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班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班彪

班彪3—54

东汉初年史学家、文学冢。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少逢汉末大乱,往天水依隗嚣。后为大将军窦融从事。光武帝时任徐县令,终望都长。曾采集前史,继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为班固《汉书》奠下基础。另有赋、论、书、说等九篇,今存四篇。代表作《北征赋》,写动乱期间由长安至安定途中见闻感慨,开东汉抒情小赋先声。原有集二卷,已散佚。

☚ 冯衍   朱浮 ☛

班彪3—54

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班昭之父。与子固并称“二班”。西汉末,大将军窦融任为从事。光武帝时,举彪为茂才,授徐县令,以病免。后为司徒玉况府属官,位终望都长。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即在此基础上写成《汉书》。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北征赋》等文。
索引:班彪,叔皮。

班彪

 东汉史学家、作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多才而好著文。曾作《史记后传》数十篇,为他儿子班固写《汉书》打下了基础。
班彪

班彪3—54

东汉辞赋家、史学家。《汉书》、《后汉书》有传。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性沉重好古。二十余岁适逢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时隗嚣拥兵割据于天水,彪避难相随,著《王命论》,以感喻隗嚣振兴汉室,嚣不从。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所识,为从事,待以师友。融征还京师,光武帝闻其才,举为茂才,授徐令,以病免。“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后汉书 ·班彪列传》),以《史记》所记止于武帝太初年间,此后虽有扬雄、刘歆等人续作,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司马氏之书,乃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余篇。后为司徒玉况府属官,位终于望都长吏。《后汉书·班彪列传》云:“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今存《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文。其《北征赋》吊古评史,抒发感慨,与铺张扬励的汉大赋迥异,在辞赋史上为开风气之作,影响颇大。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2卷,已佚。民国间张鹏一辑有《叔皮集》1卷,收入《关陇丛书 · 扶风班氏佚书》。

☚ 班昭   班倢伃 ☛
班彪

班彪3—54

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彪性沉重好古。二十余岁,值王莽复败,京都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相从,著《王命论》感喻隗嚣,以兴汉室,而嚣终不悟。彪亦知嚣必败,遂避地河西。大将军窦融任为从事,以师友之礼相待,所上章表,皆彪所为。及融征还京师,光武帝闻彪才,因召入见,举为茂才,拜徐县令,以病免。后为司徒王况府属官,转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卒于官。
班彪才高而好述作,尤专心于史籍。对于《史记》及续写《史记》的情况作了细心的考察。他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成为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
据《后汉书》本传载其“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9篇”。今存《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悼骚赋》。后两篇残缺不全,《览海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海的作品,但直接写海景的文字不多,而以写海上神仙传说为主,故实为游仙之作,对后世影响不大。他的《北征赋》较著名,是汉代赋坛上的优秀作品,从内容上看,它以纪行的方式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人生情绪。从赋的发展上说,它开出辞赋中纪行一体,而且体制缩短,抒情增强,文字也朴素,反映了汉赋的变化。

☚ 冯衍   杜笃 ☛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初,举为茂才,授徐令;因病免官。后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重新收集史料,作《史记后传》六十余篇。后为司徒玉况府属官,位终望都长。

班彪

133 班彪3—54

史学家。字叔皮,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是东汉初年著名儒学大师。初在天水依隗嚣,曾著《王命论》,劝隗嚣降汉,未被采纳。后到河西,劝窦融支持刘秀。东汉初年,任徐令,后任望都长,晚年专心研究史籍,有感于《史记》止于武帝,太初以后,缺而不录,于是采集史料遗闻,作《史记后传》65篇。子班固继承遗志,修成《汉书》。《史记后传》原文已佚,其内容大都被《汉书》所吸收。

☚ 司马迁   班固 ☛

班彪3—54

东汉作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光武帝时任徐令、望都长。曾作《史记后传》数十篇,为《汉书》的撰写打下了基础。现存赋三篇。其中《北征赋》以动乱期间长安到安定途中见闻为题材,抒发了怀古伤时的感慨。

