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瑶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瑶族Yaozu

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213.7万(1990)。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地130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之中。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苗语支和壮侗语族的侗水语支等。瑶族人多兼通汉语和壮语。瑶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瑶族摔跤、瑶族射箭、踩独木划水、瑶族游泳、瑶族狩猎、打陀螺、毛莱球、人龙、播公、打猎操、独木桥、瑶拳、对顶木杠等。
❶瑶族狩猎。唐朝即有围猎的记录。狩猎工具有弓、弩、绳、石按、铁夹等,近代已使用火药枪狩猎。
❷打猎操。流行于贵州荔波县瑶族地区。以棍棒为道具,动作刚劲有力,模拟打猎情景,棍棒交击。
❸瑶拳。唐朝时瑶拳流传的套路内容主要是猴拳舞、狮拳舞、挡虎、打旗功夫、关刀舞、棍棒舞等集体武术。现代拳术套路有盘王拳、南太极等。现代器械套路有盘王棍、关刀、双刀等。现代集体套路有剑皇舞、双刀舞、关刀舞等。现代对练套路有对刀、对打拳等。

瑶族yáo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和贵州。

瑶族yáozú

〈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和贵州。

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人口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的山区。各地的瑶族有自己的称谓,如“盘瑶”、“过山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也有一些人的语言属苗语支或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瑶族多与其他民族杂居,各地瑶族一般兼通汉语、壮语。没有文字,使用汉文。信奉道教、天主教。瑶族的祖先是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瑶族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林业和狩猎。国家在该民族聚居地区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

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 2134013人。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6省区的山区。由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自称和他称都很多,自称有勉、优勉、炳多优、优蒙、优诺、门、金门、秀、秀门、敏、标敏、布努、努努、布育、拉珈等60多种,他称有盘瑶、盘玉瑶、盘古瑶、布努瑶、唐王瑶、红瑶、白瑶、青瑶、板瑶、三板瑶、角瑶、长发瑶、花头瑶、背发瑶、钱瑶、高山瑶、排瑶、蓝靛瑶、白裤瑶、茶山瑶等390多种,解放后统一定此名。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或苗语支,部分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方言间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不能通话。大部分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农副业。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糯食,嗜饮酒。服饰各地不一,缤纷多彩,妇女多着圆领和立领上衣,襟边多镶有花边或红色绒线,无扣,用花带束腰,下装以长裤为主,只有少数着裙,头饰可分为“龙盘”形的、“A”字形的、“月牙”形的、“飞燕”形的、角形的、平板形的、伞形的等多种。住房多建于高山上,以竹木结构或以土、砖为墙的“人”字形房屋为主。婚丧习俗多种多样,宗教信仰以道教和原始宗教为主。节日众多,大的节日即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等。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尤其是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久负盛名。

瑶族

地区不同,自称有“勉”(盘瑶)、“金门”(蓝靛瑶)、“布努”(背篓瑶)、“瑙格劳”(白裤瑶)、“甘迪门”(山子瑶)、“拉珈”(茶山瑶)、“炯奈”(花蓝瑶)、“藻敏”(八排瑶)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六省(区)。1,402,676人(1982年)。在广西约占61%。一般认为其先民为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 或说源于五溪蛮。隋唐时称“莫徭”。宋以后一般称“徭”。长期居住山区,行刀耕火种农业,逐渐自东向西迁徙。明时曾爆发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斗争延续近一百多年。清时湖南江华以赵金龙为首的瑶民起义,也颇著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东兰、巴马等瑶族地区属右江革命根据地。自称“勉”、“金门”、“甘迪门”、“藻敏”等的瑶族所操语言,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自称“布努”、“瑙格劳”等瑶族所操语言接近苗语支; 自称“拉珈”的瑶族所操语言接近壮侗语族, 但人数很少。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信奉道教,也有信天主教,但仍崇拜多神,尤其崇拜祖先盘古。解放后,实行社会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先后建立八个瑶族自治县,并和壮、京、侗、苗等族建立四个联合自治县,各地先后建立农机、水电、木材加工、榨油等工厂,兴办中小学、医院等文教卫生事业。在石山地区, 改善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在土山地区,修建了盘山公路,方便与外界联系。

