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力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人 王力1921—江苏淮安人 王力
王力王力同志追悼会在西安举行 甘肃日报1979年6月8日,陕西日报1979年7月11日 王力1900——1986原名祥瑛,字渭華、了一,廣西博白人,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生。14歲高小畢業。17歲起任小學教師。1924年入上海南方大學。次年轉入國民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畢業後赴法國,入巴黎大學攻讀實驗語言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2年應清華大學之聘,回國任教。193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並兼任燕京大學講師。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隨清華南遷至長沙,在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成的臨時大學任教。1938年初至桂林,任廣西大學文史地專修科主任; 同年至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39年至1942年,赴河内遠東學院研究東方語言。抗戰勝利後,1946年6月,任中山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1948年任嶺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任中山大學教授、語言學系主任。195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先後兼任漢語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同年12月,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聘爲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1956年任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委員。1980年3月,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10月被推爲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1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爲廣東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北京市政協第二至第五届委員,第四、五届常委,全國政協第四届委員,第五、六届常委。1986年5月3日逝世。終年86歲。著有《中國文法初探》、《中國文法中的系詞》、《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中國音韵學》、《漢語詩律學》、《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古代漢語》等。 王力 王力1900—1986语言学家、翻译家。又名王了一。广西博白人。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兼中文系副主任。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著有《中国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汉语史稿》《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古代汉语》等10余种。曾翻译世界文学名著几十种,主要有小仲马的《半上流社会》,左拉的《娜娜》《小酒店》《莫里哀全集》,都德的《沙弗》等。散文集有《龙虫并雕斋琐语》。 ☚ 李初梨 钱杏邨 ☛ 王力 王力1900.7.16—1986.5.3又名王了一。广西博白人。长期从事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著述以语言学研究为主,有《中国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古代汉语》等十来种。此外曾翻译左拉、莫里哀、都德等外国文学作品多种。他的散文著作仅《龙虫并雕斋琐语》一种,王力称这些杂文小品为“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它们不是“直言”的,而是“隐讽”的,在“满纸荒唐言”之中,自有“一把辛酸泪” 王力杂文不直接接触尖锐政治问题,评论的多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问题,如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资之类的问题,在行文中,作者委曲嘲讽当时的黑暗政治,刻画社会众生的种种相,针砭旧风陋习。王力熟读经史子集,古典文学造诣极高,其杂文常引用古典诗词和历史典故。语言以北京口语为主,杂糅进古典诗词骈赋的特定句式,既明快流畅,又富于幽默感和音乐感,其杂文的特定艺术风格,在现代杂文史上独树一帜。 ☚ 四画 王平陵 ☛ 王力1900—1986年字了一。 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24岁入上海南方大学,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26岁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研究中国古文法。 27岁赴法国留学, 在巴黎大学攻读实验语音学,1931年以论文 《博白方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燕京大学讲师。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在湖南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39年至1940年在越南研究东方语言。1946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学系。 1948年任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语言学系主任。 195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汉语教研室主任、 中文系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力一生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语言学专著30多种,发表论文120多篇, 在创建汉语语法体系, 研究汉语语法理论, 用现代语音理论整理和总结前人关于汉语音韵研究的成就, 研讨古代汉语韵部和语音的构拟, 研究汉语发展史和中国语言学史以及建立古代汉语教学体系等方面, 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王力的重要著作有 《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纲要》(1946)、 《汉语诗律学》(1958)、《汉语史稿》 (1957—1958)、 《汉语语音史》 (1985) 等。 王力 王力(1900-1986年)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和翻译家。字了一,广西博白人。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留学法国,1931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1932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并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务。 ☚ 罗常培 高本汉 ☛ 王力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青年时代在上海南方大学、上海国民大学、清华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校求学,1931年以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兼燕京大学讲师。1937年南下,先后任湖南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39年至1940年在越南研究东方语言。1946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学系。1948年任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授,1954年随系并入北京大学,任教授。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曾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五届常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汉语语法,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毕业论文 《中国古文法》曾博得梁启超的好评。1936年发表的 《中国文法学初探》,对《马氏文通》以来比附西洋语法的汉语语法研究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对汉语语法特征和研究方法作了初步探讨。1937年的《中国文法学中的系词》和1939年的《中国语法学的新途经》,抓住汉语和印欧语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汉语语法的特点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路子,在语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40年代出版的巨著《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以 《红楼梦》 中的人物语言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描写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揭示出了不少重要的规律。这两部著作,前者偏重语法规律的说明,后者偏重语法理论的阐述,二者相辅而行,构成了自己独立的语法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一起,是反对简单模仿西方语法、运用现代语言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的重要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晚年主要从事古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开创了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受到广大师生欢迎。他还非常重视从历史发展角度研究语法,他的《汉语史稿》对汉语语法的发展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不仅是语法学家,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还是中国作协成员,有不少文学译著和文学作品。参见 “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 ☚ 龙果夫 洪心衡 ☛ 王力中国语言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生于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去世。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60年来,在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语规范化、诗律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而音韵学、语法学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主要著作有:《博白方音实验录》(1931)、《中国音韵学》(1936年,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上古韵母系统研究》(1937)、《汉越语研究》(1948)、《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1960)、《古韵脂微物质月五部的分野》(1963)、《先秦古韵拟测问题》(1964)、《经典释文反切考》(1982)、《汉语语音史》(1985);《中国文法学初探》(1936)、《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中国语法纲要》(1946);《新训诂学》(1947)、《同源字典》(1982);《汉语史稿》(1957~1958年,20世纪70年代末修订时分为《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词汇史》三书)、《中国语言学史》(1981)等。 王力 189 王力1900—1986语文学家。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受到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的培养。不久留学法国巴黎,研究实验语音学,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法、音韵学、诗律学、语言史和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语言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著有《博白方音实验录》、《中国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汉语诗律学》、《同源字典》、《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等专著40余种,论文130余篇,还主编了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有机结合的 《古代汉语》教材。重要论著已编为 《王力文集》。 ☚ 罗常培 唐兰 ☛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对汉语语法、音韵及汉语发展史等均有精深研究,著作宏富,成就卓著。主要论著有《中国音韵学》(后改名《汉语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后改名《汉语语法纲要》)、《汉语史稿》、《汉语诗律学》、《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并主编了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古代汉语》。其重要论文结集为《汉语史论文集》和《龙虫并雕斋文集》等。 王力 王力王力(1909—1986),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广西博白县人,字了一。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留学,专攻实验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到母校清华做专任讲师,讲授普通语言学,中国音韵学概要,两年后任教授。1937年,抗战爆发,国难当头,清华大学南迁,相继任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后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到岭南大学任教,兼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语言学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 ☚ 吴大猷 吴晗 ☛ 王力 王力王力 (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广西博白县人,字子一。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留学,专攻实验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到母校清华做专任讲师,讲授普通语言学,中国音韵学概要,两年后任教授。1937年,抗战爆发,国难当头,清华大学南迁,相继任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后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到岭南大学任教,兼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语言学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 ☚ 吴大猷 吴晗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