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昌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昌龄698—约756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青年时期漫游四方,到过河西、陇右一带。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授汜水尉、旋升秘书省校书郎。四十二岁时贬官岭南,遇赦北还后又被贬为汀宁县丞,几年后再次被贬为龙标尉。一生在贬斥中度过。人称“王龙标”或“王江宁”。安史之乱发生,他归还故乡,途中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反映边塞生活,表现宫女怨情,以及其他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后人称他写诗“绪密而思清”。他的诗构思清晰细密,精炼生动,富有感情和意境。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以《从军行》七首与《出塞》二首最有名。有《王昌龄集》,系明人所辑。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郎,调汜水尉,开元末年贬江宁丞,晚年又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起,离官还乡,道出亳州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诗中不少为边塞题材,善于表现将士杀敌立功的英雄气概和久戍思乡的细腻情怀。《从军行》、《出塞》是其名作。《长信秋词》等宫怨诗亦写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沈德潜《说诗晬语》)。七言绝句语言凝练、含蓄,韵味悠长,被称为“七绝圣手”。原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 綦毋潜   常建 ☛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约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开元进士,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 (今湖南黔阳) 尉。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题咏佛寺、谈论禅理之作。有 《王昌龄集》。

☚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题僧房 ☛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似曾至西北边塞。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开元二十七年,贬岭南。次年,北归,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是年冬,任江宁县丞。世称“王江宁”。天宝(742—756)中被贬龙标尉,故亦称“王龙标”。安史乱起,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晓丘所杀。王昌龄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共收二十四位诗人作品,其中王昌龄诗多至十六首,居诸家之首,并评云:“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称誉其诗为“中兴高作”。唐顾陶《唐诗类选序》称“李、杜挺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间,其亚则昌龄、伯玉……合十数子,挺然颓波间,得苏、李、刘、谢风骨”。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前人多以之与李白并称。明王世贞《艺苑巵言》云:“七言绝句,王江陵(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宋荦《漫堂说诗》云:“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王昌龄传》著录有集五卷,又载王昌龄《诗格》二卷。《全唐诗》卷一四○至一四三收其诗四卷,《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另有辑佚之作。《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二○三有传,另参《唐诗纪事》卷二四、《唐才子传》卷二。

☚ 梁献   孙逖 ☛

王昌龄

王昌龄

研究专著。美国华裔学者李珍华著。1982年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据周祖譔、傅璇琮著文介绍,《王昌龄》一书写于1976—1980年,全书内容包括王氏生平,论唐诗的形成与盛唐的文学批评,论析王氏诗论的代表作《诗格》,以边塞、送别、宫怨三类绝句诗评析王氏绝句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书中附作家年谱、参考书目及详细脚注。此书记述诗人的生平详实可靠,在某些方面也有新见,如论述王昌龄在723—725年间西北边塞之行及其晚年被贬逐龙标的经历。肯定向有争议的《诗格》为王昌龄所作,并联系日人著作《文镜秘府论》所载,对王昌龄诗歌主张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诗格》中提出的诸如“应物便是”、“假物成然”、“直置”等观念不同于儒家传统的“文以载道”说,成为盛唐诗歌理论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强调盛唐诗人的代表作家正是王昌龄而不是别人,其理由是:盛唐时期诗论家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对王昌龄评价最高,诗也选得较多,可以代表当时作家和批评家的标准和价值观念;再者,从盛唐诗风所包含的高度进取性内容、直置的语言、极其丰富而强烈的音乐性来看,王昌龄的创作也达到了这几个方面的巅峰。

☚ 王维   李白:心像与诗 ☛

王昌龄约698—约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授汜水尉,后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发生,还乡,道出毫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索引:王昌龄,少伯,江宁、龙标、诗天子、七绝圣手。

王昌龄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至如“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又:“云起太华山,云山相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又:“槠柟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迭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又:“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又:“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又:“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昏为鲛龙窟,时见云雨入”又:“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又:“芦获寒苍江,石头岸边饮。”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今略举其数十句,则中兴高作可知矣。余常睹王公 《长平伏冤》,又 《吊枳道赋》,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垂历遐荒,使知音叹惜。(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新唐书·文艺传下》)

观王昌龄诗,仕进之心,可谓切矣。《赠冯六元二》 云:“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从军行》云:“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至于《沙苑渡》之作,乃有“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之句,是以传说自期也,一何愚哉!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一)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二)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几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其右。五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 (徐献忠 《唐诗品》)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朱警《唐百家诗·王昌龄诗集跋》)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陆时雍《诗镜总论》)

龙标五言律,音节多似古诗,清骨闲情,时见其奥。(钟惺 《唐诗归》卷一一)

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自前,可思可见矣,然亦终说不出。(同上)

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黄克缵 《全唐风雅》)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六)

