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士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士祯wáng shì zhēn(别名)见贻上。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死后因避雍正(胤禛)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羼提居士、文游台主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代诗人。与浙江秀水诗人朱彝尊合称“南朱北王”。与词人彭孙遹并称“彭王”。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扬州推官,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论诗创“神韵说”。著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池北偶谈》二十六卷,《渔洋诗话》三卷等。 王士祯 清代诗人。又名士正,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恒台)人。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尚书。论诗创“神韵”说,以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之最高境界,其诗也多如此。有《带经堂全集》。 王士祯 王士祯 (1634—1711) 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原籍山东诸诚,祖上迁居新城(今山东桓台县),遂为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刑部尚书等,善诗,早年曾受到钱谦益称誉,诗名鹊起。倡导 “神韵说”, 追求王孟一路淡泊清远, 含蓄意长的风格。为清代神韵诗派的主帅。著有 《带经堂集》、《衍波词》、《渔洋诗话》、《池北偶淡》、《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所著笔记《居易录》共三十四卷, 中多论诗语, 又记所见诸古书, 考据源流。 王士祯 王士祯 (1634—1711) 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原籍山东诸诚,祖上迁居新城(今山东桓台县),遂为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刑部尚书等,善诗,早年曾受到钱谦益称誉,诗名鹊起。倡导 “神韵说”, 追求王孟一路淡泊清远, 含蓄意长的风格。为清代神韵诗派的主帅。著有 《带经堂集》、《衍波词》、《渔洋诗话》、《池北偶淡》、《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所著笔记《居易录》共三十四卷, 中多论诗语, 又记所见诸古书, 考据源流。 王士祯 王士祯参见“美学”分部“王士祯”条。 ☚ 朱彝尊 纪昀 ☛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清诗人。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选扬州推官,由礼部主事累迁少詹事,官至刑部尚书。后罢官归里。谥文简。论诗创神韵说,诗多模山范水,吟咏风月之作。能填词,长于小令。著《带经堂集》。他在当时声望甚高,充当诗坛领袖数十年。词有《衍波词》、《阮亭诗余》。词话著作《花草蒙拾》一卷,59条,于词之起源、词体、字法、词风、词家师承、诗词关系、词家优劣比较等,均有个人心得。 ☚ 朱彝尊 先著 ☛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二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康熙皇帝曾两次赐御书“带经堂”匾额和“信古堂”匾额,是康熙数十年间的诗坛领袖。主要著述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渔洋诗话》及《唐贤三昧集》、《万首唐人绝句诗》等选本。 王士祯 142 王士祯1634—1711清代诗人、诗论家。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国子监祭酒、刑部尚书等职,长期为文坛领袖。其人多才多艺,尤长于写诗和论诗。论诗主“神韵”说,作诗崇尚王孟韦柳一派,诗风清新雅致,含蓄淡远,但格局有限,佳作多为短章,尤长于七绝。著有《带经堂集》。杂著多种,以诗论《渔洋诗话》和笔记《池北偶谈》影响较大。今人有 《王渔洋诗文选注》。 ☚ 朱彝尊 蒲松龄 ☛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Wangshizhen清代诗人。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 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 历任扬州推官 ,礼部主事、刑部尚书等职,后罢官归里。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主盟清代诗坛达数十年之久,影响颇大。其论诗主“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力主诗歌意境“以清远为上,要求语言清幽淡雅,精炼含蓄。王士祯诗兼众体,尤以五、七言近体见称。其七绝《秦淮杂诗》、《真州绝句》、《雨中度故关》、《灞桥寄内》等均为名作,多描写山水景风和抒写个人情怀,是其创作理论的具体实践。王士祯亦工词,以小令为佳。有《带经堂全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及《衍波词》等传世。 ☚ 钱谦益 袁枚 ☛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清代初年著名诗人和诗坛领袖。出身世宦家庭。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顺治十六年任扬州推官,5年后调离,去京城做官,历任礼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兵、户、二部侍郎。康熙三十八年升为刑部尚书,4年后因事免官,从此退居故乡山东新城(今桓台县)安度晚年。王士祯今存诗千余首,在清初与朱彝尊齐名,并称 “南北两大诗人”。王士祯是清初诗派“神韵说”的倡导者,作诗刻意追求诗的神采韵味,冲淡含蓄,内容较为单薄。早年有些诗反映了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如 《蚕租行》等。多数诗属于记游、怀古、咏史、赠答等,内容平淡。他的一些写景和抒情小诗写得清新亮丽,饶有情趣。王士祯的七言绝句最能表现“神韵”的特色,他所主张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桂角,无迹可求” 的意境在这类诗中得到了体现。著有 《带经堂全集》。 ☚ 钱谦益 尤侗 ☛ 王士祯1634—1711清诗人。原名士禛,死后因避雍正(胤禛)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其诗力辟公安、竟陵二派,又反对宋诗之质直,独以神韵为宗,强调“兴会神到”、“得意忘言”,称“神韵说”,推崇清淡闲远的意境。诗、词、文俱工,不乏清新蕴藉、明净简洁之篇,当时颇负盛名,为钱谦益、吴伟业之后的文坛领袖。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参见“美学”中的“王士祯”。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清代诗人,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年间为进士,曾作刑部尚书。他的诗多写日常琐事及个人情怀,模山范水,吟咏风月等。王士祯喜交游,常与宾客游山玩水,赋诗等,遇佳山胜水、名刹古迹必登临赋诗,因此他当时声望很高,充当诗坛领袖数十年之久。著作有《渔洋诗集》、《渔洋文略》等。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另有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 ☚ 尤侗 方苞 ☛ 渔洋山人文略/带经堂文录 ☚ 松桂堂全集 渔洋山人文略 ☛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死后因避雍正(胤祯)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改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官至刑部尚书。以诗名,论诗创神韵说,极具影响。亦能词,且多杂著。其散文亦颇明净,游记及人物传记多清丽可读。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香祖笔记》等。 ☚ 宋荦 李良年 ☛ 王士祯1637~1711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当时文坛颇负盛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他主张诗歌创作要讲究“神韵”,讲求诗的境界淡远,语言含蓄,要达到诗可入画。所作多写日常琐事及个人情怀,不少为粉饰颂扬之作。早年作品清丽华赡,风致自然,颇富诗情画意,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澄淡。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也工词,以小令见长,风格婉丽。著有《带经堂集》、《带经堂诗话》、《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等。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清文学家。本名士禛,以避讳改士正,又改士祯,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新城(今桓台)人。王士祜之弟。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扬州府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历充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士祯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善古文、兼工词。编著丰富,有《古懽录》、《南来志》、《北归志》、《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分甘余话》、《陇蜀余闻》、《皇华纪闻》、《渔洋文略》、《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载书图诗》、《古诗选》、《十种唐诗选》、《二家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诗话》、《五代诗话》等,(均见《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 王士祜 王士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