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履1332—?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字安道,号畸叟,昆山(今属江苏)人。学医于金华朱丹溪,颇得丹溪传授,评论张仲景《伤寒论》以及《内经》等,为文二十一篇,名《溯洄集》。又著有《百病钩玄》二十卷、《医韵统》一百卷,为医家所重。曾任秦王府良医正。工诗,兼善绘画。山水师法夏圭、马远,论者称他行笔秀劲,布置茂密。洪武十六年(1383年)游华山,见奇秀天然,乃知昔日作画不过纸绢相承,尽是古人陈法;遂屏去旧习,以自然造化为师,自出心意,作《华山图》册,自序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王履(1332—1391)元末明初昆山人。字安道,号畸叟、奇叟、奇翁、抱独山人等。名医朱丹溪弟子。明洪武四年(1371 年)任秦府良医正。博通群籍,工书善诗文,画学马远、夏圭,师法自然,十七年曾登华山绝顶,作《华山图册》有盛誉。尤潜心研究历代医籍,辨明伤寒、温病区别,提倡治疗温病以清除里热为主,所论外感法张仲景,内伤宗李东垣,杂病主朱丹溪,为医家所宗。著有《医经溯洄集》《百病钩玄》《辨标题原病式》《伤寒立法考》《医韵统》《医史补传》《小易赋》《十二经络赋》等。 王履 王履1332—?医学家、画家。字安道, 号畸叟。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初为秦王府良医正。博通群籍, 深研医道,著《医韵统》一百卷、《医经溯洄集》二十一篇。善画山水,取法马远、夏圭,用笔秀劲、凝重,墨色苍郁、明阔,布置茂密,意境深邃。洪武十六年游华山,见大自然奇秀之景,深感绘画不应局限古人成法,须以自然为师,乃作《华山图》册,自序云: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绘画作品尚有《苍崖古树图》、《天山深处》等。 ☚ 宋克 徐贲 ☛ 王履1332~?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 (今江苏昆山) 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尤其在论述伤寒和温病的区别上,具有独创见解。如提出“感天气恶毒异气”的病因观点,肯定了温病的临证特点。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的治病以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他所重视并论述的“真阴真阳”之说,对明代医家所论的“命门”说,亦有一定影响。他如主张对疾病从临床症状来分析,反对侈谈运气等等,都有一定意义。 王履(1332~1391)字安道。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人。在医学理论上有贡献的医学家。是名医朱丹溪的学生。著有《医经溯(泝)洄集》21篇、《百病钩玄》20卷、《医韵通》100卷、《标题原病式》1卷、《医史补传》若干卷。王氏在医学理论上的贡献有三。 王履明代画家。1332年生,卒年不详。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擅画山水。1383年作《华山图》册,共图40幅(每幅34.7cm×50.6cm),有记8帧,诗111首,合跋14帧及叙序共4帧,合计66帧(幅)。 王履中国明代医学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生于1332年,卒于1391年。曾学医于“滋阴派”的创始人朱丹溪。明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宏富,编有《伤寒立法考》、《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和《医韵统》100卷,但流传后世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提示“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治学态度,并表现他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和宋以后著名医学家的论点,有所阐述和发挥,尤以对伤寒与温病之区别,具有独到之见解。王履为金元四大家“滋阴派”之传人,他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理论,继承发扬了其师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学说,又吸收了刘完素以泻火为主的学术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清除里热为主,从而奠定了清热养阴之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很有启发。关于“真阴真阳”之说,对明代医家探讨的“命门”学说,也有一定影响。 王履 王履约1332—1391元末明初医学家。字道安,号畸叟,又号奇翁、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勤学善思,博极群书,尤好医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尽得其传。洪武四年 (1371) 任秦王府良医所医正。王氏推崇《内经》、《伤寒论》,但他师古而不泥古,指出 “《素问》 云: 伤寒为病势,言常不言变,至仲景始分寒热,然义犹未尽”。故对病机、病理,每能抒以己见。著有 《医经溯洄集》 一书,为论辩性医著。对 《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论》 等古典医籍及历代二十多位医家作了评述与质疑。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观其历数诸家,俱不免有微辞……然其会通研究,洞见本原,于医道中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也。” 在学术思想上,对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明确提出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的独到见解。指出温病病因为 “感天地恶毒异气” 之说; 治法以清里热为主,成为后世温病学派和温病学理论的先驱人物这一。王履提出了中风病须辨析 “真中风” 与 “类中风” 之说,对明清时期医学理论的发展很有影响。王履多才艺,工诗文,擅绘画,“尝游华山绝顶,作图四十幅,记四篇,诗一百五十首,为时所称。” 著有《医经朔洄集》(1368)存。《伤寒立法考》、《百病钩玄》、《医韵统》、《标题原病式》 等,均佚。子王伯承传其学。 ☚ 吴杰 戴思恭 ☛ 王履 王履1322—?Wanglu明代画家、医学家。字安道,号奇翁,昆山人。自元入明,一生行医。博通群籍,能诗,尤精于医,著有医书《医经溯洄集》等。擅画山水,师法马远、夏圭,笔墨秀劲,布置茂密。洪武十六年(1383)游华山,见大自然奇秀之景,深感绘画不应局限古人陈法,必须师造化,自出意匠。经过精心构意,创作出《华山图》四十幅,每页各取华山一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华山奇秀雄伟的风姿。用笔秀劲凝重,墨色苍厚明润,布置茂密,富有真山水的灵气,其壮阔雄险之势令人惊叹。从中亦可见作者状物写情的功力和修养。王履还作《〈华山图〉序》,自云“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华山图》是王履的唯一传世之作。 华山图 王 履 ☚ 丁云鹏 王绂 ☛ 王履wáng lǚ (1332~?)《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呃逆(2)。人名。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字安道,号畸叟。昆山(今属江苏)人。师从朱丹溪。明初为明王府良医正。评议《内经》、《伤寒论》及某些医书的论说,有一定见解。擅画山水,笔墨秀劲,布置茂密。著有《医经溯洄集》,《华山图》。 王履(1332—?)wánglǚ元末明初医学家。字安道。江苏昆山人。曾师从朱震亨学医。著述有《医经溯洄集》等书。对《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的医理有所阐发。在伤寒和温热病的区分上有独到见解, 对其后伤寒学和温热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王履 王履王履(1332年~?),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通诗文画艺,曾从朱震亨学医,1371年任秦府良医所医正。《昆山县志》称其著述有《伤寒三百九七法辨》、《百病钩玄》、《医韵统》等等,但现存仅《医经溯洄集》一书,为论辨性医著,包括论文21篇,对《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加以阐述和发挥,并对古代名医约廿余家有所评述。在医学思想方面,对伤寒、温病的区别有独到见解,提出温病“感天地恶毒异气”之说,认为“温暑及时行寒疫、温疟、风温、温毒、温疫等,决不可以伤寒六经诸病为通治”,并主张外感伤寒宗仲景之法,而温热病则以清里热为主,为后世温病学派和温病学理论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对《伤寒论》的评述和质疑,曾遭到其后一些尊崇仲景之说的医家的抨击。 ☚ 葛乾孙 戴思恭 ☛ 王履1332—?元末医学家、画家。字安道,号畸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在乡里学塾中教书,学医于金华朱震亨,精通医术。又善画山水,得马远、夏珪的风格,笔墨遒爽。后游华山,看到奇秀天成的景色,深感绘画不能局限古人陈法,必须兼师造化。对景造意,作《华山图册》四十幅。明初卒。著有《医经泝洄集》、《百病钩玄》、《医韵统》和《伤寒立法考》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