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彪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彪之 王彪之即《王彪之母魂》。 ☚ 王彪之母魂 避厄 ☛ 王彪之 王彪之305—377字叔虎。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为著作郎,后迁吏部尚书,后出为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为得罪桓温,被捕治罪,后遇赥免。孝武即位,迁尚书令,与谢安共掌朝政。有集二十卷,已佚。今存《水赋》、《井赋》及书、议等数十篇,散见于《晋书》及《初学记》存诗四首,以《游仙诗》较可诵。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袁宏 习凿齿 ☛ 王彪之 王彪之305—377东晋辞赋家。《晋书》有传。字叔武。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累迁廷尉。后迁尚书令,与谢安共掌朝政,为安定王朝尽心献计,谢安称美说:“朝之大事,众不能决者,咨王公无不得判。”年老乞归未允,拜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今存赋5篇,多为残篇,其中较完整的有《水赋》、《井赋》。他的赋作题材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庐山赋》(有序无文)、《闽中赋》(佚句)是较早描写庐山、闽中景色之作。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20卷,已佚。 ☚ 王衍期 王僧祐 ☛ 王彪之 王彪之305—377晋文学家。字叔武。琅邪(今临沂)人。王导之侄。有才名,笃学不倦,文辞工精。少年便发须皓白,故世人称其为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武陵王晞曾任他为司马,并历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等职。彪之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不俯就权贵。时大司马桓温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开始,欲下武昌,殷浩欲告退,彪之止之。继而又欲废海西公(即帝弈)。彪之早已知其窃位之意,乃命定仪制,神采毅然。简文帝死后,桓温又欲夺位,朝中群臣迫于桓温权势,请温定夺。而彪之义正辞严道:“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朝议乃定。孝武帝即位,迁尚书令,死后,赠光禄大夫,谥曰简。著有文集20卷传于世。 ☚ 王统照 王象晋 ☛ 王彪之305~377Wang Biaozhiman of letters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王彪之304—377东晋琅邪(今属山东)人,字叔武,王彬之子。年二十鬓须皓白,故人称王白须。彪之多谋。官至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时桓温欲借北伐,以树权威,朝廷未准,温以为为殷浩所阻,乃领兵下武昌(今湖北黄石西北),殷浩欲避温,遂引身告退,彪之阻,后温果不敢进。豫州刺史谢奕死,简文帝欲以温弟桓云代之,彪之认为如此兵权将出尽一门,故反对。公元371年,桓温欲废海西公,百僚震粟,彪之既知温不臣之迹,然理不可奇,乃定礼度仪制。及简文帝死,有人议以温代之,彪之曰:“君崩太子立,大司马何容得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