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湾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洛阳市西郊王湾村的涧河南岸台地上。面积8000平方米。1958年夏秋之际、1959年~1960年两次进行发掘。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王湾一期仰韶文化、王湾三期河南龙山文化以及介于仰韶与龙山之间的王湾二期文化。(1)一期文化遗存有居住址7座,灰坑8座,墓葬76座。住址可分为大、中 小3种,全为地上建筑。居住面有草拌泥的红烧土,表面坚硬龟裂; 也有石灰质 “白灰面” 地坪,坚硬平滑。墙基多为挖槽建造,内填碎块红烧土,有的底部还铺有大块平整的砾石,墙基内外多有柱洞。灰坑有锅底形、直筒形和袋状形3种,一般口径2米~3.5米,深2米~2.5米,坑内多发现生活用具及兽骨,有长方形竖穴墓29座,小口尖底瓶葬43座,瓮棺葬4座。成人葬式通常为单人仰身直肢二次葬,头向西北,绝大部分无随葬品,人头骨普遍涂有朱砂。出土遗物较多,石器有斧、锛、刀、镞、磨棒、盘状器,陶器有刀、纺轮,骨器有锥、针、镞、匕和骨簪。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沙灰褐陶; 器形主要有釜、灶、甑、鼎、盆、瓮、罐、钵、小口尖底瓶等; 纹饰有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及彩绘,彩绘主要为弧线三角纹与圆点纹联合组成的纹样图案。(2)二期文化遗存有居住遗址2座和灰坑85个、墓葬39座。房基残破,仅保存5块 “白灰面” 地坪和17个柱洞。灰坑形状以袋形最多,另还有筒形、锅底形和不规则形几种。墓葬主要为长方竖穴,也有瓮棺葬,但不见尖底瓶葬; 二层台墓增多,出现了两座俯身直肢葬,一座双手被缚葬。出土遗物,除沿用第一期的工具外,还出现了穿孔石铲、石镰、蚌刀、蚌铲。出土陶器以夹沙灰陶最多,泥质黑陶增加,红色陶最少,新出现了蛋壳陶,花纹由简变繁,新出现了横篮纹和方格纹,还出现了×形纹、S形纹、眼睛纹、波纹、疏松网状纹等彩绘纹饰。器形除原有的外,又出现了双腹盆、单耳杯、小口平底罐、碗、豆、盘等。(3)三期文化遗存,发现灰坑78个,墓葬4座。灰坑绝大部分为袋状,一些灰坑内见有人骨架。墓葬为长方形坑,皆为仰身直肢葬。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铲、刀、镰、斧、锛、凿、纺轮、镞、矛、弹丸,其中有肩石铲、穿孔石刀、三棱石镞最为突出。陶器以泥质和夹沙灰黑陶为主,不见红陶,纹饰以拍印方格纹和竖篮纹为主,制作以轮制为主,器形除继承二期的以外,又新出现了带颈瓮、夹沙小瓮、单耳罐、鬲、斝、鬶、盉、镂孔器座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