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柏龄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王柏龄1889—1942江苏江都人 王柏龄
王柏龄
王柏龄1889——1942字茂如,江蘇江都人,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生。14歲入陸軍小學,後保送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旋赴日本留學,入振武學校。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返國參加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赴日本,入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十期,1915年畢業。1916年參加中華革命黨,任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部參謀,並代理該軍混成第一旅旅長。1917年至1922年,任雲南講武堂科長教育長,雲南高等軍事學校炮兵科長、教官等職。1924年1月,任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 3月任陸軍軍官學校入學試驗委員; 6月任陸軍軍官學校 (黄埔軍校) 教授部主任; 12月任教導第二團團長。1925年2月,調任軍校參謀長; 7月代理軍校教育長。1926年初,調任教導師師長,後教導師改稱為第二十師,仍任師長。北伐前調任第一師師長兼第一軍副軍長; 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任總預備隊指揮官。1927年7月,任長江要塞司令。1928年3月,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授部主任;11月調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1929年3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三届中央執行委員; 5月當選為中央政治會議候補委員。1930年3月,免建設廳廳長職,仍任江蘇省政府委員。1931年6月,任中央政治會議候補委員;11月任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11月,任國民黨第五届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11月,免江蘇省政府委員。1942年8月26日在成都逝世,年53歲。著有《黄埔軍校開創之回憶》。 王柏龄 江苏江都人。字茂如。保定军官学校肄业。与蒋介石同时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回国,参加沪宁光复之役。二次革命失败,再赴日本。1916年与居正等在山东潍县起兵讨袁,旋任云南讲武堂教育长。1923年任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黄埔军校成立,先后任教授部主任、教育长。党军成立后任教导第二团团长、党军参谋长。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时,充当主要帮凶。事后任教导师师长、第一师师长。北伐时任第一军副军长、总预备队指挥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长江要塞司令。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主任、江苏省建设厅长。次年起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2年8月26日病死于成都。著作有《黄埔军校开创之回忆》。 王柏龄 王柏龄字茂如,江苏江都人,1889年生。先后毕业于南京陆军小学、保定陆军速成陆军学校。1908年去日本留学,入振武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赴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学习,1915年毕业后回国。1916年5月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司令部参谋,并代理第一混成旅旅长。1917年去云南,历任云南讲武学堂科长、教育长及云南高等军事学校炮兵科长、教官等职。1923年赴广州,任大本营高级参谋。旋任粤监军。1924年1月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教授部临时主任及实验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建立后,正式被任为教授部主任。12月任教导师第二团团长。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不入调任黄埔军校参谋长。4月与黄埔军校部分学生发起成立孙文主义学会。7月代理黄埔军校教育长。9月当选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及组织委员。1926年1月升任教导师师长。3月参与蒋介石的“中山舰”事件,旋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副军长,并曾一度代理军长。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官。1927年任长江要塞司令。1928年3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主任。11月改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厅长。1929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后又当选为第四、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6月当选中央政治会议候补委员,10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12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委员。1936年7月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1942年8月26日在成都病逝。著有 《黄埔军校开创之回忆》。 ☚ 王树翰 王星舟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