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良民治,必乱至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以良民治,必乱至削 商鞅反对相互包庇,主张相互监督的命题。 语出《商君书·说民》。原文为“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商鞅所说的良民,又称善民,指的是重视儒家道德、照顾私人情面、不肯揭发罪犯的人。 所谓奸人,则是不讲情面、敢于揭发罪犯的人。 商鞅认为国君表扬所谓善人,罪犯就会藏起来,这叫做“民胜法,国乱”。如果任用那些“奸人”,罪犯就会受到惩罚,这叫做“法胜民”。 “法胜民,兵强”。所以说利用良民来治国,必然会使国家大乱,以至于削弱国力。 利用奸民治国,国家必然太平强盛。这样就使人民不敢做违法的事情,商鞅的这一主张,在本质上是对儒家道德学说的批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