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琼玉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膏 > 瓊玉膏 瓊玉膏 qióngyùgāo 膏劑。内服。具補脾健胃之功能。由高麗參、生地黄汁、茯苓、白蜜等熬製而成。主治虚勞乾咳,咽燥咯血。參閲宋·洪遵《洪氏集驗方·引申鐵瓮方》。 琼玉膏❶《洪氏集验方》卷一引申铁瓮方。高丽参二十四两,生地黄汁十六斤(捣汁),茯苓四十九斤,白蜜十斤。先以地黄汁同蜜熬沸,入参、苓(各为末)和匀成膏,每服一二匙,早晨温酒或白开水化服。功能养阴润肺。治虚劳干咳,咽燥咯血。方中地黄滋肾水,白蜜养肺阴,二者有金水相生之义;参、苓益气补脾,脾旺则土能生金,肺虚可复;且茯苓味淡气薄,用于甘寒滋润药中,可使滋而不腻。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润肺、调补脾胃之功。 琼玉膏 《洪氏集验方》卷一引申铁瓮方【组方药物】 新罗人参750克 生地黄8千克 白茯苓1.5千克 白蜜5千克 琼玉膏 《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臞仙方【组方药物】 人参360克 白茯苓450克 琥珀 沉香各15克 大生地黄5千克(洗净,银石器内杵细,取自然汁。甚忌铁器) 白蜜2.5千克(熬,去沫) 琼玉膏 琼玉膏最早见于南宋医家洪遵的《洪氏集验方》,原名 “铁瓮先生神仙秘法琼玉膏”,元代《御药院方》、明代宫廷医家龚廷贤的 《寿世保元》 以及《清太医院配方》 中都曾转录,可见此方在元、明、清三朝的宫廷中相当流行。此方用生地黄十六斤净洗捣取汁,新罗人参24两舂一千下为末,白茯苓四十九两木杵臼捣为末,白沙蜜十斤。将地黄汁、人参粉。茯苓粉共同放入瓷瓶或银石器中,再加入白蜜拌匀,封严瓶口,置砂锅内加水,用桑柴火煮三昼夜。然后,换蜡纸数层,重新包扎瓶口,浸入井内去火毒,隔日取出再放入砂锅水中煮一日,出水气。此时即可开封备用。制作过程中忌与铁器相触。此膏每晨二汤匙,温酒或开水化服,有滋肾益肺,健脾养心,填精补髓,强身健体的作用。《御药院方》 载,可使 “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开通强记,日诵万言,神识高迈”。这些说法,虽有夸张,但其疗效,当是确实的,所以明、清两朝皇帝都十分重视此方。明代 “国朝太医院进御服食,议加天门冬、麦门科,枸杞子末各一斤,赐名益寿永真”。清朝雍正皇帝不仅自己喜吹服用,还用它来赏赐王公大臣。现代研究证明,琼玉膏对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长期服用,可使老年人的T淋巴细脆数量明显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明显减少,两者都接近青年组水平,有一定的返老还童作用。 ☚ 八宝丹 平胃散 ☛ 琼玉膏 琼玉膏出自“经验方”。组成、制法:生地500克、茯苓250克、党参15克。先将生地熬成膏去渣,用蜜合茯苓、党参研末收之。用法:每早二匙,白开水对服。功用及适应症:滋阴补肾,健脾益气。用于年迈体弱,诸虚劳损,咳嗽无痰、口渴烦热、手足心热、纳呆食少、气短乏力,身体消瘦诸症,《遵生八笺》云:“此膏填精补髓,肠化为筋,万神俱足,五脏盈溢、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本膏脾肾两补,使气血充实,身体自然强壮,且延年益寿。 ☚ 熟地膏 枸杞煎 ☛ 琼玉膏qióng yù gāo《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地黄。方剂名。 琼玉膏qióngyùgāo❶《洪氏集验方》(宋·洪景严撰) 引申铁瓮方。人参二十四两, 茯苓(二味研末) 四十九两, 生地黄(捣汁) 十六斤, 白蜜十斤。先以地黄汁同蜜熬沸, 人参、茯苓末和匀成膏, 每次二匙。功能养阴润肺。治虚劳干咳, 咽燥咯血。 琼玉膏 琼玉膏本方为申铁瓮方,录自《洪氏集验方》卷一。方由新罗人参(舂一千下,为末)二十四两,生地黄(九月采,捣)一十六斤,雪白茯苓(木臼千下,为末)四十九两,白沙蜜十斤组成。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白汁,捣时不得用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瓷器内,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柴火煮六日,如连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每晨朝以二匙温酒化服。不饮酒者,以白汤化服。功能养阴润肺。主治虚劳干咳,咽燥咯血。 ☚ 麦门冬饮子 益胃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