瑶族

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海南等7省、自治区。人口为2637421人(2000),其中男1391332人,女1246089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538人,大学本科13178人,大学专科31705人,中专68094人,高中111409人,初中672171人,小学1267953人,扫盲班59637人,未上过学199530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135383人,采掘业955人,制造业7475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33人,建筑业915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80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324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3478人,金融、保险业360人,房地产业84人,社会服务业1080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909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241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78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679人,其他行业261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113人,专业技术人员5269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259人,商业、服务业人员4973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35467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9603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151人。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等不同,又有“盘瑶”、“山子瑶”、“过山瑶”、“白裤瑶”等30余种称谓。瑶族以农业为主,兼营林木业和狩猎。1949年前瑶族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分为3种类型:第1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第2类以林业为主,兼营农副业;第3类,保留有少量的原氏族残余和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大的节日有春节、社三节、清明节、“过努节”、耍望节等5节。

瑶族

瑶族

瑶族人口约为213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各地瑶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互相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瑶族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莫瑶”、“蛮瑶”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不同的经济生活、地域、服饰、头饰,还有几十种不同的称谓,如“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茶山瑶”、“背篓瑶”等。因为这些称谓中都有“瑶”字,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由于居住的地方自然条件不同,瑶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林副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 壮族   京族 ☛
瑶族

037 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134013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散在云南、湖南、广东、贵州等省。有本民族语言,大致可分为勉话、布努话、拉珈话3种方言。多通用汉文。族源说法不一,大多数认为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莫徭、蛮徭等有渊源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少数地区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信奉道教,也有的信天主教,但仍崇拜多神,尤其崇拜祖先盘古。汉文手抄本《过山榜》是重要的民间历史文献。

☚ 侗族   白族 ☛
瑶族

瑶族Yaozu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的分布状况具有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的特点。人口约213万人(1990年)。瑶族有“勉”、“金门”等自称。因经济生活、居住或服饰不同,又有“盘瑶”、“平地瑶”、“白裤瑶”、“红瑶”等称谓。瑶族渊源于秦、汉时代的长沙“武陵蛮”。初期多分布在湖南省境内,以后逐渐向西、向南扩散。瑶族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无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瑶族宗教信仰比较复杂,道教的影响很大。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色的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穿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并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作为头饰,风格别致。瑶族多以玉米、大米和红薯为主食。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瑶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各种山歌、情歌、长篇叙事歌占有重要地位。长鼓舞和铜鼓舞为传统舞蹈,每逢祭祖或喜庆节日,击鼓为乐,起舞相伴,极富民族色彩。挑花、织锦、编织、刺绣和蜡染是瑶族民间的传统工艺。民间制作的衣物及生活用品,以几何图案花纹表现各种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图案优美、色彩鲜艳。瑶族节日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 高山族   侗族 ☛

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人口1402676人(1982年)。瑶语支系复杂,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苗语支和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源于古代山越。与古代荆蛮、武陵蛮、蛮瑶有渊源关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宗教信仰复杂,有原始宗教、巫教、道教。服装喜用青、蓝土布制成。节日较多,有盘王节、春节、中元节、达努节等。小节几乎月月有,不与外族通婚,有招赘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建国后,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经济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

瑶族

瑶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6省 (区)。1,402,676人(1982年)。在广西的约占61%。一般认为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成,隋唐时期有“莫瑶”之称。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少部分人的语言接近壮侗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信仰道教,也有信天主教,但仍崇拜多神,尤其崇拜祖先盘古。长期居住山区,行刀耕火种农业,部分从事林业,逐渐自东往西迁徙。解放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解放后,实行社会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先后建立8个瑶族自治县,并和壮、京、侗、苗族建立4个联合自治州。挑花、织锦、编制、刺绣和蜡染是民间传统工艺。节日较多,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 巽他族   瑙鲁人 ☛
瑶族

