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筠 王筠481—549南朝梁文学家。字元礼,一字德柔,小字养,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太子詹事。善诗赋,十六岁作《芍药赋》,被沈约誉为“当今王粲”。作品甚富,尝自编其集,凡八集一百卷,俱佚。今存诗四十余首,文十余篇,以《望夕霁》、《行路难》、《蜀葵花赋》较好。明人辑有《王詹事集》。 ☚ 刘孝绰 庾肩吾 ☛ 王筠 王筠清戏曲女作家。字松坪,号绿窗女史。长安县(今属陕西西安)人。父王元常,乾隆进士;子百龄,嘉庆进士。工词曲,撰有传奇《繁华梦》、《全福记》。《繁华梦》二十五出,写一女子王氏梦中变为男子,娶一妻二妾,中状元,官御史,醒后十分悲伤。后经仙人指点,度入空门。作品表现了王筠自恨身为女子,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亦能诗,所作二百余首,与其父、子所作诗合刊一集。 ☚ 黄文旸 桂馥 ☛ 王筠 王筠1749—1819女曲家。字松坪。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同邑王氏室。父元常官知县,不废吟咏,筠随侍,亦能诗,曾与父、子(百龄)合刊一集。词曲尤工,作有传奇《繁华梦》、《全福记》、《合仙记》三种,后一种已佚。 ☚ 金蕉云 江雪樵 ☛ 王筠 王筠481—549字元礼,一字德柔,小字养。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僧虔孙。少好学,摘抄书籍百馀卷。年十六,作《芍药赋》,文辞甚美。梁武帝天监(502—519)初,起家中军临州王萧宏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为沈约所赏,以为知音。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掌东宫管记。时昭明太子萧统爱文学,东宫文士如林,王筠、刘孝绰最为昭明太子所重。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卒,出为临海太守,在郡颇事聚敛,被讼,不调累年。太清三年(549),简文帝即位,授太子詹事。筠旧宅先为侯景乱兵所焚,乃寓居萧子雲宅,夜有盗攻门,惊惧,坠井卒,时年六十九。王筠曾奉敕撰《开善寺宝志大师碑文》;昭明太子卒,又作哀册文,均为时人所赏。存世诗中有与沈约、刘孝威等人赠答之作,乐府《行路难》、《楚妃吟》为张溥所称。晚年自编文集,以历任官职为名,有《洗马集》、《中庶子集》、《吏部集》、《左佐集》、《临海集》、《太府集》各十卷,《尚书集》三十卷(《隋书·经籍志》录五十三卷,有出入),佚。存世著作经张溥辑为《王詹事集》,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又续有辑补。主要事迹见《梁书》、《南史》本传。 ☚ 王籍 刘孝绰 ☛ 王筠481—549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初为临川王行参军,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临海太守、太府卿等职,官至太子詹事。著作曾以一官为一集,有《洗马集》、《中书集》、《吏部集》、《中庶子集》、《左佐集》、《临海集》、《太府集》各十卷,《尚书集》三十卷,共一百卷。均已散佚,今存诗四十多首,文十多篇,明人辑有《王詹事集》。 王筠 王筠481—549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僧虔之孙。其曾任昭明太子萧统的属官。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萧统卒,王筠出为临海太守。后还京,历任秘书监、太府卿、度支尚书、太子詹事等职。遭逢侯景之乱,王筠坠井而亡。其少负才名,深受沈约赏识,沈以谢脁所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来称赞其诗作,认为超越时人。王筠在太子府任职时,常和当时著名文人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唱酬。王筠勤奋好学,自称“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曾手抄经、史、子书百余卷。《梁书·王筠传》说其16岁便作《芍药赋》,后又奉敕撰《开善寺宝志大师碑文》,词句丽逸。但二文均不传。其为诗讲究声律,注重用字,一些写景诗篇偶有佳句。其晚年自编文集,以历任官职为集名,有《洗马》、《中书》等集100卷,均已散佚。明人辑有《王詹事集》。 ☚ 庾肩吾 鲍至 ☛ 王筠 王筠481—549南朝梁辞赋家。《梁书》、《南史》有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7岁能文,年16作《芍药赋》,文辞甚美。长而好学,老而弥笃。初为中军临川王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昭明太子爱文学之士,常陪侍游宴玄圃。后历官中书郎、尚书吏部郎、临海太守、太府卿、光禄大夫、司徒左长史、太子詹事。太清三年(549)有盗入宅,惊惧坠井而死。王筠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沈约每见其文,自叹不及,并赞美说:“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今存辞赋2篇:《芍药赋》、《蜀葵花赋》,前者仅存赋目,后者系残篇。撰有《中书表奏》30卷。原有集,以一官为一集,有《洗马集》、《中书集》、《吏部集》、《尚书集》等8集100卷,又有《赋颂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詹事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王鉴 王锡 ☛ 王筠1784—1854年字贯山, 号篆友。 