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匡1917—广东东莞人 王匡?—25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天凤四年(17),同王凤率饥民于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起义,部众很快发展到数千人,号“绿林军”。地皇二年(21),率军于云杜(今湖北京山县)迎击来犯的荆州地方军,斩杀数千人,尽获辎重,并乘胜攻下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云杜(治所在今湖北京山县)、安陆(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北),队伍骤增至五万余人。次年,绿林山疾疫流行,义军死亡近半,他被迫率部众离开山区,北入南阳,沿途汇入陈牧所率“平林兵”,刘縯、刘秀所率“春陵兵”,军威大震。同年冬,率军在沘水(今唐河)下游歼灭新莽地方军数万人,部队扩大到十余万众。地皇四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受封为定国上公。义军于六月攻取宛城后,又率主力北上,于九月攻占洛阳,作为更始政权的临时都城。更始二年(24)二月,刘玄迁都长安,封其为比阳王。后刘玄大杀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往投西攻长安的赤眉军,于建武元年(25)九月同赤眉军共同推翻刘玄统治。建武二年正月,刘秀遣军逼攻长安,他因与赤眉军不合,转投刘秀军,为刘秀部将所杀。 王匡王 匡(1903— ) 陈予欢编著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36页 王匡❶王匡(?—23) 新莽时将领、太师。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人。王莽侄。地皇三年(22年),与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余万军镇压赤眉起义,所过奸淫掳掠,残害百姓。进攻起义军所据之无盐,屠杀一万余人。不久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被赤眉军击败,他狼狈而逃。翌年与哀章等阻击起义军,屡被击败。后受命防守洛阳。绿林军攻破洛阳,他投降,旋被处死。 王匡新莽末年绿林军领袖之一。新市(今湖北京山)人。天凤四年(17年)因荆州一带灾荒与王凤等在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领导起义。后率部分义军北入南阳(今河南南阳),号称“新市兵”。公元23年率军攻取洛阳。新莽覆灭后,被刘玄封为比阳王。因遭刘玄猜忌,遂投赤眉军。后降刘秀,被刘氏部将所杀。 王匡❶(?~23)新莽时将领。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人。王莽侄。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与更始将军廉丹率10余万军镇压赤眉起义,所过之处奸淫掳掠,残害百姓。进攻起义军所据之无盐,屠杀1万余人。不久在须昌(今山东东平西)被赤眉军击败,狼狈而逃。翌年与哀章等阻击起义军,屡被击败。后受命防守洛阳。绿林军攻破洛阳后,被处死。 王匡 王匡?—23新莽时将领。东平陵(今济南东)人。王莽侄,任太师,与更始将军廉丹率军镇压赤眉起义,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民愤甚大。不久大败于成昌(今东平西),军溃逃走。后在防守洛阳时,为绿林军所败,被捕死。 ☚ 王文 王伦 ☛ 王匡?—公元25新莽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新市 (今湖北京山东北) 人。天凤四年 (公元17),荆州地区连年灾荒,他与王凤被饥民推为首领,在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聚集数百人起义。数月间发展到七八千人。后和王凤率部分起义军入南阳(今河南南阳),号“新市兵”。更始元年 (公元23) 攻占洛阳。新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比阳王,后遭刘玄疑忌,乃率兵归赤眉军。后投降刘秀,被刘秀部将所杀。 王匡?—23新莽时将领。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人。王莽侄。任太师,与更始将军廉丹率军镇压赤眉起义,所过之处奸浮掳掠,蹂躏百姓。不久大败于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军溃逃走。在防守洛阳时,为绿林军击破,被俘杀。 王匡?—25新莽末绿林起义军领袖。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与王凤等在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率饥民起义。后领部分起义军北入南阳(今属河南),号“新市兵”。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率起义军攻占洛阳。王莽政权被推翻,刘玄封他为比阳王。后遭刘玄疑忌,几为所杀,乃率兵归赤眉军。后转投刘秀,为刘秀部将所杀。 王匡❶(?—23)新莽东平陵(山东济南东)人。王莽侄,任兆域大将军、太师。赤眉起义后,奉命与更始将军廉丹领兵前往镇压,沿途烧杀抢掠,残害民众。后兵败于成昌(山东东平西),逃走。又驻守洛阳,投降绿林军后被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