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漏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漏迟

玉漏迟

词牌名。因唐白居易“天凉玉漏迟”诗句而得名。双调九十四字,上下阕皆五仄韵。又曲牌名。南曲入黄钟宫引,字句格律与词牌上阕同,仅末句稍异。入黄钟宫者另有《玉漏迟序》,亦名《玉漏迟》,句读与前者略异,用作过曲。

☚ 六幺令   雪梅香 ☛
玉漏迟

玉漏迟

见《花草粹编》卷九录宋韩嘉彦词。唐白居易诗有“天凉玉漏迟”句,或为调名所本。吴文英《梦窗词稿》注夷则商。《词律》卷十四、《词谱》卷二三录列此调。《词谱》列有七体。首句不押韵者,列韩嘉彦(误题宋祁)“杏香飘禁苑”一首为正体,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首句押韵者,列赵闻礼(误题吴文英)“絮花寒食路”一词为正体,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句六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又列别体五种。

☚ 玉楼宴   玉碾萼 ☛

玉漏迟

望中春草草,残红卷尽,旧愁难扫。载酒园林,往日游情倦了! 几点飘零花絮,做弄得、阴晴多少?归梦好,宵来犹记,骖鸾空到。

尾长翼短如何?算愁里听歌,也伤怀抱。烂锦年华,谁信春残恁早?留取花梢日在,休冷落、 旧家池沼。吟思悄,此恨鹧鸪能道。

此首写伤春怀归之情。作者生于广西临桂(今桂林),长期在京为官,罢官后又客居江苏,怀归之情不时萦绕心头。徐珂于《近词丛话》中说他“天性和易,而多忧戚,若别有不堪者。既任京秩久,而入谏垣,抗疏言事,直声震内外,然卒以不得志去位,光绪甲辰客死苏州,其遇厄穷,其才未竟厥施,故郁伊无聊之概,一于词陶写之。”作者的遭遇,有助于对此词的理解,其多愁善感的心态,词中也有充分反映。

本写伤离怀归,却先从伤春起笔:“望中春草草,残红卷尽,旧愁难扫。”此从张炎《清平乐》“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二句化出,不同的是,词人特别强调“客里”二字,愁情倍感深重,时光最易流逝。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尽管如此,作者仍设法排除此种烦忧,试图以杯酒浇此胸中磊块,但想不到竟会有这样的结果: “游情倦了”。什么原因?原来是:“几点飘零花絮,做弄得、阴晴多少?”残花败絮本已无多,却仍在飘落,连天气也似乎在捉弄人,一忽儿阴,一忽儿晴,“游情”又怎能不倦怠低沉?思来想去,现实反而不如梦境使人向往,特别是归家的好梦:“归梦好,宵来犹记,骖鸾空到。”归梦虽好,甚至醒后,梦里情景仍记得十分清晰,但梦境毕竟不是现实,而是空幻,白白驾着鸾车回家一趟。“骖”,驾御。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上片从伤春怀归到进入归梦,娓娓写来,有许多感情的起伏。

