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理学

 元代理学主要继承了宋代理学,其中许衡、刘因、吴澄被称为元代三大理学家。理学由南宋的朱、陆之争发展到朱陆“和会”,以吴澄为代表;由空谈性命到比较倾向日用生理,主张用世、“践履”、“治生”,以许衡为代表;提出“古无经史之分”,返求六经,谓经为史,比较务实,以刘因为代表。元代理学演变出来的上述特点,成为明清理学思想的滥觞。所以,元代理学,在理学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理学 - 可可诗词网

理学

 北宋以后出现的儒学思潮,故又有 “新儒学” 之称。原始儒学在西汉经过董仲舒等经学家的改造并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后,成为华夏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到唐太宗时,正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分科取士,把儒教经典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项目,将汉武帝 “独尊儒术” 的政策变成一种国家制度。汉唐是中国古代的盛世,儒学在此时期也达到鼎盛,并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但是,随着佛道二教的兴起,汉唐儒学的局限也越来越明显。首先,汉唐儒家多讲究 “经世之学”,而缺少佛道二教那样对人心人性的关注,尤其缺少超越现实的终极关怀,以致许多士大夫都纷纷到佛道二教中去寻找 “精神家园”; 其次,汉唐儒家多将阐释经典当成学问来做,对名物典章的考释不厌其烦,形成了极为繁琐的注疏之学,唐代又以这种繁琐的注疏之学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学者皓首穷经,目的是为了猎取功名,对人生日用没有多大帮助。到了北宋,受时代影响,在儒家学者中便逐渐兴起了一种反动的思潮,要冲破汉唐儒学的藩篱,与佛道二教争天下。儒家学者开始抛开繁琐的注疏之学,而以直接了当的形式来阐释经典中的义理,讨论人性、人心、天命、理气、道器、义利、体用、知行、动静等等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故有 “理学” 之名。实际上,理学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种时代思潮,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统称。如周敦颐的 “濂学”、邵雍的 “象数学”、二程的 “洛学”、张载的 “关学”、朱熹的 “闽学”、陆王的 “心学”,凡是以 “理” 为中心范畴、以讨论天道性命为中心话题的儒家哲学,都是广义的 “理学”。理学实际上是儒学的自我改造和自我调整,其宗旨在将传统儒学从科举功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以新的姿态迎接佛道二教的挑战。理学以儒学精神为本,吸收佛道二教的思维模式,思索了有关社会、人生、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形而上的问题,尤其对人心和人性进行了空前深入的发掘,扩展了儒学发展的新天地。其中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最有影响,这两家的消长便构成了宋元明清儒学发展的主线。由于宋元明时代的中国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因此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国际思潮,如在日本的江户幕府时代 (相当于明代后期),既有作为官学的朱子学,也有作为私学的阳明学,与同时期中国的思想界相仿佛。现代学者认为,宋明理学使儒学从中国文化的主流变成了东亚文化的主流,而现代新儒家则声称,他们的哲学就是接着宋明理学写下来的。

理学lǐ xué

自然科学。1626年汤如望《远镜说·自序》:“昔亚利斯多称耳司为百学之母,谓凡授受以耳学问,所以弥精弥广也。若目司则巴拉多称为理学之师。”1634年《远西奇器图说》卷一:“力艺,重学也……‘重学’者,‘学’乃公称,‘重’则私号,盖‘文学’、‘理学’、‘算学’之类俱以‘学’称,故曰‘公’,而此力艺之学,其取义本专属重,故独私号之曰‘重学’云。”1899年姚锡光《东瀛学校举概》:“理学,如化学、地质学等学。”

理学

即“宋学”。因宋代儒学大师以阐发义理,大谈性命之学为主,故名。创始人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至朱熹、陆九渊乃集大成。参见“宋学”条。

理学

又称“道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宋儒治经多以阐释义理,兼谈论性命为主,故有此称谓。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杂揉佛、道而形成三教归一的特点。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有“理学三先生”之誉,但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天地而存在,既永恒又至高无上。强调“格物致知”和“即物穷理”。明朝时,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主张“致良知”的“知行合一”说。在法律思想上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的礼教为天理,要求“存天理、灭人欲”、“义理决狱”、“以教化当干戈”。借以图振兴礼义。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明清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推崇。

