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米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米须

药名。见《四川中药志》。又名棒子毛、玉麦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甘,平。利水,通淋,止血,降血压。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乳糜尿,糖尿病,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吐血,衄血,血崩,高血压。煎服:15~30g。民间晒干作烟吸,治脑漏。玉蜀黍根、玉蜀黍叶,亦有利尿通淋作用。玉米须含苦味苷、皂苷、生物碱、树脂、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维生素C、维生素K、肌醇、尿囊素等。有较弱的利尿、利胆及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亦有降血糖、降压、抗肿瘤作用。

玉米须

玉米须,禾本科。一年生栽培玉米的宿存花柱(即花丝)。药性平,味甘。利水通淋,退黄。主治肾炎水肿、尿道感染、结石、黄胆型肝炎、胆道结石、胆囊炎、糖尿病、高血压。其用法是: 常用0.5—1两,水煎服。
黎族地区各处均有产。

玉米须corn stigma

系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内含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草酸、β-谷甾醇、糖类等。本品有消肿、利尿、降压、退黄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等。15~30g水煎服,1日1剂。

玉米须yùmǐxū

中药名。见《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别名棒子毛。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 的花柱。甘, 平。利水,利胆, 降压。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糖尿病、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病, 煎服: 15 ~ 30 克。本品含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及维生素K 等。有较弱的利尿、利胆及加速血液凝固作用。

玉米须

玉米须

玉米须,又名玉蜀黍蕊、包米须、棒子毛。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玉麦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L. 的花柱。全国各地区均产。
本品味甘、淡,性平。归肝、肾、膀胱经。功能利水通淋,利胆退黄,下乳汁。主治水肿、淋病、乳糜尿、高血压、湿热黄疸、胆道结石、乳汁不通等证。本品用于肾炎水肿,可单味大量煎服,亦可与茯苓、泽泻、白术等同用。用于热淋、石淋之小便淋沥涩痛,均可以单味煎服,或配冬瓜皮、车前草、海金沙等以增强其利水通淋作用。如与葵花杆芯、侧柏叶配用,可治疗乳糜血尿; 若气血两亏者,可加黄芪、当归。本品治高血压病,是通过利尿作用而能降低血压,常以单味泡水频饮。本品还用于肝胆疾患,如黄疸型肝炎,常与茵陈等同用;胆囊炎、胆结石,常与金钱草、茵陈蒿、鸡内金、广郁金等同用。玉米须治乳汁不通,甚或乳结成痈,红肿疼痛,将其焙干研末,酒调服,有通乳散结作用。此外,民间还用本品与小蓟等同用治吐血、崩漏等出血症; 单味煎服治糖尿病。煎服,15~30g。
实验研究: 玉米须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油中含香荆芥酚18%。还含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0.05%。又含隐黄素、维生素C、B5及K、肌醇、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多聚戊糖、黄酮、色素、鞣质(1%)及尿囊素等。

☚ 赤小豆   杠板归 ☛
000023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