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玉泉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玉泉寺 位于当阳城西15公里的玉泉山东麓,是我国著名四大丛林之一,也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据《玉泉志》记载,玉泉寺始建于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从唐至宋,其规模达到“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古建筑共415间,其中主体建筑56间,附属建筑359间,按照古代营建造法的中轴线布局,寺前有山门,为三开门牌坊,上书“三楚名山”。步入殿内,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面积1253平方米,通高22米,7开间,重檐歇山顶,整个屋架为木结构,没有一个铁钉,构造谨严,形体庄重,殿内48根柱,全是楠木所制。寺内花木峥嵘,古树参天,唐代银杏,每月开花的月月桂,一蒂二心的并蒂“千瓣莲”等都是珍贵观赏植物,确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殿前有一大镬,铸造于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重1500公斤。还有元代铸造的大钟、铁釜,以及明清鼎炉和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观音像等碑刻。寺内宽阔的绿茵地上,有一高耸云天的著名铁塔——棱金铁塔,又叫“如来舍利塔”。它铸造于北宋嘉佑元年(1061年),高22米,重53300公斤,共8面13层,每层都有平座和腰檐。塔身朝一边倾斜,为防大风的威胁,这座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铁塔。 〔古诗文赏析〕 题 玉 泉 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首联点染山寺景色,可谓绝倒。玉泉寺在玉泉山东麓。山中遍植珍木名卉,葱茏翠绿;曲溪名泉,素有“三楚名山”之誉。张九龄曾有“方木桑可结,千题敷欲然,松间鸣妆鸟,竹下流清泉;石壁开精宫,金光照法筵”的诗句。“湛湛”玉泉色,用“湛湛”形容色彩的清绿,正好用一词把山光、水色、寺景一笔勾动。接着用“悠悠浮云身”以此相对,“悠悠浮云”言寺宇之高有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的想象,又点出寺名的别致,词意往复回环,玉泉寺为天下丛林“曲绝”,是古刹名山,用“悠悠浮云”借喻、暗示,与前面的“玉泉”一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面对这古刹名山,诗人心有所悟。“闲心对宜水,清净两天光”。“闲心”正是诗人面对浮云泉色生出的境界“去自天心水自闲”,表现白云坦荡有胸怀;“定水”珍珠泉,泉水奇特,游人临岸静观,则池清水静,“如击掌跺石,则沸泉日涌,如发连珠。”佛门讲究清修,谓“心如止水”,“闲心”对“定水”正是上乘境界。一“清”一“静”,水清人静心闲,何处意尘埃?佛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闲心清,定水静,如此境界,恰有清静出世之感。 在这一片静穆的背景上,诗人又勾勒了几笔“手拄青筇杖,头戴白纶巾”,这是名士乎?隐士乎?仙乎?如此景致中有如此一人,荡心涤虑。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白居易面对玉泉景色陶陶焉,尽兴而归,得意而忘形,不知“我是谁?”这几分天真的反问却恰到好处地刻画出诗人此刻的感受,此中滋味谁能说得岀?只有童真才能证明。 这首五言绝句犹如一幅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玉泉山寺的风光,而是把山光寺景色融而为一,点染诗人的闲情,大有飘飘出尘之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清净无尘的山寺景色比喻闲适的心情,用“青筇杖”、“白纶巾”喻示自已隐逸的形象,在一片冰清的景色里如此一逸士,怎不逍遥?正如苏轼所说:“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知我是谁人?”诗人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观崖集》这一评语道出了这首诗的好处。 (唐从举) 〔现代散文〕 我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鄂西古刹玉泉寺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接壤的当阳县境内。 在历史上,玉泉寺曾与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江苏的灵岩寺、栖霞寺相媲美,合称“天下四绝”。我从当阳县城乘车去玉泉寺游览,正是“花发一溪红,春兴鸟语中”的季节,车子沿着平坦的汉(口)宜(昌)公路西行二十华里,只见玉泉山犹如一条巨船覆地,又像一扇翡翠的屏风,山上青翠碧绿,云雾缭绕。