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78年12月由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主要政治是发展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基本方针。1982年宪法将这一方针规定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早在50年代,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中央提出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方面来的方针。但是,由于后来“左”的指导思想的滋长和发展,这个战略方针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所代替,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集中力量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水平,才能逐步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因此,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必须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首位,其他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而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不能干扰、冲击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得失成败,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准则。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经济搞不上去,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裕幸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巩固国防和保卫世界和平,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文明国家之列,都无法实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坚定不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方针政策: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矛盾,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要坚持这个中心,我国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国家就会更加强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更加立于不败之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