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玫瑰糠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玫瑰糠疹rose pityriasis系一种较轻度的急性炎性皮肤病。病因尚未明了,春秋季多发。皮疹以躯干、胸背部多见。初发为“母斑”,在躯干部呈玫瑰色指甲大至鸡卵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边缘呈锯齿状,表现覆有糠状鳞屑,中心部逐渐变成浅褐色,周边为环状红色。1~2周后相继出现与“母斑”相似之玫瑰疹称为子斑。本病预后良好,一般经4~8周皮疹自行消退、无遗痕。治疗:可服用蝉蜕、野菊花、生地、苦参、白藓皮、山栀等中药;亦可注射维生素B12;局部可涂搽炉甘石洗剂。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多见于青壮年,常见于春秋两季,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开始为黄红色斑疹,逐渐扩大,呈圆形,中央部脱皮。约数日后全身出现多数斑疹,其长轴与皮纹一致,边缘清楚,表面有细薄皱纹状鳞屑。2~4周自愈。治疗可内服镇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散风止痒。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紫外线照射。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炎症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多数大小不等带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或黄红色鳞屑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原因未明。复发罕见。皮损出现前,部分病人可有轻度不适、低热、头痛、咽痛、肌肉及关节酸痛、颈及腋下等处淋巴结肿大等。约有50~70%病人在全身皮损出现前,常先在胸、腹、大腿等部出现一个直径2~3cm或稍大的黄红色斑疹,略呈椭圆形,表面复有灰白色细薄鳞屑,称为先驱斑或母斑。经1~2周后,全身开始出现多数皮疹。继发疹初发时为帽针头或稍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疹,可逐渐扩大如指盖大小。皮损颜色可因肤色不同而呈鲜红,玫瑰红或黄红色。发于胸背者与肋骨走向平行。边缘不整,略呈锯齿状,表面附有环状糠样鳞屑。中心呈细薄皱纹纸状。皮损开始系逐渐发生,数目不多,继而猝发多数。约经2~3周后,皮损停止发生,再持续2~3周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自中央开始退色,同时出现鳞屑,颜色由红黄色渐转为褐色、淡褐色而消失,边缘炎症消退较迟。可形成环状,全病程一般为6~8周左右或更久。经过中除少数渗出型者可发生轻微渗出结痂外,一般干燥,不伴发全身症状,较少反复及再发。自觉轻度瘙痒。好发于胸、腹、肩胛、四肢近端屈侧等部,对称分布,有时可延及颈部、腋窝边缘及背部,但颈部以上头面部、四肢自膝、肘以下以及手足部较少。粘膜偶见出现。 ☚ 单纯糠疹 正圆形糠疹 ☛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