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馬腦”、“碼碯”。又稱“文石”,“摩羅迦隸”。即具不同顏色而呈带狀分佈之玉髓。梵語本名“阿斯瑪加波”,意爲馬之腦。其紋理形似馬腦,故名。實爲含不同雜質之三氧化硅膠體溶液沿巖石空隙向内沉積而成。品類甚多,有紅、黄、白、灰諸色,可製爲耐磨器皿及工藝妝飾物,亦可入藥。爲我國所産之傳統玉石。南京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出土有瑪瑙杯。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中亦出土有瑪瑙珠。《西京雜記》卷二:“武帝時,身毒國(印度)獻連環羈,皆以白玉作之,瑪瑙石爲勒,白光琉璃爲鞍。”三國·魏文帝《馬瑙勒賦》:“馬瑙,玉屬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其鄉人因以名之。”唐·杜甫《韋諷録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内府殷紅馬腦盤,婕妤傳詔人才索。”《集韵·上馬》:“碼碯,石之次玉,亦從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二·馬腦》:“〔釋名〕瑪瑙、文石、摩羅迦隸時珍曰:按《增韻》云,玉屬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因以名之。”

瑪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