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问草书诗卷
明。纸本。纵25.7厘米,横585.6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王问(弘治十年—万历四年,即公元1497—1576年),字子裕,号筮斋、仲山,学者称“仲山先生”,江苏省无锡人。嘉靖十七年(即公元153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车驾郎中,后提为广东按察佥事。父卒,半途归不仕,筑亭湖上读书30年。工诗文书画,尤精草书,清修雅尚,士人慕之,卒谥文静先生。明王锡爵云:“问书类米芾,又类涪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问有高名,作行草及署书无所师承,而风骨遒劲,渴笔纵体,往往与《醉翁亭记》法同。”《明史》卷二八二附《邵宝传》有传。此幅草书用笔沉着厚实,点画凝练,结体新奇,宛如山间小溪在流淌,时而曲折盘绕,时而直泻奔流,气脉贯注,浑然一体,给人以清新灵逸之气。
释文:海天歌。天畔群小玉露稀,海潮西上秣陵矶,江心碧石寒犹丽,倒日云险自飞。万古江流鹦鹉石,五陵人物芰荷衣。临崖玉笾丹霄曲,露冷霓裳月下归。吴王霸略雄江左,不遣征旗入许昌。赤壁夜寒山月小,秋风江上忆周郎。黄歇墓前秋草白,江潮犹入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