理学

143 理学

亦称“道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汉儒治经侧重名物训诂,宋儒则多以阐释文理、兼谈性命为主,故有此称。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先天地而存在,作学问就是“即物而穷理”。陆九渊的观点与程朱学派对立,认为“心”为宇宙万物之本,为学要“明本心”、“致良知”。明代王守仁发展此说,形成了陆王派。后遭张载气一元论的反对。

☚ 玄学   宋明理学 ☛
理学

理学

亦称“道学”。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宋儒在诠释儒家经典过程中,一反汉儒偏重章句训诂的学风,以讲求儒学经义、探求名理兼谈性命为主,故理学又称“义理之学”。北宋张载说“义理之学,亦须深沈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经学理窟·义理》),意即谓理学是具轻深的思维理论和较高哲理性的学说。自魏晋以来,儒学中衰,佛道兴起。至唐朝中期韩愈力排佛道,鼓吹儒家道统,力求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发宋明理学之端。和以往哲学相比,理学具有糅合儒、道、佛三教归一的特点,它以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同时吸收佛学和道教的理论思维作为补充。宋初名儒胡瑗、孙复、石介曾在太学任教,训释经典,大力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宣扬儒家道统说,开宋代以义理解经的风气,对当时士大夫影响很大,有“理学三先生”之称。但理学的实际创始人为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结合儒道,阐释心性道理概念,在《太极图·易说》和《易通》中,以简洁的语言论述了宇宙生成和万物化生,提出了一切本于“太极”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从抽象无形的太极那里派生出来的。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代理学的基本范畴。其弟子程颢、程颐把“无极”、“太极”解释成为 “道”或“天理”,提出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命题,认为世界万物皆从“理”而产生,并进一步发挥了心性之说,构筑了理学的理论体系。而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发挥了程颐的思想,指出:“未有天理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朱子全书》 卷49) 理是先天地而存在的,把抽象的 “理”提到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学主“即物穷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与朱熹同时代的有陆九渊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一派。陆九渊发挥了程颢的思想,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他以“发明本心”为宗旨,奠定了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理论基础。明代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认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 “良知”、“灵明” 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 “致良知”,并强调“知行合一”说。在宋明时期,围绕对“理”的释义分歧,展开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论争。北宋张载认为“理”是物质(气)的运动规律,“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正蒙·太和》)。南宋陈亮也明确提出“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万物之间者也” ( 《勉强行道大有功》)。明王廷相认为“理”是“气”的运动变化的规律,“理”不能离 “气”而单独存在。批评了程、朱学派所主的理本气末的观点。宋明理学把封建制度及其伦理纲常膨胀为宇宙本体,从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和神圣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者所钦定的官方哲学。至元代,朱陆思想合流,清代渐趋衰落。其影响长达六七百年之久。重要著作有 《太极图说》、《二程全书》、《朱子大全》、《朱子语类》、《四书集注》、《象山先生全集》、《王文成公全书》 等。

☚ 古史辨派   道学 ☛

理学

亦称“道学”。宋明儒学思想。汉儒治经专事名物训诂,宋儒讲究义理,兼谈心性。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为实际创始人,朱熹为集大成者,建立一个以理为万物本体的理论体系。陆九渊、王守仁则力主“心外无理”,“心即理”,建立了以心为本的理论体系。

理学理學lǐ xué

亦作“性理学”、“道学”。宋明时代儒家的哲学思想,附会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故曰理学。《握灵本草·徐秉义序》:“或曰翰臣以理学为儒宗,才擅经济,而抑于时令,执其骞腾,乃埋光隐采,退而学医,亦侘傺不聊者之为也。”

理学

1.注释:
理学又称哲学或道学,指古时某种哲学或玄学的思想,妄图借推测的方法来解释人生一切的经验,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假说。
2.圣经记载: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2:8)

理学li xue

❶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❷natural science

理学li xue

study of principles; Li school of Confucianism

理学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