叔皮集

☚ 扬侍郎集选   叔皮集 ☛

班彪

班彪3—54

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东汉史学家、散文家。西汉末,班彪避难随隗嚣至天水,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画策事汉”。后为汉光武帝征召,任为徐县令。不久因病免官,专心致力于史籍。班彪博学多才,有志于续写《史记》:“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后汉书·班彪传》),成为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此外,《后汉书》载其“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今存《北征赋》等,《文选》、《艺文类聚》有收录。

☚ 马第伯   王充 ☛

踵武《史记》

☚ 精苦作赋   踵武《史记》 ☛
班彪

班彪3~54ban biao

字叔皮。东汉右扶风安陵(今渭城区正阳镇一带)人。青年时期适逢西汉王室衰微,战火频仍。遂投靠隗嚣,为复兴汉室著《王命论》。隗嚣不用其谋,便投靠河西(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窦融,规劝窦融支持光武帝刘秀。东汉初年出任徐州令,后以病免官。因为《史记》所记史实仅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他潜心研究史学,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后其子班固、女班昭两人在此基础上,最终修成《汉书》。

☚ 班勇   班超 ☛
班彪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叔皮。性沈重好古。初在天水依隗嚣,曾著《王命论》以劝感之,而嚣终不悟。遂避地河西,为窦融从事,接以师友之道,为融策画事光武而拒隗嚣。东汉初,举司隶茂才,拜徐令,因病免官。后遂专心从事史学著述。以司马迁《史记》所记史实,武帝太初以后阙而不录,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余篇。其子班固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曾辟司徒玉况府,察廉为望都长,卒于官。

☚ 班固   班超 ☛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通儒经,学问渊博,晚年专心研究史籍。他有感于司马迁著《史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武帝太初以后缺而不载之憾,采集旧事,又旁贯异闻,作《史记后传》60余篇。此书早已不存,其内容大部分被《汉书》所吸收。班彪在著《史记后传》时曾评论前史得失,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采获古今,贯穿经传”;“善述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称赞司马迁为“良史之才”,但同时又批评他作史不能“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这种评论明显地反映了他的儒家正统观点。班彪作《史记后传》的指导思想,对其子班固著《汉书》有直接影响。

班彪3~54Ban Biao

historian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Works: Later Han History,etc.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思想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初在天水依隗嚣,后至河西,为窦融从事,劝说窦融归附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历任徐令、司徒掾、望部长等职。为当时名儒,精于史学。以谶纬迷信观点,力说刘氏正统不可动摇,指责王莽代汉是“昧于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宣传灵瑞符应是稽核古今之得失、行事之成败、帝王之世运的标准。纵论历代史书著作情况,对司马迁《史记》评论尤详。认为《史记》“崇黄老而薄五经”,不依儒家圣人之言而定是非,乃为失算,并以《史记》记事止于汉武帝时,其后虽有褚少孙、扬雄等续作,然多鄙俗,遂博采史料,撰《史记后传》65篇(一说百篇以上,已佚。后传略论保存在《后汉书》本传中)。今《汉书》中之《元帝纪》、《成帝纪》即其原作;《韦贤传》、《翟方进传》及《元后传》之赞语均题司徒掾班彪曰”,亦其原文。另著有《王命论》、《览海赋》、《北征赋》、《冀州赋》、《悼离骚》等。民国张鹏《关陇丛书·扶风班氏佚书》辑有《叔皮集》一卷。子班固、班超,女班昭皆著名于世。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性沉重好古。二十余岁时,避难于天水依隗嚣,著《王命论》,欲感隗嚣,嚣终不悟,遂避地河西,为窦融划策事汉。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博学多才,专心史籍。他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其子固、女昭先后续成,称《汉书》。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陕西咸阳东北)人。当代名儒。家富于财,且有赐书。初依隗嚣,后依窦融,说融归汉。东汉初举司隶茂才,除徐令,因病免。认为刘向、刘歆、冯商等人先后编撰的《史记》续编褒美王莽,文句鄙俗,不足垂之后世,乃广事收集,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其子固在此基础上续成《汉书》。其女昭又补充固所未完成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