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琴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琴歌 琴歌古歌名。传为春秋时秦相百里奚妻作。见《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风俗通》。其词云:“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行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此歌另见《太平御览》卷五七六引《典略》、《颜氏家训·书证》。歌辞大同小异,《乐府诗集》卷六○作《琴歌》三首,恐不确。据《风俗通》称,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乐作,所赁浣妇自言知音,因援琴抚弦而歌此曲,经询问,乃其故妻,遂夫妇团圆。这歌所蕴含的是一个故事,这与后来流传的赵五娘、秦香莲寻夫等都表现了同一母题。歌以七言为主,这是后世七言诗的原始形态,《诗经》、《楚辞》中已略见,汉代民歌、民谣中则大量出现。此歌虽不能认定为春秋时作,但可以认为是秦汉间流行的民歌形式。 ☚ 获麟歌 秦始皇时民歌 ☛ 琴歌 琴歌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六○《琴曲歌辞》。以秦百里奚妻的《琴歌》三首为最早。《风俗通》曰:“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乐作,所赁浣妇自言知音,因援琴抚弦而歌。问之,乃其故妻,还为夫妇也,亦谓之扊扅。”三首意同,均以追忆夫妇情谊、讽斥“今日富贵忘我”为中心诗旨。《乐府诗集》又录有题为汉司马相如所作的《琴歌》二首。《玉台新咏》卷九选录时并有序:“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窥之。相如鼓琴,歌以挑之。”可见乃司马相如求卓文君之诗。首二句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后人因又名之为《凤求凰》。诗为七言,委婉地抒发了“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的深长情意。 ☚ 昭君怨 凤求凰 ☛ 琴歌 题解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②。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③。 铜炉花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④。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⑤。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⑥。 注释 ①琴歌:乐府古题。 ②广陵客:指弹琴技艺高超的琴师。广陵,广陵散,古代最著名的琴曲,晋代稽康善弹此曲,声调绝伦。 ③城头:指李颀任职新乡尉的城头。凄:寒冷,使动用法。万树:一本作高木。上二句是写琴声的艺术效果。 ④渌水:古乐曲名,《琴书》说为蔡邕作。楚妃:古乐曲名。 ⑤一声二句:描写琴声产生的艺术效果。动,琴声响动。 ⑥清淮:淮河。指李颀故乡许昌东川附近淮河最大支流颍河。奉使:指皇上恩准致仕归乡。云山:远离尘世的地方,即归隐地。这里指归隐生活。 赏读 诗歌先铺写主人举行酒宴的环境和时间,渲染出月明星稀、霜风凄冷的秋夜氛围,为琴曲的弹奏作铺垫。然后写聘请技艺高超的琴客,弹琴助兴,先弹一首“渌水”,后弹一首“楚妃”,美妙无比的琴声给诗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诗人不由得产生了隐居避世寻求轻闲的念头。 这首诗由饮酒引出琴客,由琴客奏曲激发出自己的心志,脉落清晰,娓娓而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对琴曲的描写。诗人写琴声的感染力,但并不具体直接地描摹琴声,而是以琴声响过之后,由于听众聚精会神而形成的寂静来衬托琴曲的高妙。不仅如此,为了衬托这种寂静,作者又用夜空“星欲稀”来陪衬。经过这双重映衬,把琴声的感染力描写得无以复加。 这首诗描写音乐以动、静二字贯穿全篇,全从背景着笔,构思堪称奇巧。 《琴歌》《琴歌》
