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琼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琼剧 琼剧戏曲剧种。又称“海南戏”。在海南岛以及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流行,东南亚若干华侨聚居地也曾有演出。因其活动中心在海南岛琼山县(古称琼州),故定名为琼剧。渊源于江西弋阳腔,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梨园戏、潮剧、正音戏、粤剧等剧种影响。其唱腔原属曲牌联套体,有滚唱和帮腔,后改以板式变化体为主。板腔分中板、数字板、自由板、程途、古腔等五类。旦、净唱假声,其它用真声。服式打扮、表演程式同于皮黄剧种。 ☚ 莆仙戏 外江戏 ☛ 琼剧 琼剧弋阳腔与海南岛民歌小调、歌舞八音等地方乐曲相结合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又名“海南戏”。流行于海南省与广东的雷州半岛。主要腔调为弋阳腔、梆子(西皮) 与二簧。唱腔结构原为联曲体,有帮腔和滚唱,后逐步向板腔体转变,并以板腔为主,有中板、程途、苦叹、腔类、专腔专用五类。脚色行当分正生、正旦等20多种。旦角有正旦、贴旦、花旦、彩旦、妈旦、夫人旦、武旦、弓马旦等八色。剧目有《张文秀》、《乌鸦戏风》、《三上公堂》、《槐荫记》、《白兔记》等。 ☚ 白字戏 西秦戏 ☛ 琼剧戏曲剧种。又名“海南戏”,广东4大剧种之一,因源于海南琼州,故名“琼剧”,流行于海南及雷州半岛的部分地区。它是弋阳腔系的一支,由明中叶,从江西传入海南的弋阳腔,吸收闽南地方戏、徽调、潮州正音戏及当地民歌小调、歌舞八音等乐曲发展而成。原为曲联体,有帮唱和滚唱,后来改为板式变化体,板腔体计有中板、程途、苦叹板、腔类、专腔5类,共39种。旦、净演唱用假嗓,其余行当用真嗓。伴奏文场有竹胡、三弦、大管箫等,武场有花鼓、群子鼓、高边锣、梆板等30余种。传统与现代戏,计有1500多出,其中文戏有《金丸记》、《陈三五娘》等800多个,武戏有《八仙庆寿》、《十字坡》等400多个,文明戏有100多个。 琼剧 琼剧琼剧是海南省的民间戏剧,也称琼州戏、海南戏,是岭南四大剧种之一,深受广大海南人民的喜爱,在东南亚一带的海南华侨和华裔都喜欢听、唱,由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目。 ☚ 海南省 黎族民间音乐 ☛ 琼剧 琼剧又名海南戏。是明代在海南流行的杂剧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传统剧目有二部分:文戏(唱曲戏)源于弋阳腔,杂以四平、青阳二腔,属曲牌体制,滚唱发达,带帮腔,主要剧目有《槐荫记》、《金丸记》等;武戏 (科白戏) 主要剧目有《八仙庆寿》、《六国封相》等。其曲调可分两个部分,前期是带帮腔的曲牌体,后期演化成板腔体。琼剧的乐器,丝弦类有竹胡、二弦、椰胡等,弹拨类有三弦、月琴、琵琶等,还有一些管吹类、打击乐类乐器。 ☚ 藏戏 车鼓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