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母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母池 王母池位于泰山岱宗坊北,中溪谷口。古称群玉庵,唐称瑶池、王母池。创造年代无考。曹植《仙人篇》有“东过王母庐”句。可见魏时已有建筑。李白《游泰山》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句。现存多为明清建筑,依山势建造,分前后院。前院正门内有王母池,池西有王母泉,泉上有正殿,祀西王母。殿东有观澜亭,既可眺望中溪流水,又可俯视湍激的虬在湾和梳洗河。后院有七真殿,殿内祀吕洞宾等七真人彩色塑像。殿东一轩,名蓬莱阁。附近石崖上有天然石洞,名吕祖洞。洞南有八仙桥,相传吕洞宾曾炼丹于此。王母池西侧原有老君庙,今存鸳鸯碑二方,为唐宋名人题写,书法刚健流畅。王母池四周古木交柯,浓荫蔽日,环境清幽,古代帝王登山多在此小憩。 ☚ 冯玉祥墓 普照寺 ☛ 王母池 王母池古称群玉庵,唐称瑶池、王母池。位于泰山环山公路的东起点,岱宗坊以北路东。创建年代久远,魏曹植《仙人篇》诗有“东过王母庐”句,证明那时已有建筑。据文献记载,宋皇祐五年(1053年)炼师庞归蒙重修王母殿,祭祀王母。后历代扩修增建,1956年又全部整修,才具现在规模。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分前后院落。前院正门内有王母池,为一石砌长方形水池。唐代诗人李白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的诗句,即指此池。池西有泉,名王母泉,古称飞鸾泉,是一洞内水潭,深及数丈,水清见底,寒气袭人,面积约2平方米。泉水不竭不盈,悄然生发,日夜不息,其味甘冽。泉上方是王母殿,又名王母楼、梳洗楼,明代中叶即已废圮,现存为明末清初所建,正殿三间,供祀西王母。东有观澜亭五间,可仰观虎山瀑布,俯察中溪流湍;西为药王殿三间,祀唐代神医孙思邈。后院正殿名吕祖殿,俗称七真殿,相传建于明代,后重修。殿共五间,台基高筑,朱红色楹柱四根,上镌刻四行大字:“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阴飞过洞庭湖”。殿内原祀吕洞宾等七仙,有七尊稀世彩塑,后毁圮。殿东接蓬莱阁,南对悦仙亭。前后两进院落组成一古建筑群,山门悬有匾额,上题“王母池”三字,是泰安知府徐宗干书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王母池院中古木参天,遮阴蔽日,清幽绝俗,故古代帝王登山多在此小憩。逢春日桃李花香,争奇斗艳之时,此处有泰山美色佳景,人称之为“瑶池春色”。 ☚ 天宝梨乡 王异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