清文字学家, 《说文》 四大家之一。 山东安丘人。 道光举人,官山西宁乡知县。 他博涉经史, 尤长于 《说文》。 治《说文》侧重整理,取严可均、段玉裁、桂馥三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著有 《说文释例》、 《说文句读》、 《文字蒙求》等。 较之同期治许书者, 尤重普及。 《文字蒙求》 是依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分类辑录的童蒙识字课本, 《说文释例》和 《说文句读》也便于初学。 另著有 《说文系传校录》、 《说文韵谱校》、 《说文部首读补注》、 《说文新附考校正》、 《文字蒙求广义》、 《正字略》、 《礼记读》 等。 王筠 王筠(1784-1854年)清文字学家。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曾任山西乡宁知县。少喜篆、籀,长大后博涉经史,尤长于《说文解字》之学。著作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毛诗重言》《正字略》等。王氏是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中唯一注重普及《说文解字》和文字学知识的学者。他的著作善于综合、择取诸家学说,间下己意,能为后学指示门径和方法。《清史列传》卷六十二、《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八有传。 ☚ 王引之 陈奂 ☛ 王筠公元1784——1854字贯山,号箓友,清山东安丘县人。道光间举人,后知山西宁乡县。通经识古,于小学尤精《说文》。对《说文》的研究重在整理工作。其所推崇唯严可均、段玉裁、桂馥三家。后兼采三家之长,杂以已见,独成一家之说。王氏治《说文》已注意到文字的普及工作,这在当时为各家所不及。主要著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文字蒙求》、《说文系传校录》、《说文韵谱校》、《说文部首读补注》、《正字略》、《礼记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四书说略》、《文字蒙求广义》、《夏小正正义》、《毛诗重言》、《毛诗双声叠韵说》、《史记校补》、《说文新附考校正》等书,均传于世。王氏在阐明《说文》体例帮助读懂《说文》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故人们把他与段玉裁、桂馥、朱骏声并提,合称为“说文四大家”。 王筠 169 王筠1784—1854清代文字学家。字贯山,号箓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 (1821) 举人。“《说文》四大家”之一。其《说文》研究,“博观约取”,参以己意,重在整理,不乏创见,成绩斐然。《说文释例》20卷成书于道光丁酉 (1837)。前14卷说明 “六书”及《说文》的条例、体制,后6卷为《说文》的存疑条目。其揭示 《说文》义例,重在形义。为初学所著的《说文解字句读》,有述有作。所述者有严可均(《说文校议》)、段玉裁(《说文法》)、桂馥(《说文义证》)三家,并兼采他人研究成果。全书30卷,于道光庚戌(1850)撰成。所著注重文字学的普及工作。尚有《文字蒙求》4卷等。 ☚ 江有诰 朱骏声 ☛ 王筠 王筠1784—1854Wang Yun清代文字学家。山东安邱人。道光元年举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卒于咸丰四年。毕生致力于《说文》研究,著有《说文释例》20卷,《说文解字句读》30卷,《说文系列校录》30卷。其中《说文释例》是对段玉裁《说文解字》的补充,书中同部重文、异部重文例,分别精细。《说文解字句读》根据说文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严可均《说文校议》三家书,取长补短,加上自己的独特见解,力求简约易懂,以便初学诵习,所以名曰《句读》。这本书写了十年,态度平实而精心。 ☚ 朱熹 梁启超 ☛ 王筠 王筠1784—1854Wangyun清代文字学家。山东安邱人。道光元年举人。他毕生致力于《说文》研究,著有《说文释例》20卷,《说文解字句读》30卷,《说文系列校录》30卷。其中《说文释例》是对段玉裁注《说文解字》的重要补充,书中对同部重文、异部重文例分别精细。《说文解字句读》根据《说文解字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严可均《说文校议》三家书,取长补短,加上自己的独特见解,力求简约易懂,以便初学者诵习。在教育方面,王筠也曾致力研究。他编著的《文字蒙求》一书,收有两千多个汉字,根据汉字造字规律编排。他认为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如能从文字结构入手来学习识字,可以“易记难忘”。1850年,他编著了《教童子法》,对当时的儿童语文教育作了初步的理论建设。他提倡集中识字,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讲解,此讲解“须入童子之耳,不可出我之口,便算了事。” ☚ 孟子集注 梁启超 ☛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举人,官山西乡宁知县。清文字学家,博通经史,尤长于《说文》,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等。 王筠1784~1854清代文字学家。字贯山,号篆友。今山东省安丘人。道光元年举人。通经学,而尤精《说文》。其研究《说文》的主要著作有《说文释例》20卷、《说文解字句读》30卷。