下片写欲归不得。换头“尾长翼短如何?”六个字贯穿上下,使通体浑融。“尾长翼短”,形容身处困境,不能起飞。《晋书·苻坚载记》:“尾长翼短不能飞。”接下去,笔锋一转又上承“载酒园林”句,追写持久的伤春情怀: “算愁里听歌,也伤怀抱。”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由于“翼短”,不能插翅归乡,所以怀着乡愁听歌,是很难释怀的,有时反而招来更多的伤离念远之情。“烂锦年华,谁信春残恁早?”二句总结一生。人在年轻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富有的,因为他来日方长,富有青春。“烂锦年华”,即灿烂如锦绣般的青春。然而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由于时代的动荡,人才的埋没,想不到一事无为,壮志未酬,却已老冉冉其将至。“春残”,在此喻人的青春。“恁”,如此,这般。此二句将伤春思归提高到身世家国之感的高度,感慨极深。接下去再次转折: “留取花梢日在,休冷落、旧家池沼。”词人痛感忧国忧民,无济于事; 感慨万端,又有何补益?花梢上的太阳,不管尘世发生什么事情,它总是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对谁都一视同仁,普遍的施以光和热。在此情形下,还不如振作精神,象往常一样,对旧日的池沼,给以更多的感情关注,寻取更多的诗情画意。柳永《定风波》:“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花梢日在”,状明媚春朝。结尾以“吟思悄,此恨鹧鸪能道”二句,总束全篇。“吟思”,即诗思。“吟”,指吟咏,“新诗改罢自长吟”。“悄”,尚未成吟。此句写正在悄寂之中,等待成诗,忽然听到鹧鸪的啼叫,于是词人放弃了成诗的打算,因为鹧鸪把自己心中积郁各种憾恨全都唱出来了:“此恨鹧鸪能道。”“此恨”为何?离恨是也。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 闻鹧鸪。”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更那堪, 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古人认为“鹧鸪”叫声象是说“行不得也哥哥。”本来诗人久滞他乡,难以回归,而鹧鸪的叫声却代他抒发了心中的苦闷。这两句联想巧妙,富有诗意,耐人咀嚼。实际,全篇即为词人的“吟思”,也就是“鹧鸪能道”的全部内容,不过是词人托物寄慨罢了。

伤春伤别,念远思归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很易流于空泛或程式化。本篇却与此不同,它有真情实感,是从至情流出,一任感情的倾泻,波澜起伏,而不假熨贴为工。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评王鹏运词时说:“其所为词,泠泠累累,若鸣杂珮。”本篇即有此特点。朱孝臧评王词时说:“半塘词导源碧山,后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 (《艺蘅馆词选》引)从本篇的构思、层次安排与语言方面,均可看出与碧山词的某种渊源关系,甚至可以使读者联想到王沂孙的《水龙吟·落叶》,想到韵脚与词句的使用,其凄然自伤之情与含蓄宛转之意,家国身世之感,似更有一脉相承之关系。


古诗词《玉漏迟》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玉漏迟

泛舟东溪

故园平似掌,人生何必,武陵溪上?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君试望,远山颦处,白云无恙。自唱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花又放,满意一篙春浪。

清陈廷焯论词曾提出过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意见,他说:“如渊明之诗,淡而弥永,朴而愈厚,极疏极冷极平极正之中,自有一片热肠,缠绵往复,则陶公所以独有千古,无能为继也。求之于词,未见有造此境者。”(《白雨斋词话》卷八)陈氏之说很有见地,在两宋人词中,确实不易找到类似陶诗之意境者。但是元朝刘因之词,填补了这一空白。他的这首《玉漏迟》,即是词中有陶诗冲夷旷远意境的一个典型例子。

刘因的历史背景、个人身世以及其思想感情,都是相当复杂的,要想深透赏析刘因的词,必须先对此进行考察。

刘因是世居北方的汉人,他的祖先曾仕宦于金朝,而他自己却生于金亡后十五年,完全是元朝人。他对女真族与蒙古族的观感颇不相同。女真族入主中原之后,接受汉族文化,金世宗、章宗时,文教昌盛,到了晚期,不仅产生了象元好问这样的大文学家,而《中州集》所录金朝诸家诗词,其造诣亦多可观者,并不弱于南宋作家。所以在刘因的心目中,对于接受汉化而文教昌盛的金朝,似乎已逐渐消除民族隔阂。但是对于蒙古族则不然了。蒙古贵族初入中原时,敌视汉族文化,残暴对待汉人。刘因降生虽晚,但是他从故老传闻中得知蒙古贵族初入河北时大量残杀汉人的情况(《静修文集》中即有记载这类事实之文),所以对于蒙古统治者很有反感。刘因并非宋人,但却对南宋的灭亡表示同情与哀痛,曾反映于作品中。他讲理学,推重周(敦颐)、程(颢、颐)、张(载)、朱(熹),也推重邵雍。按理学家是志在用世的,程、朱诸人都是如此,而刘因则是“一生屏迹山野,超然物外,唱主静,不动心,其思想也就趋于沉潜”(引自唐宇元《元代刘因的思想》,载《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三期)。他所以表现出这种态度,是因为不愿与蒙古统治者合作。元世祖征召他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后来又征召他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固辞不就,隐居终身。

