerinumEll. et Arth.),属半知菌,丝孢目。寄主范围较窄,除黄瓜外还为害南瓜、西葫芦、冬瓜、甜瓜等。品种青杂1号、青杂2号较抗病。温度9~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以18~22℃,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严重。相对湿度低于80%,分生孢子不易产生,病害扩展受到抑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同病残体在土中,或分生孢子附在架柴和温室内的设备上越冬,种子带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传播。病害控制: 应保持温室及大棚的高温低湿环境; 发病初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硫菌磷等杀菌剂。 菌核病为害地上各部分。茎部产生水浸状斑,淡褐色、软腐,纵裂,上端茎叶萎凋枯死。叶片上病斑灰色至淡褐色,圆形、边缘不明显、大型,中央湿腐。瓜果被害,多先在顶部发病,水浸状,向下蔓延。病叶、茎、果上均生许多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夹杂初白色,后表面呈黑色的鼠粪状菌核。病原物为核盘菌,属子囊菌,柔膜菌目。寄主范围很广(见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侵染和发病的最适温度均在15~25℃和相对湿度85%以上,故温度适中,湿度高时发病重。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内越夏越冬。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雄花,进而为害柱头和幼瓜。带菌的雄花落在叶片或茎上,以菌丝体接触发病。病害控制: 应控制温室或大棚的温湿度; 随时摘去病瓜、病叶、病花及接触地面的老叶; 发病期间喷施多菌灵、扑海因、速克灵等杀菌剂,或用速克灵烟剂处理。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瓜,其次是茎和叶片。雌花被害后,花瓣水浸状腐烂,并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继续蔓延至幼瓜,引起腐烂,病幼瓜不久干缩脱落。叶片发病多由落下的病花引起,导致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茎部发病主要在节部,病斑绕茎一周后,其上端茎叶枯死,病茎叶也生灰霉。病原物是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属子囊菌,柔膜菌目,无性态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丝孢目。寄主范围很广,包括许多种蔬菜。发病适温22℃,但在15~27℃均能发生,温度适中、湿度高时发病重。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分生孢子较耐干燥,能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由于寄主多,其他蔬菜上的分生孢子均为菌源,主要借气流、接触传播。病害控制同菌核病。 苦瓜病害 种类基本同瓜类病害,发生较多的是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疫病零星发生,局部地块较多。苦瓜枯萎病分布于台湾省,大陆迄今尚无报道。病原物为尖孢镰孢苦瓜专化型。 瓜类的其他常见病害见下表。 瓜类的其他常见病害 为害部位 | 病害名称 | 病 原 物 | 茎、根、果 | 猝倒病(根腐 病、绵腐病) | Pythium aphanidermatum | 叶或主要 为害叶 | 灰斑病 叶枯病 叶斑病 | Cercospora citrullina Alternaria cucumerina Septoria cucurbitacearum Phyllosticta,cucurbitacearum Nectriella cucumeris | 茎或茎基 | 立枯病(基腐 病) |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 白绢病 | Athelia rolfsii | 花器 | 花腐病 | Choanephora cucurbitarum | 根 | 根腐病 根线虫病 焦腐病 红粉病 黑斑病 软腐病 | Pythium spp. Heterodera schachtii Botryosphaeria rhodina Trichothecium roseum Alternaria tenuis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 vora | 果腐病 | Phytophthora spp.,Fusarium s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