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公开
政府或行业机构将区内企业影响环境情况不加隐蔽地在某种场合或媒体公布于社会大众的活动。环境信息公开作为环境管理的手段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已经得到运用。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受到当地环境质量状况、企业排污情况、环境管理要求和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在其设计过程中,包括以下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❶环境信息公开的认。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涉及环境管理部门、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的复杂系统。从其性质来看,环境信息公开本身是一项政府行为,而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关系到企业环境声誉和产品声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实施必须在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监督管理下进行。同时,应加强舆论宣传,为信息公开奠定基础。
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重点收集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分析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意识水平、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损失情况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能反映企业环境行为和污染危害程度的信息。
❸环境信誉评价指标的确定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 企业的污染行为指标,主要包括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指标,包括企业污染排放对环境质量的贡献,污染造成的损失等; 环境管理指标,包括企业交纳排污费情况,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 环境治理指标,主要指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安装和运行情况等。评价指标的确定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管理特点,保证信息的可得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简洁性。
❹评价过程。是环境部门和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充分交换和相互认可的过程。由于环境信誉等级的敏感性,对企业的评价结果须得到企业的最终认定后才能公开。以保证一定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要有适当的机构进行监督。
❺选择信息公开的媒体和方式。信息的内容不同、作用对象不同,其公开的媒体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❻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评价过程、公开过程、信息反馈和监督过程的规范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具有长久影响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该手段根据企业环境行为的整体表现和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