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之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字季陵。家本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徙居绛州(今山西新绛)。仕途潦倒,官职卑微。后辞官闲居,壮游千里,至晚年方又任文安县尉。性豪放,常击剑悲歌。其诗意境壮阔开朗,语言和谐流畅,乐工多制曲唱之,名动一时。今存诗仅六首,《凉州词》、《登鹳雀楼》均为名作。

☚ 张九龄   孟浩然 ☛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字季凌,排行七。郡望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后魏绛州刺史王隆之,宦徙绛郡,遂占籍绛郡(今山西新绛)。之涣幼而聪明,秀发颖悟,以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构,拂衣去官,家居十五年,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曾流寓蓟门,与高適交游(高適《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晚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为官清白公正,名著于时。天宝元年(742)二月,卒于官舍,享年五十五。之涣慷慨倜傥有才略,曾游边塞,善作边塞诗,时人称其“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唐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之一。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適“旗亭画壁”故事,白居易亦称开元时王之涣与王昌龄、崔国辅“联唱迭和,名动一时”(《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中唐芮挺章《国秀集》选其诗三首。《全唐诗》卷二五三收其诗六首,皆为佳作,其中尤以《凉州词》、《登鹳雀楼》(《国秀集》作朱斌诗)两诗最为脍炙人口。事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见齐鲁书社1986年版《曲石精庐藏唐墓志》)、《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 李隆基   崔国辅 ☛

王之涣688—742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后徙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开元初任冀州衡水县主簿,被诬弃官,漫游十余年。晚年出任文安郡文安县尉,卒于任上。其诗多已失传,《全唐诗》今存诗六首。
索引:王之涣,季陵。

王之涣

(之涣)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 《雅》《颂》 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靳能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涣、畅当诗。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不数,如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之涣,并州人,与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人。乐天作《滁州刺史郑昈墓志》云:“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连唱迭和,名动一时。” (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二六)

之涣,蓟门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攻文,十年名誉自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三)

摩诘、少伯、太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胜收。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可谓拔戟自成一队。(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之涣“黄河远上”之外,五言如《送别》及《鹳雀楼》二篇,亦当入旗亭之画。(同上)

或谓王之焕“黄河远上”一篇之外,何不多见?余应之曰:神来之作,即作者亦不能再有。(管世铭《韫山堂文集》卷八《读书偶得三十四则》)

王之涣688—742

字季陵,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后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始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告,弃官归乡,家居十五年,游历黄河南北。晚年任文安郡文安县尉,天宝元年(742)卒于任所。
王之涣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都有唱和,其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鹳鹊楼》皆为“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佳作。当时乐工制曲歌唱,流传广远。《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事迹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Wang Zhihuan

唐诗人,字季陵,晋阳人(今山西太原)。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人诬谄去官,漫游天下十几年,晚年为文安县尉,死于任所。他的诗作多失佚,《全唐诗》仅存6首,他为人倜傥豪放,常击剑悲歌,与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都有唱和。他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所作《凉州词》、《登鸛雀楼》两首,是唐代绝句中的珍品,具有气势雄浑、意境广阔、语言自然凝炼、音调和揩的特色,当时就被乐工谱成歌曲,广为传唱,名动一时。唐人关于“旗亭画壁”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诗在当时所受到的赞誉。

☚ 贺知章   孟浩然 ☛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唐代诗人。字季陵。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人诬陷,拂衣去官,漫游山水十几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晚年出任文安郡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尉,卒于官。其性豪放,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作品多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六首,全是绝句,如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鹤雀楼》,是唐代绝句中的珍品,具有气势雄浑、意境广阔、语言自然凝练、音调和谐的特色。

☚ 张九龄   孟浩然 ☛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Wangzhihuan

唐代诗人,字季凌。原籍晋阳 (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居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早年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因遭诬陷而去官,归家闲居达15年之久。晚年又出任文安县尉,颇有政绩。王之涣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聪敏好学,诗名早著。他是一位以 “歌从军,吟出塞”而闻名于世的边塞诗人,与高适、王昌龄等过从甚密,深受高适钦佩。其诗作在当时已“传乎乐章,布在人口”,文坛上流传的“旗亭画壁”故事,即记载了他的诗受欢迎的情况。其诗今存虽仅有绝句六首,但雄奇壮阔,语言精美,浓富盛唐诗歌韵味。其 《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均为千古传诵之佳作。

☚ 贺知章   孟浩然 ☛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字季凌,祖籍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到绛郡(今山西新绛)。王之涣自幼聪明,饱读诗书。成年后,以 “门子”的身份为冀州(今河北省)衡水县主簿。后来因被人诬告,辞官不做,优游天下山川。其后在亲友劝说下,出任文安郡文安县尉。公元742年因病卒于任上。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现仅存6首,收录于 《全唐诗》中。这6首诗均是绝句,其中以 《凉州词》、《登鹳雀楼》 为代表作。前者甚至被后人推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王之涣的诗成就很高。他擅长于转折之中写出雄阔的意境。如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前两句景象已很雄壮,后两句则更从阔景中引发出深切的哲理来。另外,王之涣诗中情景交融,含蕴不吐,臻于妙境。如《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景中含着情,情又蕴藉不发,使诗中韵味深厚,发人深思。

☚ 元稹   王昌龄 ☛

王之涣688—742

唐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绛(今山西绛县)。曾任衡水县主簿、文安县尉。为人豪放,常击剑悲歌。其边塞诗气势雄阔,意境宏远,音调和谐,凝炼优美,故多被乐工谱曲歌唱,名动一时。《凉州词》、《登鹳雀楼》尤有名。传世之作仅6首,余皆散佚。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诬陷,去官归乡。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死于任所。为人豪放,常击剑悲歌。他诗名很大,诗多“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善写边塞诗,工于绝句。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鹳雀楼》,写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作品多佚,《全唐诗》仅录其诗6首。

☚ 王昌龄   孟浩然 ☛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庐迁绛(今山西新绛)。初任冀州衡水主簿,后弃官漫游。晚年任文安县尉。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与高适、王昌龄相友善,其诗大部分失传,仅《全唐诗》录存6首。善写边塞风光,多为当时乐工谱曲传唱,因而名动一时。其《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塞外雄关,气象壮阔,抒发征人愁思,宛转含蓄。《登鹳雀楼》写登楼所见所感: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画面宏大,理趣横生。二首皆为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 张九龄   孟浩然 ☛

王之涣688~742

盛唐边塞诗人。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郡(今山西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薄,被人诬陷,去官出游黄河南北。晚年出任文安郡文安县尉(今河北文安),以清白著称。生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名动一时。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作品多佚,传世之作仅六首。其七绝《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五绝《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列入盛唐名作之林,是“传乎文章,布在人口”的名篇。

王之涣688~742Wang Zhihuan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 Ascending the Stork Tower,etc.

王之涣695—?

唐诗人。并州(今山西太原)人。性豪放,有侠气,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都以描写边疆自然风物著称。情感奔放,意境绝妙,今传世仅六首,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尤著名。

王之涣688—742

唐诗人。字季陵。晋阳(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山西新绛)。早年负侠气,每击剑悲歌,豪放不羁。晚年官文安县尉。其诗当时多“传乎乐章,布在人口”,颇负盛名。但传世之作仅存六首,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著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