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行楷书太子舍人帖
南齐。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王僧虔(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即426—485年),字简穆,琅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继承家法,丰厚淳朴而有气骨,为当时所推崇。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另有《王僧虔集》。传世墨迹有《王琰帖》等。《南齐书》卷三十三、《南史》卷二十三有传。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论》:“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天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唐张怀瓘的《书断》“虞和云:僧虔寻得书术,虽不及古,不减郗家所制,然述小王尤尚古,宜有丰厚淳朴,稍乏妍华,若溪涧含冰,冈峦被雪,虽甚清肃,而寡于风味。子曰:质胜文则野,是之谓乎。……僧虔隶、行入妙,草入能”。清刘熙载《艺概》评价说:“而王家羲献,世罕伦比,遂为南朝书之祖。其后擅名,宋代莫如羊欣,实亲受于子敬,齐莫如王僧虔。梁莫如萧子云,渊源俱出二王。”此帖云“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王僧虔对于书法理论颇有研究,此帖书法结构严谨,用笔质朴无华,与前人论点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