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惠1939—

江苏盐城人
现为台湾省嘉义市艺文书道会常务理事。
字:惟仁
别名:晓波

王惠

王惠

山东汶上县人,由进士授工部主事、工部员外,补南昌府知府。
王惠象许多讽刺对象一样自身存在着矛盾,但他有的矛盾却并不构成讽刺。
他慨然拿出两千两银子帮助荀玫办理丧事,不要回报,亦非深交。而且冒着耽误前程的危险请假与荀玫携归,此等仗义之举,杜少卿助人也不过如此了。
可是,他又偏偏是打得合城百姓无一不怕的酷吏,将蘧太守文雅的“三声”换成了敲剥的“三声”的贪官。
这是性格中的差异面。他的行侠仗义之举可能有三甲进士巴结二甲进士之嫌,但如仅是三甲对二甲的巴结是不必下那么大的本钱的,这里面确乎有超出了巴结或官场交易的地方,不能因为他是恶人就一概抹杀,把他的义举也说成凶恶。作者用了一个欲擒故纵法,以显示对他的公道,并非一味地攻讦,使“反面人物”的形象内涵有了客观性、可信性。
作者集中笔力将他身上存在着的讽刺性的矛盾,掘到了纵深的社会体制的层面: 本是个贪酷的率兽食人的赃官,却被推为“江西第一能员”! 这是谁之过?又恰恰是这第一能员成了叛降的先锋; 礼教哺育出来的“学生”气节何在?这是封建官僚队伍中的普遍事实。吴敬梓如实地从生活中将其提取出来,便显示着那个制度自身不可调解的矛盾和乖谬。
力量在于有系统。《儒林外史》中此起彼伏的人物,能表演三两回合就“永垂不朽”,其间一个根本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将那些走马灯式的流转不停的人物的个性特质与当时的客观的一般问题之间的多重关系成功地揭示出来:王惠是那个教育制度的成果,他的个性品格揭示了那个制度的文化品格。因为说到底文化是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调节。也就是说当时的文化调剂出了那样的“能员”。如《聊斋·郭女》所云:“比等明决,皆甲榜所为,他途不能也。”
当然,责任不能全由环境负责。《儒林外史》不可企及之处就在于它既不用制度开脱劣士,也不用个别劣士的缺德为制度辩护,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作者深刻思想的胜利,也是作者冷静观察、客观写实的胜利。总之,作者成功地进行了“文化与个人”的解剖。
王惠出问题首先是道德上出了问题:得了“贪”病。先是贪财,成为聚敛的班头,后是贪生,成为投降的表率。身外之物和那副臭皮囊便是他的上帝。正统观念教化的效果至少说是等于零。当骗得功名在手时,便将圣训弃之如弊屣,劝荀玫瞒丧以候选。权变之经,他念得熟、悟得透、也用得活。这是他后日降宁王的伏笔:这号人随时应变全无道德观念、操守信义,是不会干那种武死战、文死谏的傻事的。
他使用的思想、观念或曰“原则”,都来自实践,是依据他那丑陋的主体性总结出来的实践中的“真知”。他依靠简陋的常识运转自身那部机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条谚语成了他的“施政大纲”。尽管前任太守的文雅清廉已回驳了被他认死了的这句训言,但他要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别人的“见教”只能合则留、不合则去了。他以“能员”的魄力、大胆的措施,丰富了这句本是诅骂他这号人的谚语的注解。他象严贡生一样坦率,因为他们的灵魂同样的粗暴鄙陋。他们固然很“真”,但真得恶。他从容不迫、直截了当地问道: “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在宦囊清苦、吟啸自若的蘧太守的少君蘧公子听来“都是鄙陋不过的话’。王惠竟愚蠢到不知蘧公子的“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音”是调侃,反将讥诮理解成开导,不但“正容答道: ‘而今你我替朝廷办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认真’”,还“果然听了蘧公子的话,钉了一根头号的库戥”,用上了“头号板子”。他之所以曲解蘧公子的话意,是由于他内心需要接受“新三声主义”。他的愚蠢只是“贪”得忘意、“得意忘言”罢了。他需要这样“舍筏登岸”就如斯“登岸舍筏”,深得传统思维之奥妙。如此运思方能“前为后用”。
他的狡诈已经有了相当的功夫。当他不需要愚蠢的时候是一点也不愚蠹的。与前任来回拜访,说些“久慕”之类的话完全可以,“但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着,王太守不肯就接。”只等到“蘧太守果然送了一项银子”,王惠才“替他出了结”。这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这里面有没有敲诈,外人难以得知,但王惠肯定不会吃亏,赚头也肯定不会太小。最后他挟着皮箱逃窜时,依凭他老练的狡诈轻易骗得了蘧公孙二百两银子。“利益”是他这部机器的轴心,他的全部智能无保留地围绕他这个“轴心”旋转。与他有利的一概“拿来”,不管是箴言还是讥语,与他无利的一概都去,不管是圣贤之言还是为臣之道。在他身上全部应验了“人是利益的动物”这句格言。
这个形象回答了卑劣士子“出”将是副什么面孔的问题。写他的贪酷客观上写出了一般吏治的情况,写出了官府的黑暗,但作者的用意更在写科举制度的恶劣后果,写那条“荣身之路”如何败坏了士子的“文行”,如何让没有“文行”的人爬到百姓的头上。向人们说明了甲榜正科出身的人包括着怎样的“利益动物”。吴敬梓塑造人物时的这种“道德关切”,使王惠这一贪官形象具有了空前的深度。而且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同样保持了讽刺艺术的生命界限,决不“溢恶”,从而不至于因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而抵消对这个形象批判的持久性与深入性。

☚ 牛浦郎   严监生 ☛
王惠

王惠生卒年不详

字惕存,安徽怀宁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浙江处州卫守备。著有《柘涧山房诗草》二卷,附《词稿》,有同治三年(1864)刊本。

☚ 朱樟   陈汝楫 ☛
王惠

王惠

字惕存。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浙江处卫守备。著有《柘涧山房诗草》2卷。

☚ 昝蔚林   程从大 ☛

王惠384—426

字令明。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晋末著名清谈家。初为代理太尉参军事、府主簿、从事中郎。宋世子建府,转中军长史。永初初转尚书、吴兴太守。少帝时为吏部尚书,元嘉三年(426)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