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玄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词)清·玄烨

① 调万斯年曲湖中一山突兀顶有平台架屋三楹北即上帝阁也仰接层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通阁断霞应卜居。

人烟不到丽晴虚。

云叶淡巧万峰明,雁过初。

宾鸿侣。

鸥雨秋花遍洲屿。


2

(词)清·玄烨

淑景维新爆竹声。手调羹。

词臣载笔赋琼英。学西京。

凤阁龙楼昼渐长。物资生。

劝官勉力尽升平。竹马迎。

(词)清·玄烨

序:临水仿舟形为阁广一室袤数倍之周以石阑疏窗掩映宛如驾轻云浮明月上有楼可登眺亦如舵楼也

阁影凌波不动涛,接灵鳌。

蓬莱别殿挂云霄,粲挥毫。

四季风光总无竭,卧闻箫。

后乐先忧薰弦意,蕴羲爻。


1

(词)清·玄烨

一路江边烟景,千般莺晓园林。

夕阳小屋暂容身。

松风清习气,麦浪得甘霖。

夹岸渔歌唱晚,临流按谱行吟。

肩舆遥指石榴阴。

怡情援笔录,危坐待知音。


3

(词)清·玄烨

大块光风。

春畴一望,满目从容。

桂棹初摇,牙樯始立,淑色烟笼。

堤边对对宾鸿。

村庄里、安平气融。

乐志情深,读书意远,与古和同。

(词)清·玄烨

① 调柳梢青曲水之东开凉轩前后临池中植重台千叶诸名种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气竟谷

出水涟漪。

香清益远,不染偏奇。

沙漠龙堆,青湖芳草,疑是谁知。

移根各地参差。

归何处、那分公私。

楼起千层,荷占数顷,炎景相宜。

(词)清·玄烨

万顷金莲。

平临难尽,高眺千般。

珠蹙移花,翠翻带月,无暑神仙。

俗人莫道轻寒。

悠雅处、馀香满山。

岭外磊落,远方隐者,谁似清闲。


3

(词)清·玄烨

夜静更深,船窗临淀见波影。

出看何景。

灯映牙樯炯。

自笑无文,难得佳词整。

挥毛颖。

水平天永。

淡露春风冷。

(词)清·玄烨

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

回銮才到。

疑似两春报。

锦缆仙舟,星夜盼辰晓。

情飘渺。

艳阳时袅。

不是垂杨老。

(词)清·玄烨

积素飘飖,和风欲度千门晓。

冷时尽了。

禁苑梅花绕。

妙舞莺声,歌咏清平调。

残腊杳。

青春偏矫。

日影寒松杪。

玄烨

玄烨1654—1722

清圣祖,世祖福临第三子,建元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事具《清史稿·圣祖本纪》。玄烨雅爱词章,有《御制诗集》二十八卷。词作不多,仅南巡途中偶一为之。又《御制避暑山庄诗》集中亦有咏景词。奖掖词人,如对高不骞、楼俨、杜诏等词家,皆以特识殊遇,拔自微寒。又命词臣编成《御选历代诗馀》、《钦定词谱》等,于清代词学发展有功。

☚ 侯晰   吴启元 ☛

《玄烨》

玄烨(1654—1722),世祖第三子。在位61年(1662—1722),年号康熙。由于他的励精图治,中国从一个分裂割据、外患纷扰、生产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逐渐走上了国家统一、疆域巩固、经济昌荣的道路。他现存的1000多首诗,内容相当广泛,这与他不囿于宫禁生活,广泛接触社会有关。他的很多诗可以说是生动形象的 “起居注”。

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第二次亲统大军征讨噶尔丹时所写的 《瀚海》诗: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驱驰为息兵。敢因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这里描写了边塞壮阔苍凉的景色,一队队的士兵在艰难跋涉之中,作为皇帝的作者也是其中的一员。为了平息叛乱,玄烨曾三次率师亲征,表现了不畏艰险灭此朝食的气概。诗集中征噶尔丹、平三藩、收复台湾等军旅之诗占了很大比重,无不熔铸了诗人亲临战阵的真切感受。

其他如关心民瘼,访求民隐的内容也不在少数。他的诗中存在着某些消极因素,譬如晚年由于建储一事的困扰,流露出逃禅世外,人生如寄的哀音。综观玄烨的诗有气势雄浑、清新晓畅的特点。作者擅长七律,七律之外则是七言歌行了,他的这类作品清丽婉转,回环跌宕,富有音乐感。但有些依例之作也未免流于板滞,缺少灵性。

玄烨1654—1722

清代皇帝。即清圣祖。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年),年号康熙。八岁即位,初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三藩反,倾全力镇压三藩之乱。二十年,三藩之乱平。二十二年,派施琅率战船三百、水师两万,攻取澎湖,统一台湾,郑克塽投降。明年,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并派兵驻守,防御殖民者侵略。二十四年命萨布素率兵驱逐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明年,沙俄复占雅克萨城,萨布素复逐之。二十八年,与沙俄政府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先后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出兵镇压与沙俄勾结,进行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18—1720年),派兵进入西藏,击败勾结西藏少数上层分子进行叛乱的准噶尔部,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在位期间,还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

