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唐人所制乐府新题。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道,高门结重关。”青楼,是显贵人家妇女所住的楼阁的美称。《青楼曲》二首,即从青楼少妇矜夸夫婿的角度,写出了当时近侍的贵宠和崇尚富贵功名的社会心理。

白马金鞍,借指骑着轻骏、豪华坐骑的近侍。它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轻肥》中“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的诗句。武皇,汉武帝,唐代诗人常以武皇借指玄宗。那鞍马光鲜、风度翩翩的少年骑者扈从玄宗,随着浩浩荡荡的羽林军,在长杨宿营了。长杨,汉行宫,因为有垂杨数亩而得名,是历代帝王游猎之所。庾信诗“观兵细柳城,校猎长杨苑”;孔稚圭“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诗人用“长杨”这个特定的宫名,暗示了“旌旗十万”云集的目的,不过是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田猎活动。

第三句从飞骑云屯,校猎长杨的热烈而壮阔的场面陡然转到鸣筝独坐的“楼头小妇”上来,原来一、二两句中所叙说的,正是她心中所追想的事。弦上说相思,随着筝上所弹奏的旋律,她的心正追踪那白马金鞍的少年侍卫“从武皇”,“宿长杨”,“入建章”。

建章,汉宫名,这里泛指唐宫。楼头少妇的视野不可能广及长杨、建章。但是,闺阁情钟,所念无非马上少年,“宿长杨”是心之所想,“入建章”也只是“遥见飞尘”而驰骋想象。诗用从—宿—入三个动词贯穿,语气流走,其自豪、自矜之情,就从这轻快的旋律和夸张的想象中溢出。另一方面,从这三个动词的紧紧呼应中,可知从猎方回,又入值宫中。侍从不离左右,固然是恩宠方隆;而楼头少妇殷勤伫望,却只能徒见飞尘,其中又岂无怅惘?喜耶,怨耶?尽在言外。

春天来到了帝城,在垂杨掩映的大道上,千骑骋足,卷起了濛濛飞絮,溶入护城河的春波之中。被春光、被皇路的喧闹之声所召唤,刚刚从好梦中惊醒的少妇草草地绾好发髻,到楼头瞻望。她看见了什么?在千余骑簇拥之下,佩着紫绶金章,意气昂昂地飞驰而近的,不正是自己的夫婿!他新锡侯封,荣归府第,何等光耀!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也写春日登楼。但“封侯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二者相较,颇生悔意。而“青楼”二曲,则写夫婿朝回,封侯愿遂。从楼头少妇眼中写出,爱意、豪情交织,其春风得意,矜夸贵宠之心,跃然纸上。

初读之,这两首诗用青楼小妇的口气写出,轻倩流丽。白马金鞍,金章紫绶,鸣筝美妇,驰道杨花:诸意象构成了一幅富艳而有韵致的画图,有自矜功名贵盛之心而似无讽世感时之意。但极写富贵中,“彼时淫奢之失,武事之轻,田猎之荒,爵赏之滥,无不一一从言外会得”(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潘德舆的这番话,未为无见。


精品唐诗之王昌龄《青楼曲二首》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王昌龄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前进,渐走渐远,到后来就只见马后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好像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是那么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是怎样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剪接在一个画面上的呢?这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把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神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好像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于是就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我们仿佛还听到她从筝弦上流出的愉快的乐声。

这少妇跟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呢?这可从《青楼曲》的第二首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春风得意马蹄疾”,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

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当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归来的场景。由于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只是写她从楼头看到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面对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 “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长杨是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建章宫是汉武帝建造的,都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盛唐诗人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此诗也如此。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画卷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

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容威赫,实力强大。试想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严明的纪律,怎能够旗帜鲜明、队伍整齐地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映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 (敦煌曲子词)在这盛极一时的封建帝国里,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