由于历史背景与自己身世的特殊情况,刘因的思想感情是矛盾复杂而又非常隐微的。他虽然想屏迹田园,但是并未忘怀世事,尤其是在民族矛盾方面。刘因终究是汉人,他对于接受汉文化的女真族虽有好感,但是对于契丹、女真、蒙古诸族长期统治北方还是不满意的,他在诗中常以激壮豪宕之笔发抒此类愤慨,如“千古伤心有开运,几人临死问幽燕”(《登武遂北城》),“万国河山有燕赵,百年风气尚辽金”(《易台》),“文物汉唐今已尽,史编南北更堪哀”(《过东安赵宋先茔》)云云皆是。

刘因在词作中却并未表现出他诗中的那种悲愤激壮之情,而是隐蔽起来,出之以超旷、冲澹。这首《玉漏迟》词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词是刘因在故乡“泛舟东溪”时所作,年代无考,大概在其辞官归隐之后。上片写隐居生活。开头五句是说,故乡田园平旷,溪上泛舟,亦可悠然自得,何必一定要象东晋渔人去寻桃花源呢?(陶渊明所记桃花源,在武陵郡,故曰“武陵溪上”。)只用“三尺蓑衣”即可以避世了。“不学东山高卧”两句是说明自己隐居的态度:既不愿学东晋谢安未出仕时,隐居会稽东山,以培养声望;也不愿象东汉庞德公隐居襄阳鹿门山,躬耕采药,不履城市。下片发抒感慨。“自唱一曲渔歌”(按谱“唱”字是短韵,应断句,但据文义则当作六字一句)三句,是说自己现在已经无有当年悲壮的豪情。“缺壶”用晋王敦故事。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豪爽》)。“老境羲皇”二句承上文之意,说自己现在年老,心情恬淡,要象陶渊明那样,“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不再有“平生豪爽”之气了。“天设四时佳兴”以下数句叙写隐居观赏景物之乐趣。

这首词,从表面看来,冲夷旷达,但是骨子里面却蕴含着愤激之情,也正如陈廷焯论陶诗,在朴淡疏冷中自有一片热肠缠绵往复者。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学东山高卧”两句。这两句说明,自己的隐居,既不是学谢安那样志在用世而先隐居以培养声望,又不是象庞德公那样真正地隐居避世。既然这两种态度都不是,那么是什么态度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隐居,为的是要逃避在蒙古王朝作官。这个意思是不便明说的,所以他借用谢安、庞德公的故事,很巧妙地衬托出自己的难言之隐。下片连用“缺壶悲壮”、“平生豪爽”等辞句,更说明自己本是有用世的豪情,而隐居是出于不得已。这是此词深意幽旨之所在。

评赏刘因的词,应当注意其两个特点。一,宋代理学家是反对作诗的,认为作诗是“玩物丧志”。不过,也有个别理学家能作诗,譬如朱熹的诗就作得很好。但是理学家善于作词的,则并未见过。元代刘因以理学家填词而能够出色当行,此其可贵者一。二,上文指出,两宋词中,不易找到类似陶诗之意境者,元刘因却填补了这一空白,此其可贵者二。清刘熙载曾说,刘因的词,亦如东坡评陶诗所谓“臞而实腴,质而实绮”者;又说,刘因的词“似邵康节(雍)之风流”(《艺概》卷四)。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三中称赞刘因的词“寓骚雅于冲夷,足秾郁于平淡,读之如饮醇醪,如鉴古锦,涵泳而玩索之,于性灵怀抱,胥有裨益”。又引王鹏运之言,说刘因的词“朴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是性情语,无道学气”。这些评语,都能说出刘因词的特长。