古人把玉泉山称为“覆船山”、“堆兰山”,誉为“三楚名山”,真是名不虚传啊!汽车再行5公里,便进入一片青松绿杉相接的幽谷之中,迎面岀现一座独特的三园门,上书“三楚名山”四个大字。三园门右侧一座铁塔乌黑发亮,直插云霄。这座铁塔名叫“棱金铁塔”,又叫“如来舍利塔”。现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的一个深夜,观音菩萨将铁塔从峨眉山搬到玉泉山下,正当他安放铁塔的时候,玉泉土地菩萨学了一声鸡叫,观音以为天快亮了,怕被凡人看见,慌忙之中把铁塔放歪了。这当然是神话传说。铁塔向北倾斜,既不是观音的慌忙所致,也不是建造者的疏忽。而是因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的冬季北风,对高大建筑物影响很大。建造者将塔身设计得向北略微倾斜,以减弱凌厉的风势。 过清溪桥,穿天王殿,来到玉泉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前平排着两个荷花池,池内培育着名贵的千瓣并蒂莲。一朵莲花有千余花瓣,并有两个花芯,是莲花中的佳品。 出“毗庐殿”,穿过茂密幽静的斑竹林,顺林荫小道西行三百米,便是居于“玉泉八景”之首的珍珠泉。珍珠泉又名马跑泉。相传当年关羽路过玉泉寺,他的赤兔马渴极了,用蹄子刨地,泉水顿时像珠玉般地涌出。泉水冬暖夏凉,站在新修的“珍珠桥”上向下看,泉水自溪底喷涌,形似串串珠玉冒出水面,真是“游人一鼓掌,叠叠如贯珠”。玉泉山,玉泉寺也由此而得名。在珍珠泉边,竖立着一座一丈高的石望表,上面刻着“汉云长显圣处”。这块明代万历年间刻立的石望表,也有个关于关羽的故事:关羽失荆州后,败走麦城,被吕蒙设计所害。后来,关羽经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百姓感其德,刻石表以铭之。 告别玉泉寺,踏上归途,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晚霞布满蓝天,绿树披红装,鸟鸣林,风拂面,依依不舍之油然而生。 (陈大新) 〔民间文学〕 走进当阳玉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耸入云天的玉泉铁塔。但稍稍留心的游客会发现,这座我国最高的铁塔,是歪的。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西陵峡口的江中有九条妖龙,经常在此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善良的观音娘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决定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镇妖铁塔,普渡众生。龙王对观音娘娘说:“我这铁塔必须在夜间运走,也必须在鸡叫之前一口气运到,不然就没有镇妖效果。”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观音娘娘扛着铁塔急匆匆向西陵峡边赶来。 却说当阳玉泉寺内的覆舟山上,也有一怪物,经常横行乡野,鱼肉百姓,住在玉泉寺内的土地公公也一直想找一吉物镇住妖怪。那日,他遁入地下,偷听到龙王和观观音娘娘的谈话,便爬上玉泉寺内高大的银杏树上观望,静等观音娘娘的到来。 夜半时分,肩扛铁塔的观音娘娘果然来到玉泉寺边,土地公公憋着嗓子,运足一口气,只听一声长长的鸡鸣响彻四野,观音娘娘听到鸡鸣,吓出一身冷汗,匆忙中扔下铁塔,向西而去。由于铁塔是忙乱中扔下的,因而至今是歪着的。从那以后,玉泉寺内妖物受镇,百姓平安,香火炽盛。 观音娘娘后来明白真相,非常气愤,便派一亲信大将到当阳玉泉寺内土地公公那儿问罪,双方争执之中,那大将气愤不过,狠狠打了土地公公一耳光,致使土地公公的嘴巴歪斜。因而,时至今日,玉泉寺内还供着一尊“歪嘴土地”像。 (李 强) 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山东曲阜市东北25公里的石门山中。石门山,原名龙门山,因有两山对峙,形如石门,俗称石门山。山中泉涧清流,洞壑幽深,林木繁茂,山势曲折迂回,风光秀丽。主峰胜涵峰海拔406米,是曲阜境内最高的赏景佳处。山上有胜景二十四处,“石门月霁”在清初被列为曲阜“雩门十景”之一,因此历来是游人流连观赏的胜地。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李白、杜甫相遇洛阳,遂结伴东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秋天二人在曲阜石门山分别,情难分舍。“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李白赋诗送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但此后二人天各一方,再未重逢,石门山因此成为他们友谊的唯一见证。
