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相互协作、制约的体制下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程质量。环境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包括:
❶健全环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环境工程项目建设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要推行建设监理制度; 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监理制度。严格实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和质量限期保修制度,违反制度规定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罚。受政府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切实担负起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使质量监督覆盖到每一个工程现场和每一项工程全过程。抓好工程质量查劣工作,从严处罚劣质工程。抓好国家优质工程奖励的评定工作,要有专业机构具体承办,最后由国家环保总局认定、颁布。通过工程质量奖优罚劣,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工程质量上台阶、上水平。
❷抓好工程市场管理。环境工程质量问题与环境工程市场混乱有直接关系。抓好对环境工程市场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环境工程市场的主体的规范。加强对业主方的管理,要严格审查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资格; 招标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不能单以最低价中标,保证工程质量的合理价格; 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双方的质量责任、权利和义务; 严格执行工程开工许可制度,土地、规划、报建、招投标手续不齐,资金不落实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准开工,在污染治理期限有限的情况下,要经过环保部门特殊批准,方可予以开工。
❸严格承包方企业资质审查,着重考核工程质量实际业绩。审定企业资质等级要和创优质名牌工程、竣工工程优良率紧密挂钩,严格行使质量否决权,实施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严肃查处无照施工、越级承包、层层转包、违法转包问题。施工单位要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特别是要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工程工序标准,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此外,要强化对监理单位等中介方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
❹实行建设监理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通过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形成业主、监理、承建商三者之间以经济为纽带、以工程建设合同为依据、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为共同目的,互相协作、互相制约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实行建设监理制,使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产生巨大变化。缩减业主管理工程建设人员,带动业主经营管理机构的改革,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❺大力发展咨询工程公司。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鼓励发展对设计施工运行有实行总承包能力的、整体素质高的咨询工程公司,以利于污染的有效治理。在环境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应着重抓好推广重点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管好环境工程承包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 抓好环境工程合同管理和竣工、达标验收工作。禁止无照施工、层层转包; 制止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制止不公平竞争或不正当竞争以及市场欺诈蒙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