古诗词《玉漏迟》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玉漏迟

冬夜闻南邻笙歌达曙

病多欢意浅,空篝素被,伴人凄惋。巷曲谁家?彻夜锦堂高宴。一片氍毹月冷,料灯影、衣香烘软。嫌漏短,漏长却在,者边庭院。

沈郎瘦已经年,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总是无眠,听到笛慵箫倦。咫尺银屏笑语,早檐角、惊乌啼乱。残梦远,声声晓钟敲断。

项廷纪生性多情,郁愁成疾,在《忆云词甲稿》自序云: “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多愁善感的词人对生活的体味,对事物的观察是深刻细密的,而其缱绻情怀、忧思苦惧之欲念又多于常人,往往自缚难脱,自陷不拔。这首《玉漏迟》正是伤心人怀抱的自我写照。

上片起句“病多欢意浅,空篝素被,伴人凄惋”,“空篝素被”语,用王沂孙《天香·龙涎香词》的“漫惜余薰,空篝素被”句意,“篝”,即香笼,古人往往在笼内焚香,将被子等物放在香笼上薰。这里暗示身旁无有亲人照拂,在冬夜寒冷的床上孤独而卧,再加上多愁多病,更添一番凄惋和悲凉。“巷曲谁家?彻夜锦堂高宴”,“巷曲谁家”是一倒装语,点题“南邻”; “彻夜”拍合 “达曙”; “锦堂高宴”,言其富贵而热闹的场面。“一片氍毹月冷,料灯影、衣香烘软”,具体描写宴会的奢华。“氍毹” (qú shū) ,《风俗通》:“织毛缛谓之氍毹。”古乐府《陇西行》有“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语,这里指铺设在宴堂上的地毯,结合“月冷”一词,很可能将地毯沿阶铺设。“料灯影、衣香烘软”句,意思是说灯光火影,香烟缭绕,把人的衣服都烤得温暖了。一个“料”字点明“氍毹”、“灯影”皆出于词人的拟想。词人不仅揣想其场景的奢华,而且揣想其兴致颇高,“嫌漏短,漏长却在,者边庭院! ”巷曲南邻的主客们彻夜的欢宴,嫌时间过得太快,而词人孤身冷卧,却嫌时间过得太慢,不能早些天亮。“者边”即这边。上面采用的全是对比的手法,以环境、氛围、景物、心情、冷暖、欢愁、漏长漏短等强烈的对比反差,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下片重写所闻,扣紧题意。“沈郎瘦已经年,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沈郎即是沈约,《梁书·沈约传》记载,沈约曾为隐侯,他写信给徐勉说自己年老多病,有“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等语,形容自己日见消瘦,衣服腰带遂觉得宽大。这里词人以沈郎瘦喻自己患病多年,与前“病多”呼应。“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冰丝”一本作“冰弦”,即琴弦; “赋情”一词,这里指填词,作者在《忆云词》丙稿自序云: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想见作者把写诗填词当作排遣人生苦闷、消度时光的方法。但这里用了 “更懒” 、“难遣”等语,说明心绪极恶劣,毫无雅兴,与上文“欢意浅”语又相呼应。“总是无眠,听到笛慵箫倦”,“无眠”一句上承“病多”,因多愁多病故而神衰力疲,入睡艰难; “无眠”又垫起“听到笛慵箫倦”,本来就患失眠,偏偏今宵又被隔壁的笛箫吵得更睡不着,无奈何地听到笛箫演奏完了。“听”字紧扣题意“闻” 字,“慵”、“倦”二词用拟人化手法,反映听者的百般烦恼、心情懊丧。隔壁的笛声箫声虽渐渐消歇,但是一阵阵说笑声又聒噪不停,“咫尺银屏笑语,早檐角、惊乌啼乱”,“咫尺”形容相距很近,就象在身旁一样,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隔壁宴会的说笑声非常之大,连早晨檐角树上的栖鸦都被惊醒了。乌鸦哇哇乱叫,更添吵闹,使人无法入睡。这里写到“早”,题意“笙歌达曙”至此写完。词人通宵未能阖眼,天明时分,才朦胧睡着,“残梦远,声声晓钟敲断”,没想一阵晨钟把他又惊醒了,词人所做的“残梦”再也难续了。结句充满了无奈和懊丧的情绪。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很有特点,全篇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虚实结合。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难言之情浸淫在字里行间,字面上不见愁字而又无处不愁,情调感伤,气氛凄凉,可谓词人抑郁沉邈,深婉情致的代表作。