王少伯七绝,宫词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词“秦时明月”一绝,收端句虽奇,而后功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一○)

王昌龄五言古时入古体,而风格亦高,然未尽称善,平韵者间杂律体,仄韵者亦多忌鹤膝……七言绝多入于圣。(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一七)

吴敬夫云: 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岂若“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刘邦彦 《唐诗归折衷》)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永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苶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王夫之《薑斋诗话》)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毛先舒《诗辩坻》)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恻,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同上)

王江宁诗,其美收之不尽,“奸雄乃得志”一篇,尤是集中之冠。“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每一读之,觉皇甫郦之论董卓,张九龄之议禄山,李湘之策庞勋,千载恨事,历历在.目,真天地间有数语言。(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胜梳,杨花更吹满。”婉媚若此,乃不数作,多为荒凉刻直之音,固薄绮靡不屑也。(同上)

龙标古诗,乍尝螫口,久味津生,耐咀啮,实在高、岑之上,徒赏其宫词,非高识也。即论宫词,如“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尝因其造语之秀,殊忘其着想之奇。因叹咏长信事者多矣,读此,而崔湜之“不忿君恩断,新妆视镜中”, 已嫌气盛, 王“生君弃妾意, 增妾怨君情”, 一何伧父! (同上)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于弦指外也。“玉颜不及寒鸦色”两言,亦复优柔婉约。(沈德潜《说诗晬语》)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司空表圣之论曰:“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信古人不我欺也! (翁方纲 《石洲诗话》 卷一)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潘清《挹翠楼诗话》卷四)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范大士《历代诗发》)

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唯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同上)

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宋育仁 《三唐诗品》)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三人诗各倾动一时,乐府尤胜,虽体袭齐梁,而源实出晋宋之间。之涣缠绵多感,达夫雄浑自胜,而昌龄时兼二家之长,其古诗浸入魏晋,不但绪密思清也。自此以下,唐诸家诗皆文情相生,因物寄兴,虽藻辞典雅,而每切于自然。齐梁之作既衰,盛唐之风始肇。律诗之外,排偶、秾纤之习,至大历、元和间始复,然非当时之旧矣。(丁仪《诗学渊源》卷八)

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主要表现在他的诗歌美学著作《诗格》和《诗中密旨》中。
对《诗格》与《诗中密旨》的著作权问题,前人表示怀疑,如《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此书“鄙信”而出于后人“依托”。经今人傅璇琮、李珍华等人考订,基本上确定为王昌龄所作。
根据《吟窗杂录》所载,《诗格》一书由十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
1.诗有三境2.诗有三思3.诗有三不4.起首入兴体十四5.常用体十四6.落句体七7.诗有三宗旨8.诗有五趣问9.诗有语势三10.势对例五11.诗有六式12.诗有六贵例13.诗有五用
《诗中密旨》有以下七个部分组成,它们是:
1.诗有六病例2.句有三例3.诗有二格4.犯病八格5.诗有九格6.诗有三得7.诗有六义
详细考察,两书的内容大体类同(《诗中密旨》可能是《诗格》的一部分,两书原是一书),都是讨论诗歌的作法、旨格、境思、体例的,除探讨确立诗歌形式美学的部分外,还就形象的捕捉,构思的运用,诗旨的酝酿、体势的形成,意兴的创造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比起唐初的同类著作来,王昌龄的《诗格》和《诗中密旨》,已把注意的中心从声律转移到诗歌更本质的问题上来,比早期的同类著作有了很大的创新与发展。其中尤以“意兴论”和“体势论”更具真知灼见。《论文意》说:“意高则格高,声辩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作诗先要有气,有兴,“兴发意生,精神清爽,了了明白。”对于体势,《诗格》列举了古今势十七种,从十七个方面阐述唐代近体诗的写作规律。对这些规律的阐述发明,推动了唐诗创作的发展。使《诗格》、《诗中密旨》与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一起,同样成为盛唐诗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的代表。


王昌龄约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汜水尉,谪岭南,后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天宝七年(748)贬为龙标(今湖南黔南)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起,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为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七言绝句风格凝炼集中,言少意多,善于概括感情,捕捉景物,代表作有《从军行》、《长信秋词》、《闺怨》、《芙蓉楼送辛浙》等,其中《从军行》为边塞诗名作。明人辑有《王昌龄集》,《全唐诗》录存其诗180首,编为四卷,《全唐文》录存其文六篇。另有《诗格》与《诗中密旨》各一卷,据传为王昌龄作。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

唐代著名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就戮: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新唐书·艺文志》有集5卷,佚。今集为后人所辑。现存赋3篇:《公孙宏开东阁赋》、《吊轵道赋》、《灞桥赋》。《吊轵道赋》为其代表作。