诗歌篇名。西汉司马相如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引《琴集》说:“司马相如客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见之。相如以琴心挑之,为《琴歌》二章。”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一》说:“此歌殆两汉时琴工假托为之。”此歌共两首,可能是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时所唱的歌辞。第一首以凤求凰比喻自己对恋人的迫切追求,第二首以凰恋凤虚拟出文君对自己的一往情深。两首诗都是采用比兴手法,抒情含蓄委婉,很有诱惑力和感染力。 琴歌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颀 ←上一篇:古意 下一篇:送陈章甫 → 诗词简介: 首二句言夜幕降临,主人摆酒,欢快畅饮,气氛融融,能无音乐助兴? 于是 请来技艺高超的广陵琴师,为奏鸣琴。此由宴饮而鸣琴也。下面诗人却不写弹琴,而 写夜晚之景色:皎洁月光,照在城头,惊得林间之乌鹊半飞;银霜染树,落木萧萧,冷风 飕飕而钻入人衣。此二句写得凄寒肃杀,简直就是一幅凄冷、苍茫、深邃、幽寂之暮秋 月夜图。此以哀景衬乐情,为弹琴作铺垫也。 下四句写广陵客弹琴。铜炉烧檀香,香 烟缭绕;花烛生光辉,辉映华堂。此景照应“欢今夕”,渲染了庄严华丽的气氛,为琴师 弹奏造势。广陵客登场,先弹清空淡雅之《渌水曲》,使人心清怡悦;后弹情深悠远之《楚 妃叹》,令人叹惋不已。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为之陶醉,默默无言倾听, 不觉月落星稀。此言良朋相聚,沉迷于清脆悦耳、悠扬婉转之美妙琴声中,不觉天之将 晓也。结二句写诗人听琴音后之感受。“清淮奉使”,指李颀奉命任新乡县尉,新乡紧 靠淮水。二句言自己奉命出使,清淮为官,离家数千里;今夕听了缕缕琴音,勾起绵绵 乡思,不觉黯然伤神;于是将告归云山,从此开始过那有诗有酒有音乐的隐逸生活。此 诗以琴弦之“动”与听众之“静”的背景着笔,展示了诗人出世与入世之矛盾心态,表现 了诗人厌倦仕途,希望归隐的思想,亦透出凄寒劲健之气。
琴歌在《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卷中,收录了隋唐五代诗歌作品近百首。这一情况表明:无论是对于唐代音乐还是对于唐代诗歌,琴曲及其歌辞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琴曲是一种比较多的雅乐和六朝清乐成份的音乐品种,在隋唐五代,仍然主要是一种独奏的艺术和自娱的艺术,因此,在文人中拥有较多的爱好者。但由于俗乐的影响,大批乐工参与了琴曲的演奏与创作,使得琴曲的配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琴歌方式:一、相和形式的琴歌。即以琴曲和即兴歌唱间奏的方式,例如《胡笳十八拍》采用这种方式。二、相和形式的琴歌曲。即以琴曲和俗乐歌曲间奏的方式,例如《宛转歌》采用这种方式。三、因诗成调的琴歌曲。即以琴乐伴奏声诗歌唱的方式,例如韩愈《琴操》采用这种方式。四、乐歌性质的琴歌曲。即按照琴乐曲填辞演唱的方式。例如高宗等人的《白雪》采用这种方式。这四种方式中,乐声、人声相和的“弦歌”(前二种方式),作为琴歌的传统方式和特有方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七弦琴长期以来形成的器乐化特色、自娱特色,以及琴乐同流行歌曲的风格差距决定的。 琴歌 琴歌古代琴曲的歌辞。秦汉时期,关中名士文人所作琴歌颇多。早在春秋时, 秦国大夫百里奚之妻就曾作过琴歌三首。汉代琴歌较有名者,有司马相如所作二首。 ☚ 鸡鸣歌 十二操 ☛ 琴歌汉代琴曲。托名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早年家贫,偶识临邛(今四川邛)大富商卓王孙。一日赴卓王孙宴,席间弹奏琴曲挑逗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因得卓文君爱慕,二人乘夜私奔,结为夫妻。此事《史记》仅记载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而并未详记其曲如何。但当时“文君夜奔”传为佳话,人所尽知,不久便有琴家因此故事而创作了琴曲,并托名司马相如所作。琴曲曲辞共两首,表达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真挚的爱慕之情。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曾广采汉世歌谣诗章,收载了此曲曲辞,并缀有小序:“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窥之,相如鼓琴歌挑之曰”云云。可知此曲一直为后世所乐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