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仞 《广韵》而振切,去震,日。 ❶ 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者,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何晏}集解引{苞氏}曰:“七尺曰仞也。”《楚辞·招魂》:“长人千仞,惟 ”{王逸}注:“七尺曰仞。”《仪礼·乡射礼》:“杠长三仞。”{郑玄}注:“七尺曰仞。”《汉书·食货志上》:“{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颜师古}注:“{应劭}曰:‘仞,五尺六寸也。’{师古}曰:‘此説非也。 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寻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其高五千仞。”{郭璞}注﹕“仞﹐八尺也。”{唐}以后多从{颜师古}说。 {南朝 陈}{徐陵}《陇头水》诗:“别涂耸千仞,离川悬百丈。”{唐}{王之涣}《凉州词》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徐迟}《入峡记》:“这时,水声如雷;又如地震中,山裂了缝,水就从千仞削壁似的裂缝中漏下去的样子。” 《汉书·儒林传·孟喜》:“又,{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爲《易》,饰《易》文……云受{孟喜},{喜}爲名之。后{宾}死,莫能持其説。{喜}因不肯仞,以此不见信。”{章炳麟}《四惑论》:“公理者,犹云衆所同仞之界域。”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三·地理志二》:“{宋}时诸州皆有郡名,大率沿{唐}之旧,志皆不载。惟{通州}{五代}所置,向无郡名,{政和}末,始赐名{静海},史家遂误仞改州爲郡矣。” 在今{湖北省}{均县}境。《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馹,会师于{临品},分爲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杨伯峻}注:“{石溪}﹑{仞},据《彙纂》,皆在今{均县}界,爲入{庸}之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