☚ 王泠然   王禹偁 ☛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二十八年出任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又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开元、天宝年间,以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现存诗180多首,其中绝句80多首,尤以七绝见长,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其诗内容较为丰富,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边塞诗描写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抒发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气势雄浑自然,情调激越悲壮。以《从军行》、《出塞》为代表。王昌龄另有一部分描写妇女生活的小诗,表现出诗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如《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等。此外,还有感慨时政和朋友送别之作,如《芙蓉楼送辛渐》等也很著名。
王昌龄的赋今存3篇,以古赋《吊轵道赋》较好。此赋不仅构思别致,不落陈套,而且既不雕琢,也不使气,信笔写来,而特多唱叹之音,颇类两晋文风,在唐赋之中,也别具一格。

☚ 张九龄   王维 ☛

王昌龄

盛唐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约生于698年,卒于756年。他的诗含蓄、浑厚,诸体兼备,最擅长七绝。《全唐诗》录其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约占一半。他的七绝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如《从军行》7首,《出塞》2首等,笔力雄劲,情调激越,使人吟味无穷。今存《王昌龄集》2卷,《王昌龄诗集》3卷。

王昌龄698——约756

唐朝诗人。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开元进士,开元末任江宁县丞,天宝中又为龙标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与著名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均有交往。以擅长七言绝句而名重一时,所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它送别、抒情等诗锤琢精练,相当完美。明代辑有 《王昌龄集》。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约756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人。入仕前曾漫游西北边塞。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科登第,任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贬岭南。二十八年返长安,又被任命为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天宝年间,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故又被称为王龙标。安史之乱中返江宁,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今存诗180余首,多写边塞征戍题材。擅长七言绝句。唐人已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名家; 明焦竑说他与李白 “足称联璧”; 王世贞说他和李白的七绝“俱是神品”。明刊《唐百家诗》本《王昌龄诗集》3卷,为其诗集今存最早刊本。《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有《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有人以为系伪托,尚无定论。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全唐文》录存其文6篇。两《唐书》、《唐才子传》有传。今人傅璇琮有《王昌龄事迹考略》 (见《唐代诗人丛考》)。

☚ 李适之   苏源明 ☛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约756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人。入仕前曾漫游西北边塞。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科登第,任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贬岭南。二十八年返长安,又被任命为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天宝年间,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故又被称为王龙标。安史之乱中返江宁,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今存诗180余首,多写边塞征戍题材。擅长七言绝句。唐人已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名家; 明焦竑说他与李白 “足称联璧”; 王世贞说他和李白的七绝“俱是神品”。明刊《唐百家诗》本《王昌龄诗集》3卷,为其诗集今存最早刊本。《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有《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有人以为系伪托,尚无定论。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全唐文》录存其文6篇。两《唐书》、《唐才子传》有传。今人傅璇琮有《王昌龄事迹考略》 (见《唐代诗人丛考》)。

☚ 李适之   苏源明 ☛
王昌龄

059 王昌龄?—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开元十五年 (727)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汜水 (今河南巩县东北) 尉、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擅长五言古诗和绝句,尤以七绝成就最高,前人认为可以“与李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人称“诗家天子王江宁”。今人有 《王昌龄诗注》。

☚ 陈子昂   孟浩然 ☛
王昌龄

王昌龄?—756Wang Changling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西安市),开元年间进士及第,历任几任小官。开元二十八年出任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又贬为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发生后,还乡,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在盛唐以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今存诗180余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最为著名,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气势雄浑自然,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即使如写“边愁”的诗作,也写得悲凉慷慨,深沉含蓄,使人吟味无穷。另一类作品主要反映妇女生活,或写宫女的不幸遭遇,格调哀怨,如《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或写思妇的情怀和少女的天真,文笔细腻优美,清新有味,如《闺怨》、《采莲曲》等。此外,还有感慨时政和朋友送别之作,如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等。王昌龄的诗善于通过典型细节进行艺术概括,抒发真挚而又委婉的情感,意境悠长深远,语言流丽,明白如话,而又含蓄隽永,和谐动听,富有民歌特色。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他的绝句道:“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与李白的绝句俱称神品。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2卷。

☚ 李华   常建 ☛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后谪岭南,北还后又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贬为江宁丞。天宝七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故世有称其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后,还归故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他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即使在写军旅生活的艰难、乡思的悲苦等篇章里,节奏也较一般诗人的这类作品来得明快。代表作有《出塞》、《塞下曲》、《从军行》等。其他还有一些描写少女少妇柔情脉脉、纯洁天真之作,如《浣纱女》、《越女》、《采莲曲》等; 描写宫女幽恨、思妇春愁之作,如《闺怨》、《长信秋词》等。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他的绝句是: “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明人辑有 《王昌龄集》二卷。

