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现当代科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现当代科技

006 现当代科技

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科学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其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到500人,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只有30多个。科学研究较有基础的,主要是结合中国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的地质科学和生物科学中的分类研究。现代科学所形成的绝大部分新分支,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种新技术,在我国几乎都是空白。工业生产大都采用陈旧的技术和工艺。农业主要是依靠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传统的生产技术,生产率极低。新中国成立前夕,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只有63.5千克,棉花平均亩产只有11千克。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中国绝大部分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克服重重困难,从事着科学技术活动,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到国外勤工俭学或留学,寻求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以拯救祖国。他们学成归国后,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展民族科技事业。刘仙洲任北洋大学校长期间,聘请留学归来的茅以升、石志仁、周承佑、侯德榜等任教,改变了全由外国人授课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科技工作者颠沛流离,有的甚至靠救济吃饭。东北大学流亡关内,北平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的南开大学先是迁往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继而于1938年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就是这座存在了8年的西南联大,拥有当时国内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为中国造就了一大批诸如杨振宁、李政道这样成就卓著的科学技术骨干、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的科学家虽然在总体上力量薄弱,中国整个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但中国的科学家们却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1926年,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独立摸索出并向全世界公开了生产纯碱的苏尔维法技术,打破了国际苏尔维公会对纯碱生产技术和市场的垄断。1940年,他又研究成功更先进的“侯氏联合制碱法”,在制碱工艺上领先于世界。数学家华罗庚1941年完成了《堆垒素数论》,其中有些结果,至今仍被认为是经典的。再如与康普顿共同发现“康普顿——吴效应”的物理学家吴有训,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的物理学家赵忠尧,精确测定水的三项点温度的化学家黄子卿,编写了《中国建筑史》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等等,都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2月5日,陕甘宁边区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吴玉章任会长,会员达330人。还创立了以徐特立为院长的自然科学院。边区政府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出版通俗科学读物。其技术人员研究成功用马兰草造纸的技术,解决了边区的纸张困难。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军火和卫生方面的科研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在极简陋的条件下研制兵器,支援了人民战争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迎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1949年11月1日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政务院发布决定,鼓励工人、技术人员、职员以及一切从事有关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一些在海外学有成就的学者专家纷纷回国参加建设。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用几十年时间在经济上和科学上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并成立了以陈毅为主任的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着手编制12年远景规划。毛泽东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全国出现了 “向科学进军”的热潮。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1958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1959年,试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万次的数字电子计算机。1962年提前实现了十二年规划,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中一批科技问题,填补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中一些重要空白,加强了某些重要基础学科,发展了原子能、电子、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并且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0年,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荷电负超子。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合成胰岛素。1966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又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制成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特别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然而,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使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中国科学院1965年有106个研究单位,职工6万余人。到1973年只剩下53个科研单位和2万8千余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干校劳动。因此,中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重新被人为地拉大了。但一部分科技工作者仍在难以想像的条件下刻苦攻关。数学家陈景润在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性的数学难题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制成了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中国共产党11届3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重新得到大发展。1977年8月,党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座谈会,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要“尊重人才”。11月,召开了自然科学规划会议,制定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6大基础学科及有关新学科的规划。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多人出席。大会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此后,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科技事业,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实行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发展国际合作等等,我国的科技事业又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例如,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机器人研制工作进入实用性阶段;建成受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温超导技术也不断取得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特别是在航天技术方面,不但多次成功地收回返回式卫星,发射实用通讯卫星,而且打入国际市场,用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总之,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高技术研究方面,我国都在十几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又在缩小。同时,中国又通过“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等形式,通过科学普及活动和科技扶贫活动,不断地把科技成果转变成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指日可待。

☚ 近代科技   中国的科学思想 ☛
000078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