玄烨1654—1722

姓爱新觉罗氏。清顺治帝福临第3子,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其在位61年 (1662—1722),年号康熙。8岁登基,四大臣辅政,其中鳌拜专权跋扈,继续推行圈地令、逃人法等项苛政,社会矛盾加剧。康熙八年(1669)亲政,逮捕鳌拜,停止圈地,修订逃人法,制止投充,以缓和民族矛盾。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反,旋即发兵镇压,历时8年平息。二十二年统一台湾,并派兵驻守。二十五年击败侵入黑龙江流域之沙俄匪徒,与俄国签订 《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东段边界。三十至三十五年3次率兵亲征噶尔丹之叛乱。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遣将击败准噶尔部反动势力对西藏之侵扰。还在治理黄河、疏通运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奖励垦荒,实行 “更名田”,多次蠲免赋税,自五十一年以后决定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开海禁、矿禁,促进了海上贸易与矿业之发展。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留意典籍,编定群书。又倡导尊孔读经,宣扬程朱理学。扶植廉吏,惩治贪官。晚年称治平盛世,然为废立太子所困扰。

玄烨1654~1722

清代第二位皇帝。因年号“康熙”,故史称“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重视国防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在台湾设立地方政权,完成了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击败沙俄入侵,派彭春、萨布素收复雅克萨,与俄国签订了平等的《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边疆。曾3次派大军平定准噶尔各部的武装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国统一的版图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下诏禁止圈地为牧。治理黄河,奖励垦植,减免钱粮,恢复经济。晚年加强思想统治,屡兴文字狱。在位61年。

玄烨1654~1722Xuan Ye

emperor of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Collected Works of Imperial Family,etc.

玄烨1654—1722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世祖福临第三子。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十八年(1661)嗣位,时年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辅政大臣代理国政。康熙六年(1667),始亲政。时鳌拜把持大政,权倾朝野。八年(1669)依靠内大臣索额图等智捕鳌拜,以罪十三拘禁终身,处死其党羽,夺回统治权。建“善扑营”以近臣领之,担任扈从宿卫。九年,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举行“经筵”,颁布《圣谕十六条》,巡视关外。十二年(1673),力排众议,下令削藩并亲自运筹指挥,历时8年平定“三藩”叛乱。二十年(1681),任用内大臣施郎为福建水师提督“规复台湾”。二十二年,降服郑克塽,收取台湾,设府1县3,皆隶福建省,并于台湾驻兵屯守,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二十四年(1685),收复沙俄侵据之雅克萨(前苏联斯科沃罗丁诺以南,时属中国),遏制了沙俄侵华野心。二十七年(1688),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俄使谈判边界,命以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为原则,同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二十九年(1690)、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3次派军或统军镇压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取得乌兰布通(今蒙古克什克腾旗南)、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几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制止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五十七年(1718),派兵拥送达赖六世入藏,逐准噶尔兵。六十一年(1722),命进军乌鲁木齐。从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在位期间,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了皇权。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如明令停止圈地,改明末藩王庄田为“更名地”;以授给官职和放宽起科年限奖励垦殖;大力治黄、淮、运三河,减轻水患;蠲免钱粮;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等,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提高了生产力。曾6次南巡察阅河务、调查民生、体察风俗民情。注重笼络人才,开“博学鸿儒”科,大量吸收文人学士。又设明史馆,任用学问渊通、文藻瑰丽者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及生物和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有一定造诣,主持编修了《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其中《皇舆全览图》历30载实地测量而成。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大兴《南山集》文字狱,株连众多;镇压台湾朱一贵领导的农民起义。晚年重行海禁,闭关自守,摧折资本主义萌芽;不定皇储,一再废立,致夺嫡夺位之争由此而生;大臣多结党营私,地方官多贪污酷峻。著述有《庭训格言》、《朱子全书序》、《清圣祖御制文集》等。庙号清圣祖。

玄烨1654—1722

即清圣祖。清代皇帝、政治家。1661—1722年在位。爱新觉罗氏,满族。八岁即位,年号康熙。初由贵族鳌拜等专擅朝政,继续推行圈地,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同时,吴三桂等三藩已发展成割据势力。亲政后,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逮捕鳌拜,停止圈地,并下令削藩。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的叛乱。两年后,又出兵攻灭台湾的郑氏,并驻兵屯守,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二十四年出兵反击帝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驱逐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派索额图等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之间的东段边界。当时,准噶尔部首领里通帝俄发动叛乱,进攻准噶尔蒙古、内蒙古、西藏等地,他三次派兵平乱。晚年又派兵入藏,平定藏族少数上层分子勾结准噶尔部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位时,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停止圈地,任用靳辅等主持治理黄河,力求减轻水患,保证大运河的畅通。在思想上,屡兴文字狱。同时,开博学鸿儒科,罗致遗民,提倡程朱理学,开明史馆,修《明史》,完成《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数理精蕴》等书籍。还进行全国性的土地测量,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完成了《皇朝全览图》的绘制,为世界创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