古诗词《玉漏迟》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玉漏迟

古微丈逝世海上,读弁阳翁吊梦窗“锦鲸仙去”句,怆 怀万端,即用其调,以当哀些

乱离词客少! 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 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 调。春恨渺,十年心事,残鹃能道。

白头饱 阅兴亡,又浅到红桑,海尘扬了! 万里吞声,凄 绝杜陵愁抱。归唱水云夜壑,料应比、人间春好。 鸥梦觉,沉沉卞峰残照。

 

这首词为悼念清末著名词人朱祖 谋所作。小序言作词原起。“古 微”,祖谋字。祖谋卒于一九三一年 岁末,此词当作于翌年春。“梦 窗”,南宋词人吴文英号。弁阳翁, 南宋词人周密,号草窗,工于词。文 英辞世,撰《玉漏迟》一阕以吊之。 尔田故交新亡,读其词,感慨倍之, 其“锦鲸”句颇启发尔田诗情,遂亦 用《玉漏迟》调,且袭用“锦鲸”原 句。

上阕首句从词坛概观落笔。“词 客少”为词坛寂寥之状的实写,“乱 离”乃形成现状的原因。作者概写词 坛,欲以见当时人才之稀少与可贵。 二、三句以隐喻手法写出人才本已寥 落的词坛的重大损失。“锦鲸仙去” 虽为周密原句,然尔田明言读此而怆 怀万端并袭用之,则自有寓意。“锦 鲸”语出杜甫诗“锦鲸卷还客”句, 本指褥段,词中则借物代指其人。 “仙去”喻辞世,尔田与之交厚,讳言 其死。“鹤归”句典出司空图诗“殷 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句,以与鹤 结友表现隐者之风。词中以锦鲸、仙 鹤同去表现出对祖谋风范的敬重,以 及对他去世所感受到的精神巨创。 “把酒”二句隐括二人友情。尔田与 祖谋交厚,并常切蹉词艺。“生 平”二字表现出他们对人生、社会的 探讨和互为知己的关系。然而,这些 都因其人辞世而不可再。“零落”三 句则写出他们作为词坛挚友的情景。 词人写霜,意在表现他们的境遇之艰 苦、恶劣。“腴润”本为丰美泽润之 意,此指墨多,暗寓哀思痛切,可写 者甚众之意。“江南哀调”本指庾信 《哀江南赋》,这里借指他们所作的 词章。“流怨入”三字造语新颖,似 乎笔墨书写之际,哀怨之情也随墨流 进词中,同时,怨既可以“流”,令 人想见怨情积满胸臆。这样,词人就 把二人作为知心朋友的交情和作为词 坛同志的关系,凝炼生动地描写出 来。末三句写词人从遐思中转回的心 情。“春恨”、“心事”概括出作者 心境的两方面: 故人辞世的沉痛感, 回首往事而产生的失落感。“残鹃” 即残落的杜鹃花。俗谓杜鹃花为子规 啼血染成。李贺有“杜鹃口血老夫 泪”之句,温庭筠也写出“花上千枝 杜鹃血”,都用血染杜鹃表现痛切之 情。在这里,词人谓自己因祖谋去世 所引起的春恨、因缅怀过去而产生的 心事,难以笔墨描摹,唯这杜鹃可以 象征性地表现出他的饱含血泪的情 思。

