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 王家屏1536—1603字忠伯,号对南,大同山阴(今山西雁门)人。王宪武子。隆庆二年(1568)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预修《世宗实录》。万历时,迁侍讲学士,擢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遭忧归,服阙,召还进为首辅。未几,引疾求罢。卒赠少保,谥文端。熹宗立,再赠太保。《明史》卷二一七有传(《歇庵集》卷一一)。性忠耿,好直谏,喜诗文,陈田辑《明诗纪事》谓其“所为多酬应之作,诗非所长”,赵尊岳谓其“词二首,亦复如斯”(《明词提要》)。有《王文端集》、《王文端奏疏》。其《复宿山房词》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吕坤 王世懋 ☛ 王家屏1538—1603字忠伯,号对南。明大同府山阴(今属山西)人。隆庆进士。参加修《世宗实录》。内阁首辅高拱兄高捷作操江都御史时,曾以国库存银贿赂严嵩党羽赵文华。高拱派人嘱他稍作讳饰,他寸步不让,坚持秉笔直书。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被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奔走祷祈”,他不参与。万历十二年(1584)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未几,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在纲纪松弛、朝政“荒怠”的情况下,他力图改变怠惰风气。万历十九年秋任内阁首辅,制行端严,推诚秉公,百司事无一所挠。次年春,给事中李献可等在“国本问题”上触怒皇帝,下诏罢黜李献可。他封还御批,力谏不可。帝益怒。家屏遂引疾求罢。家屏柄国仅半载,以戆直去国,朝野惜焉。有《王文端公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