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思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思玷1895—1926

山东峄县(现属枣庄市)人
作家。作品有《偏枯》、《一粒子弹》等。
原名:王思璜
笔名:王一民、王思玷

王思玷

鲁南作家王思玷
一个被历史淹没的作家——王思玷
张远芳 王善民
张远芳
东岳论丛1982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2年3期
王思玷

王思玷1895—1926

小说家。原名思璜,笔名王一民。山东苍山兰陵人。早年在南京铁道专门学校求学,开始文学创作。1920年回故乡兰陵第一高级小学教书。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风雨之下》。此后陆续发表《偏枯》《瘟疫》《几封用S署名的信》《刘并》《归来》等小说。同时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诗作。北伐战争开始,他投笔从戎,参加故乡兰陵地方武装响应北伐。1926年秋,在兰陵附近孔庄被地方武装杀害。他的小说大多以农村的劳动者为题材。《偏枯》描写贫农在卖儿女时的骨肉之爱和饥饿威胁之间的挣扎心理,曾受到好评。他的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小说界有一定影响。

☚ 郑逸梅   王小逸 ☛
王思玷

王思玷1895—1926

原名王思。笔名王一民。山东峄县(今属枣庄)人。从小在家读私塾,后进临沂中学堂学习,又考进南京国立铁道专门学校预科。此时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新文学的影响。五四运动后返回家乡办高等小学,宣传进步思想,提倡白话文,同时深入民间搜集素材,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参加《小说月报》征文,发表小说《风雨之下》,被评为优秀作品。作品通过一个佃农的叙述,反映了天灾人祸给贫苦农民带来的灾难。尔后又在《小说月报》连续发表《偏枯》、《刘并》、《归来》、《瘟疫》、《一颗子弹》、《几封用S署名的信》等小说,反映了鲁南农民在封建剥削和军阀混战下的悲惨生活。茅盾曾称赞道: “不但题材上是新的东西,就是技巧上也完全摆脱了章回体旧小说的影响,它们使用活人的口语,用‘再现’的手法,给我们看一页真切的活的人生图画。”(《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北伐战争后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山东游击队第一支队参谋。1926年牺牲。

☚ 王若望   王统照 ☛
王思玷

王思玷1895—1926

现代作家。原名王思璜,笔名王一民。枣庄市人。青年时期在南京国立铁道专门学校预科学习,接触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开始文学创作。1920年回故乡办高级小学。1925年在大革命的影响下,投笔从军,担任国民革命军山东游击队第一支队参谋。1926年秋在家乡被地主武装杀害。他的文学活动主要在 1921年到 1924年之间。1921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的短篇小说《风雨之下》,被评为“风雨之夜”征文优秀小说之一。后来发表的《瘟疫》、《几封用S署名的信》,被茅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生前还在《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诗歌和文章。

☚ 王胡之   王闿运 ☛
000009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