换头由悼念、伤怀进而慨叹祖谋 的一生。“白头”句概括出他生逢多 事之秋。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 戊戌政变、帝国主义列强攻陷天津和 北京、辛亥革命等都与祖谋一生坎坷 密切相关: 他同戊戌政变的重要人物 黄遵宪关系甚笃; 列强攻陷京师,他 困居避难。他饱阅国家的兴亡,具 有他人体味不到的辛酸感。“又”字 领起两句,隐括祖谋在海南的经历、 感慨。他曾任广东学政,与总督龃 龉,引疾去,从此过着浪游江海的隐 逸生活。且祖谋有“多少红桑如拱” 句,以叹惋割让香港事。“浅到红 桑”句即指此,而“浅到”又表明他 在海南历时不久。“海尘”假想海空 驰骋之尘。李贺《天上谣》云: “东 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正是尔田所本。词人用“红桑” 、 “海尘”这些神话中物,写了祖谋的 海南之行及其感慨。“白头”句是从 时间上着眼,“又浅到”二句从空间 上落笔,以纵横交错之法写出他触及 社会现实之广、之深。“万里”二句 拈出空间一端以见出他在国事多变之 际的情怀。“杜陵”即杜甫,“愁 抱”犹言愁肠。杜甫曾自谓: “穷年 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现出对国 家、对人民的极度关切。词人非常尊 崇杜甫,同时也怀着景仰之情悼念祖 谋。“凄绝”句便写出他具有杜甫那 样的胸襟和痛切深沉的情感。“归 唱”句遥承“仙去”,在词人遐想 中,祖谋“仙去”后依然是词坛名 家,自当以新的题材入词。“水云” 即雾,“夜壑”语义双关,明指海 隅,又隐含阴间之意。“料应比”二 句写词人对他“仙去”后歌咏新题材 的评价。既然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吞 声”、“凄绝”,无法充分抒发情 怀,那么“仙去”后所见、所咏,都 比现实、甚至比人间春色这样最好的 现实更令人快慰。“鸥梦觉”,言好 鸥者梦觉,此指祖谋。《列子》云: “海上之人有好鸥者,每旦之海上从 鸥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俗 以此喻隐者。祖谋回翔江海间,颇有 隐逸之名,故云云。尔田另有追念祖 谋之《声声慢》云: “旧隐鸥边,如 今应怅人非”,也以好鸥喻其隐。 “鸥梦”与梦醒后的“残照”同祖谋 生前所见的多事的国难及所具的凄绝 的情怀,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尔田 虽对词坛失去这样的作家、自己失去 这样的挚友表示痛切伤悼,但为祖谋 的境遇、情怀设想,却表现出摆脱无 穷忧患的解脱感。而这,正是作者自 己的现实观,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 的否定。

 

玉漏迟

玉漏迟

词牌名。双调。因白居易诗有“天凉玉漏迟”句,取作词名。始见于宋·宋祁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9句94字。上片第三、五、七、八、十句,下片第三、五、七、八、九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首句亦有入韵者、下片首句第二字例用仄声。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逗)平平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逗)平平仄(韵)。平仄仄(韵),仄平平仄(韵)。

☚ 六幺令   水调歌头 ☛
玉漏迟

玉漏迟

词牌名。双调。因白居易诗有“天凉玉漏迟”句,取作词名。始见于宋·宋祁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十九句九十四字。上片第三、五、七、八、十句,下片第三、五、七、八、九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首句亦有入韵者。下片首句第二字例用仄声。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逗)(平)平平仄 (韵)。平仄仄(韵),(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逗)(仄)平平仄 (韵)。平仄仄 (韵),(平)(平)仄平平仄(韵)。

☚ 六幺令   水调歌头 ☛

玉漏迟

玉漏迟

曲牌名。因唐·白居易诗有“天凉玉漏迟”句,取以为名。属南曲黄钟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九十四字体前半阕同,仅末句略异。用作引子。南曲黄钟宫又有〔玉漏迟序〕,亦名 〔玉漏迟〕,句读与前者略异,用作过曲。

☚ 集贤宾   浪淘沙 ☛
000025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