瑶族

历史悠久,聚居于零陵地区,集中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湘西、湘西南也有散居的瑶族。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有46.07万人。湘南瑶族自称“敏”、“勉”、“尤” (汉语记瑶音)。关于瑶族族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源于古代“荆蛮”,与盘瓠有渊源关系。隋唐时称莫瑶,宋以后统一称为瑶族。有的说瑶族既有长沙武陵蛮之后,又有土族部落集团,还有山越、莫瑶蛮之成份。由于承继的始祖或因居住地不同,瑶又区分为“过山瑶”、“盘瑶”、“顶板瑶”、“平地瑶”、“花瑶”、“红瑶”等。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支系。是小集居,大散居,各地语言有较大差异。由于大都居于偏远山区,社会发展缓慢,原始社会解体后,直接进入封建社会。原始文化遗迹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较快发展。其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工艺、能歌善舞。著名的盘王大歌,是还盘王愿时又歌又舞的祭祀活动,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深远、内容丰富,有很强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刺绣、挑花、编织印染等。该族人民尊崇盘瓠为祖先,信奉龙犬,是一种图腾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另外还有对“梅山神”、“曹神”以及天、地、风等多神崇拜。

☚ 侗族   白族 ☛
瑶族

瑶族

自称“敏”、“勉”、“尤棉”。集中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散居于隆回、洞口、新宁、宁远、江永、蓝山、道县、郴县、新田、宜章、祁阳、双牌、辰溪、资兴、桂阳、常宁、炎陵等县市。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有460667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湖南有瑶族704564人。瑶族族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源于古代 “荆蛮”,与盘瓠有渊源关系。有人说瑶族既有长沙武陵蛮之后,又有土族部落集团,还有山越、莫瑶蛮之成分。由于承继的始祖或因居住地不同,瑶又区分为“过山瑶”、“盘瑶”、“顶板瑶”、“平地瑶”、“花瑶”、“红瑶”、“土瑶”、“东瑶” 等。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支。因是小集居,大散居,故各地语言有较大差异。由于大都居于偏远山区,社会发展缓慢,原始社会解体后直接进入封建社会。原始文化遗迹较多,解放后获得较快发展。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工艺,能歌善舞。著名的盘王大歌,是还盘王愿时又歌又舞的祭祀活动,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流传最为广泛。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刺绣、挑花、编织、印染等。瑶族人民尊崇盘瓠为祖先,信奉龙犬,是一种图腾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另外还有对“梅山神”、“曹神” 以及天、地、风等多神崇拜。

☚ 侗族   白族 ☛

干笋焖鸡/五色花糯米饭/鸟酢/瓜箪酒/“圣水”豆腐丸/江华米粉肉/盘王腊肉/清汤脆肚/腌酢/瑶族饮食/瑶家“十八酿”/酸菜蒸鲫鱼

☚ 葱把鸭   干笋焖鸡 ☛

瑶族yao zu

Yao nationality,the Yaos,distributed over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Hunan,Yunnan,Guangdong and Guizhou Provinces

瑶族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有“勉”、“甘迪门”、“坳标”、“拉加”、“炯奈”、“金门”、“藻敏”、“布努”等不同自称和“盘瑶”、“过山瑶”、“茶山瑶”、“花蓝瑶”、“背篓瑶”、“八排瑶”、“板瑶”、“白裤瑶”和“平地瑶”等30多种他称。共有2134013人(1990年),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湖北和江西等7个省(区),其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多,有863407人,其次是湖南、云南和广东。没有本民族文字,语言也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勉语、布努语和拉加语,虽同属汉藏语系,但勉语属苗瑶语族瑶语支;布努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拉加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彼此不能通话。一般通用汉文。信奉道教,崇拜多神,尤其崇奉祖先盘古。其族源说法不一。有人主张源于江浙一带的“山越”;大多数人则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秦汉时,其先民分布在今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南北朝隋唐时称“莫徭”,宋以后始称瑶。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使广大瑶民先后迁往岭南腹地和云贵山区,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大多“依山险而居”,长期从事广种薄收的刀耕火种农业,过着迁徙不定的飘泊生活。唐宋以后,封建势力逐步深入瑶区,湖南和广西的部分瑶族地区开始向封建领主经济过渡。元明两代,土司制度在广大瑶族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已出现封建地主经济。到解放前夕,大部分瑶族地区已进入地主经济,但普遍保留着原始村社组织残余的“瑶老制”,有些地区还遗留封建领主制的残余,部分地区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历代统治阶级对瑶族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瑶族人民不断反抗,明代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清代湖南江华瑶民起义及1933年桂北瑶民反对国民党的起义,都给反动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几个瑶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农林、工交、文教、卫生等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