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wangshouren de ertong jiaoyuzhuzhang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叶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自幼即立志“读书学圣贤”,28岁举进士,34岁时开始讲学授徒,直至去世,历时23年。王守仁在多年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守仁从其“性善论”的人性论思想出发,认为儿童时期的“善心”“良知”保存最多,受环境污染影响最少,因此,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要求教育要及时从儿童时期抓起。他对明代中叶的学校教育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压制和扼杀儿童个性,使儿童把学校当监狱,视教师为仇敌的错误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儿童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大抵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必须注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培养儿童从小形成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的习惯,长大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致轻易受别人左右。读书只是工具,“求之于心”“深入心通”才是目的和根本。王守仁还提出,儿童教育必须注意循序渐进,以儿童的现有水平为基础,沿着儿童的“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身心发展序列来进行,不可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灌输大量的高深知识。他还注意到儿童的个性差异,提出教育应该因人而异,“随人分限所及”,使儿童都能扬长避短,“益精其能”。在教育内容上,王守仁主张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三方面的教育。“诱之以歌诗”,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志向,而且还可以把学童的跳号呼啸引向咏歌,将学童内心的忧闷导向音律,从而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导之以习礼”不仅可以养成礼义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礼义动作的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增长发育的目的。“讽之以读书”也不仅是为开发智慧、增加知识,而且还具有形成道德观念,陶冶道德情感的作用。 ☚ 四书 古代著名教学原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