《说文释例》为其早年之作,要旨在补充《说文》段注对许书体例论说之阙。其同部重文、异部重文例,分别精细,确为创见。《说文解字句读》综合《说文》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严可均《说文校议》三家之长,参以己意,疏解许说,力求简约易读,以便初学。以10年之力成此书,为其研究《说文》之精心之作。另著有《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说文韵谱校》、《说文部首读补注》、《正字略》、《礼记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四书说略》、《文字蒙求广义》、《夏小正正义》、《弟子职正音》、《毛诗重言》、《毛诗双声叠韵说》、《史记校补》、《说文新附考证》等语言文字著作,均传于世。 王筠 王筠481—549南朝梁文学家。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今临沂)人。7岁即能属文,16岁作《芍药赋》,以文美闻名遐迩。初为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掌东宫记室。昭明太子萧统甚器重其文才,给予很高评价。普通六年(525年),授以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后又历任司徒左长史、度支尚书、明威将军、永嘉太守等职,官至太子詹事。筠在太子府中任职时,尝和名士刘孝绰、陆偅等交游甚密,常游宴酬唱。遇侯景之乱,坠井而亡。沈约对筠很赞赏,以谢朓所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称赞其诗,誉之为“当今王粲”,谓“晚来名家,唯王筠独步。”筠晚年自编文集,以历任官职为集名,有《洗马》、《中书》10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詹事集》。 ☚ 王粲 王士祜 ☛ 王筠 王筠1784—1854清代古文字学家。字贯山,又字伯坚,号箓友,安邱人。道光元年(1820年)举人,由国史馆誊录,选山西乡宁知县,后知徐沟、曲沃。王氏少喜篆籀,及长,博涉经史、金石,尤精于古文字之学。游京师30年,常与叶志诜、何绍基、许瀚、陈庆镛等商讨古文字学。出任县职后,虽事繁务急,未曾废学,著《说文释例》*20卷。该书分52目,详及形、音、义,专订许慎、段玉裁之误,为《说文》四大名著之一。又著《说文句读》*30卷,综合分析诸家说,为后人指示门经。以上二书与《说文补正》、《句读补正》、《说文系传校录》合称为“王氏说文五种”。与段玉裁、桂馥、朱骏声并称为“《说文》四大家”。除以上著述外,还有《文字蒙求》*、《说文韵谱校》、《说文广训》、《毛诗重言》、《毛诗双声迭韵说》、《四书说略》、《史记校补》、《说文新附考校正》、《教童子诗》等,均传于世。 ☚ 王朗 王兆琛 ☛ 王筠481~549Wang Junman of letters of Lia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王筠1784—1854清文字学家。字贯山,号箓友。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博涉经史,在《说文》研究上,综合诸家之说加以分析批判,为后来学者指示门径。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等。 王筠 王筠1784—1854清代文字学家。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总结中国古代传统的语言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心理有重要贡献。提出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包括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专心致志、启发思维、巩固记忆和激发兴趣。在识字教学方面主张先识字,后读书;先教纯体字,后教合体字;字词与直观相结合;讲解字义;卡片记忆法等。在阅读教学方面主张重视理解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连号学习法(第一天读一段材料,第二天重读第一天的材料再增加一段,第三天重读第一、二天的材料,再增加一段,依此类推)、圈抹学习法和札录学习法。在写作教学方面主张遵循写作练习的一般规律,如先放后收、要自拟题目、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等。在写字教学方面主张儿童学字不宜过早,要以写大字为主。主要著作有《教童子法》、《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 郑复光 龚自珍 ☛ 王筠(梁·建元三年——太清三年 481~549)琅琊人。小字養,字元禮,一字德柔。僧虔孫,志從子。年少能詩,及長清静好學,擅書,才名遠聞,沈約謂為 “獨步一時。”為昭明太子器重,累官太子詹事。一夜居宅被盗所攻,驚懼墜井死。《宣和書譜》稱筠 “尤工行書”。其傳稱作 <寒凝帖>為行書尺牘“均和南至節過念哀慕深至”云云六行。王澍曰:“元禮 (王符) 此書,格韵清迥,尚有大令風範,獨惜模拓多誤。”其中 “理”似 “俚”,“來”似 “束”,“遺” 似“遠”,“王” 似 “至”。 王筠·寒凝帖 (局部) 王筠(清·乾隆四十九年——咸豐四年 1784~1854) 安丘人。字貫山,號菉友。道光間 (1821—1850)舉人,官知山西寧鄉。善書,“說文學”造詣精深,在段玉裁、桂馥間自辟門徑,論者謂為二家之勁敵。著有《說文句讀》、《說文釋例》、《說文繫傳校録》、《文字蒙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