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郡?—1756清中期将领。乾州(今陕西乾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于福建入伍,任台湾镇标把总,迁延平城守千总。六十年(1721年),自厦门渡海,赴台湾镇压朱一贵起义。雍正元年(1723年),擢浙江严州副将。后迁江西南赣总兵。六年调任台湾镇总兵。九年,调任潮州总兵。明年,擢福建提督,赴台湾镇抚吴福生起事,加都督同知;又镇压台湾各地高山族起事,加左都督。十一年,调水师提督。乾隆十一年,以老致仕。二十一年(1756年)卒。 王郡?~1746清中期将领。乾州(今陕西乾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于福建入伍,任台湾镇标把总,迁延平城守千总。六十年, 自厦门渡海,赴台湾镇压朱一贵起义。雍正元年(1723年),擢浙江严州副将。后迁江西南赣总兵,调任台湾镇总兵、潮州总兵、擢福建提督,赴台湾镇抚吴福生起事,加都督同知;又镇压台湾各地高山族起事,加左都督,调水师提督。乾隆十一年(1746年),以老致仕。 王郡 王郡?~1756wang jun清代将军。乾州好畤村(今乾县阳洪镇好畤村)人。世代耕稼为业。康熙三十年(1691)陕西大饥,王郡外出谋生,流落至福建省,以李姓入伍。因其作战勇敢,屡建功勋,至康熙五十四年(1715)补台湾镇标把总,调任延平城守千总。康熙六十年(1721)夏,台湾农民朱一贯因不满台湾知府王珍的贪婪残暴,号召反清复明,率众起义,自称“大明重兴元帅”,各地纷纷响应;数日间,攻克台湾府治,占领台湾全岛。闽浙总督觉罗满保举王郡率军赴援。自厦门渡海,到达台湾淡水营,协助当时惟一没有逃离台湾的清朝官员淡水营守备陈策固守营地,安抚百姓。不久厦门水师提督施世骠及总兵官蓝廷珍相继率军赶赴台湾,镇压起义。王郡在台两年,因功连升四次。雍正元年(1723),调任浙江严州副将,奏请恢复本姓。不久升任江西南赣镇总兵。六年(1728),调任台湾总兵。十年(1732)升任福建提督。时台湾北路爆发农民反抗斗争,南路义军领袖吴福生等准备呼应,王郡闻讯亲赴台湾镇抚,率部至虎头山、亦山、碑头诸地连续追剿,俘获吴福生等,平定了南路起义。不久,北路大甲溪等地农民又起而反抗。王郡自鹿仔港探知义军聚集北仑、西仑、东仑、恶马等地,派遣诸将分头攻打。义军预设伏抵御,全被王郡所部击退,北路得以平定。王郡先后因功加都督同知、左都督。雍正十一年(1733),调任福建水师提督,屯军厦门。雍正末至乾隆初年,两次奉诏入京觐见,御赐药饵及鞍马、弓箭,并赐其长子王守乾守备衔,其次子王守坤户部主事。乾隆十一年(1746),奏请致仕,加太子少保衔,食全俸。乾隆二十一年(1756)去世,谥勤懿。 ☚ 王宪章 王耿介 ☛ 王郡?—1756字建侯。乾州(今陕西乾县)人。因灾荒迁往福建,后从军。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补台湾镇标把总。1719年任延平城守营千总。后奉命赴台湾,增援镇压朱一贵起义的清兵。不久,因立有大功,升北路营守备。1723年(清雍正元年)晋参将,又升浙江严州副将,再升江西南赣总兵。1728年调福建台湾总兵。1731年升福建陆路提督。因镇压台湾诸番起义有功,加左都督。1733年调任福建水师提督。曾向清政府建议,禁止台湾民间制造火器弹药,以防不测,得以批准。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告老还乡。清帝念其功劳,准保留官职,食全俸。死于1756年6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