☚ 崔颢   王维 ☛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约756Wangchangling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寒微。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开元二十二年登博学鸿词科。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县尉。因事被贬岭南,北归后又任江宁县丞,世称王江宁。晚年受谤贬为龙标县尉,世又称王龙标。安史之乱中,他返回故乡,道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名早著。与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都关系密切,诗歌唱和。其存诗180余首,内容丰富,而尤以写边塞、从军内容为最著名,《出塞》、《从军行》为其名作。其他如宫怨诗《长信秋词》,闺怨诗《闺怨》,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均广为传诵。他擅长绝句,尤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当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极善用精美概括的语言表达深挚婉曲的感情,意境开阔,格调激扬,而又自然明朗,含蓄深沉。他的七绝成就卓绝,只有李白可与比并,明代焦竑说:“龙标、陇西(李白)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诗评》)王世祯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巵言》)有《王昌龄诗集》传世。

☚ 孟浩然   王维 ☛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5

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出身寒微,青少年时生活清苦。但他刻苦攻读,于公元727年中进士,授秘书监校书郎。这期间王昌龄结识了众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王维、高适等。天宝初年(740)前后,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丞,后又被贬为龙标尉,因此他又被称为“王江宁”“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从龙标返回故里,途经亳州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180余首,其中以绝句,特别是七绝,成就最高。王昌龄并因此而获得“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称号。王昌龄的诗侧重于写边塞生活和宫闺怨情。他的诗长于概括感情,融化景物,语言清新,音调和谐。另外,王昌龄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心理,贴切逼真,凝练浑成。王昌龄的诗名篇很多,《从军行》7首、《出塞》2首、《长倍秋词》5首等均为传世之作。

☚ 王之涣   王勃 ☛

王昌龄约698—约756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县尉、江宁县丞、龙标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中还乡,经毫州时为刺史闾丘晓杀害。擅长七绝,后世称为“七绝圣手”,诗名颇高。边塞诗《出塞》、《从军行》最为人称颂。宫怨诗也颇有名,如《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举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试登第,授汜水县尉。后谪岭南。开元末出任江宁丞,天宝初再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中,还归乡里,经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为诗擅长五古和绝句,尤以七绝成就最高。作品句奇格俊,取材广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人称“七绝圣手”。这些七言绝句中,所作边塞诗最为著名。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进昂扬,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其作品还有一些反映妇女生活的名篇,如《长言秋词》、《闺怨》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明人辑有《王昌龄集》。《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

☚ 张九龄   王之涣 ☛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

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 (今属山西) 人。开元十五年 (727)进士,初任秘书郎,继授汜水县尉。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升迁为校书郎。开元二十八年 (740) 贬为江宁丞,后又贬为龙标 (今黔阳县) 尉。后人因称之为 “王江宁”或“王龙标”。天宝十四年 (755) 安史之乱起,离湖南回乡,路经河南,被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七绝见长,题材包括边塞、宫怨及闺情,以边塞诗成就最高。论者以为盛唐绝句之代表,堪与李白七绝并美。著有 《王昌龄集》,今有二卷本及三卷本,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另有《诗格》二卷、《诗中密旨》、《古乐府解题》各一卷。

☚ 阴铿   苏涣 ☛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进士,补秘书郎,调汜水尉,谪居岭南。后出任江宁丞,复因事贬为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杀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今存诗180余首,近半为绝句。诗名盛于当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其边塞诗洋溢着一种激昂悲壮的精神,《从军行》、《出塞》为其代表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描写妇女生活及送别赠友之作,如《长信秋词》、《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也都脍炙人口。他的七绝成就很高,善于通过典型情景写意抒怀,言简情深,耐人寻味,后人称之为“七绝圣手”。

☚ 李颀   王维 ☛

王昌龄约698~757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任汜水尉,校书郎。后谪岭南,后任江宁丞,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起,还归故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擅长七绝,成就很高,与李白齐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绝句诗短小精悍,节奏明快。其诗以歌唱征戍者的乡思离愁和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等为题材,也有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妇女生活诗篇。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深挚的情感,加以提炼和集中。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壮。其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著有《从军行》、《塞下曲》、《越女》、《采莲曲》等,今存诗180余首。有《王昌龄集》行世。

王昌龄about694~about 756Wang Changling

famous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Accompanying the Army,Crossing the Border,Spring Grievings in West Palace,Plaint in the Boudoir,Song of Spring Palace,A Collection of Wang Changling,etc.

王昌龄698—757

唐诗人。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授汜水尉。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安史乱时归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多写边塞生活,描绘风光、激励士气, 征戍之情,深切动人。风格雄浑,音调铿锵。《从军行》、《出塞》诸诗,最为著名。又善于刻划宫怨、离愁,笔意含蓄。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约698—756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任校书郎。后贬官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乱起,赴江宁,道出毫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最好,多写边塞哀愁和闺中幽怨。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盛名。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