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冕画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冕画荷

王冕画荷

翻开《儒林外史》,我们最先读到的就是王冕的故事。王冕本是元末明初时的一个历史人物,但正如歌德所言: “对于诗人说来,不存在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他想刻画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看中了某一些历史人物,把他们的名字用在自己的作品里面。” (《歌德谈话录》)从回目标题来看,作家是有意识地要借王冕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那么,作家所要敷陈的“大义”有些什么内容呢?
王冕出场后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便是他对知识的渴求。他七岁那年,母亲以做手工活挣来的一点可怜收入供他进村学堂读书。三年之后,他母亲实在维持不下去,只能“耽误了他”,送他到间壁人家替秦老爹牧牛。尽管如此,王冕的求知之心并未消歇。他把秦老爹每日给他的点心钱积攒起来,不时到流动商贩那儿买些旧书。每天把牛拴了,他就坐在柳阴树下阅读。经过这么勤学苦读,王冕还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终于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文的通儒。颜元曾指出:“八股行,天下无学术矣。”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八股取士制度对一代文人的最大戕害就是把他们捏制成不学无术、空疏无用的迂儒、腐儒。因此,小说强调王冕勤奋好学,以及终至掌握真才实学这一形象特征,一方面是要给读书士子们修身养学树立一个理想楷模,另一方面则意在辛辣讽刺小说即将要描写的那些除了八股制义而外一无所知的迂儒腐儒。
与此相比,王冕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热爱给我们留下更其深刻的印象。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是相通的,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本性。王冕从十岁起就外出放牛,长期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绿水碧草为友。他不仅与大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也在与大自然进行精神的交流。只有亲近大自然,懂得大自然的信息语言,人才能加倍获得大自然的肯定,而人也会爱上养育他的大自然。小说中有一段景物描写,描绘王冕眼中的湖光山色,反映了王冕对大自然纯真的爱心,历来脍炙人口: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象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也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这大自然的景象的确是绚丽多姿,令人心旷神怡。小说把山水写得如此清新、美丽,恰恰烘托了王冕那离尘绝俗的情怀。只有经过王冕爱心的洗涤,大自然的景象才染上了如此丰富多样,万紫千红的色彩。正是由于王冕能与大自然发生共鸣,并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情感都投射到大自然上去,他那一颗爱心才如此明朗、纯洁。由于经常受大自然的陶冶,王冕的心胸更加高洁、飘逸。他“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可见王冕与大自然是多么和谐地相处在一起。不仅如此,为了再现大自然的美和自己的审美感受,他还自学起绘画来。王冕看了湖中的荷花之后,心里想道: “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这表明他对艺术美有天赋的敏感,能从自然山水中立即悟出艺术美创造的契机。他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显然,敏锐的审美感知正在冲击着他的艺术创作欲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可见对艺术美的创造颇有长进。从此“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僵化、死板的八股文化的腐蚀下,很多读书士子都变得呆头呆脑、灵魂麻木,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美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因此,作家突出王冕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既间接讽刺了那些麻木空疏、僵化无能的八股士子,也揭露了八股文化泯灭人的固有本性和创造性的罪行。
作者着力突出大自然的美,突出王冕对自然美的喜爱,其用心恐怕还不止于此。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中,特别是魏晋以还,任情山水而身远魏阙者不乏其人。他们以大自然之美来啸傲功名富贵。那佳山丽水不仅作为他们对抗朝廷的精神武器,也是他们安身立命之地。吴敬梓憎恶功名富贵荼毒人心,坏人志行。但是摒弃功名富贵之后,人们又应该立足何地呢?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小说开篇对山水之美的称颂,突出王冕对大自然的爱心,恐怕也含有为一代文人寻找精神寄托和生活归宿之意在内吧?

☚ 名段鉴赏   周进哭贡 ☛

《王冕画荷》

《王冕画荷》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原回目是“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清吴敬梓作。题目为编者所加。王冕,字元章,明浙江诸暨人,著名画家、诗人。出身农家,幼贫牧牛,常入学舍听诸生诵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明朱元璋攻克婺州,招入幕府,授谘议参军,不久病卒。《明史》、明徐显《稗史集传》、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六十、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十四,均有其传记。从此书回目标题来看,作者是有意识地要通过刻划王冕这个历史人物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的。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王冕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人物。这个人在小说中具有他那个时代的优良道德品质,和不与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值得推崇的政治态度。他生长在混浊的社会环境里,却象他自己所画的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轻视功名富贵,远远避开权豪势要。生平以段干木、泄柳自况,政治上主张‘以仁义服人’。他有才能和学问,但尊重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不愿为了功名富贵而屈己干人。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骨气。”今人周月亮说:“他是那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古典理想的一个范例。七泖湖畔的湖光荷色陶冶了他幼小的心灵,对他人生哲学的形成、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启蒙性质的作用。围绕着他的景物描写,细腻漂亮,生气灌注,饱含着返归自然的气韵。那‘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荷花,不仅使王冕爱上自然,也是王冕能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人格的写照。那么普通的景色,表现得那么自然、淡雅,又充满了生命和情意,充满了动人的情志。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这种意境显现着王冕的人生境界。并且人与自然交融的画面表达出的已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而且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了;葆全人的淳真本性,主体独立自足,情操高洁,又自由自在。”(《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此篇写王冕七岁丧父,中途辍学,家贫为人牧牛,但也热爱自然,勤于学业,成为著名画家、学者之后,无意科举以求功名富贵,更不迎合权豪以作进身之阶,而是仰慕前贤,洁身自爱,安于贫贱、安逸的生活,表现了王冕嵚崎磊落的性格和不慕名利、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恬淡高洁的品质。在王冕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优良道德品质,形象化地诠释着作者的政治态度。艺术方面,通过对话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王冕看到礼部议定的取士之法后说:“这个法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一针见血,坦率痛快,在芸芸众生醉心于科举时,独他能清醒地预料到八股取士制度实行之后,“一代文人有厄!”目光如炬,见识深刻。其次,通过侧面描写和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王冕的襟怀和性格。作者写翟买办的贪婪、时知县上谄下陷等,既揭露出封建恶吏的本质,同时也从侧面衬托了王冕的傲岸风骨;那幽雅怡人的湖光荷色,和谐清远的田园情调,则与王冕清高脱俗的性格相互映衬,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前人评道:“学画荷花,便有雨霁湖光一段;将谪星辰,便有露凉夜静一段。文笔异样烘染。”(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第一回总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