玉泉寺在石门山腰,始建于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原名全真观,是峄山道教的下院。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扩建时,道教势力衰微,佛教兴盛,因观中有“玉泉”,遂更名玉泉寺,也习称石门寺。寺内有楼、堂、殿、阁数间,主体建筑千佛殿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至今保存完好,千佛殿后有禅堂,是诸僧参禅清修之地,寺院西南有钟楼。玉泉寺规模虽不大,但石门山景色极佳,因此自曲阜城中来此游览者甚众,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更终老于此。 孔尚任,清代文学家,孔子64代孙,山东曲阜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孔尚任登石门山,爱山色之美,顿萌隐居之志,遂于胜涵峰阴叠茅筑庐,至今峰下尚有遗迹。康熙二十一年被衍圣公孔毓圻聘请出山,先为衍圣公夫人治丧,后修《阙里志》及《孔氏家谱》,二十三年为康熙皇帝讲经,破格授国子监博士,三十九年罢官,四十一年春重归石门山,潜心读书,创作了名剧《桃花扇》,并写了大量赞美石门山的诗文,其中一首描述他雨中游石门山、玉泉寺所见到的景致:
山尾山头拖翠长,吟鞭摇雨路苍苍。 不成村舍三家住,稍有田塍半断荒。 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 溪回岭转无穷态,直到门前见夕阳。
《冒雨过石门山,后由横岭口转寺前》诗紧扣诗题,用写实的手法,描绘行路中所见雨中山景,峰回路转,到玉泉寺门前时,却已雨过天晴,红红的夕阳给石门山、玉泉寺披上了万道霞光,景色十分迷人。清代颜光猷也有《石门》诗:
石门山寺白云深,乱雨飞花野火侵。 法帐空悬莲叶散,梵钟不响草虫吟。 牛羊历落千林满,藤挂苍凉一径阴。 草阁昔年何处是,流泉仿佛似鸣禽。
诗以苍凉的笔调述说着山寺颓态已露,盛时远逝的故事,山色青翠依旧,流泉淙淙作响,不禁流露出一点淡淡的物是人非的悲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玉泉寺 玉泉寺 yùquánsì 座落於湖北當陽縣城西三十里玉泉山東麓。漢建安間,普淨禪師結茅於此。南朝陳光大間,智覬禪師來居。梁宣帝時建寺,名覆船山寺。隋開皇間,改稱今名。唐貞觀間、宋天禧間及清乾隆間續有增修。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寳殿、毗盧殿、毗盧上方、東堂、西堂、般舟堂、藏經樓等。寺前立宋鑄玉泉鐵塔(亦稱“如來舍利塔”)一座。寺存隋代鐵鑊、唐代石刻觀音畫像、元代鐵釜、鐵鐘等。參見本類“玉泉寺鐵塔”。參閱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荆門軍·景物下》、《嘉慶重修一統志·荆門直隶州·寺觀》、同治《當陽縣志·祠宇志·寺觀》。 玉泉寺中国寺庙。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东麓。东汉建安年间(196~219)普净禅师初结第于玉泉,其后梁宣帝(569~582)敕建覆船山寺,至隋开皇初(589)晋王杨广请诏为智者禅师建寺,建寺36,造像80万躯,后经多次毁修更迭。隋时,玉泉与栖霞、灵岩、国清寺誉为天下丛林四绝。玉泉寺前有棱金铁塔一座,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8面13层,高17.90 m,仿木结构古楼阁式铸铁塔,被誉为古代建筑中的明珠。大雄宝殿是其主体建筑,阔7间,深3间,有殿柱72根,金柱圆围长2.2 m,是湖北最大的木结构古殿。玉泉寺布局简朴,体现了楚文化的地方风貌。 玉泉寺 玉泉寺玉泉风景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渊教之一。在玉泉山东麓,林木蓊郁之间,有殿阁隐隐,钟磬声声,这就是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灵岩寺和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丛林四绝”的玉泉寺。玉泉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极盛于1021年(北宋天禧年)间。北宋极盛期其规模达到“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九百”,庙门外有佛牙舍利塔,俗称“玉泉铁塔”和“棱金铁塔”,因其塔身铸有2293尊大小佛像,故又名“千化塔”,建于1061年(北宋嘉祐六年),为仿木楼阁式,全部用生铁铸成,逐层垒加,不加工业焊接,是中国古代建筑“堆土法”的杰作。蔚然壮观,谓之“铁塔棱金”,是中国迄今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好的铁塔,属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大雄宝殿门前的隋代铁锼,通高89厘米,直径157厘米,造型浑厚,刻致精美,不仅是佛教稀世之珍,而且还为后人研究隋代度量衡提供了可信的实物。玉泉寺西禅堂南首观音亭内的石刻观音像,相传为唐代著名宫廷画家吴道子所作,线条流利,笔触细腻,生态毕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 曾侯乙一、二号墓 紫霄宫 ☛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县。始建于梁,隋、唐至明均修缮扩建。大雄宝殿高21米,具有元代风格。殿前有隋代所铸铁镬,重三千斤。寺前佛牙舍利宝塔高约17.9米,八角十三层楼阁式铁塔,铸于宋嘉祐六年(1061)。是国内现存最高的古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