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玄参升麻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玄参升麻汤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九方。荆芥、防风、升麻、炒牛蒡子、玄参、甘草。水煎服。治小儿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肿痛。

玄参升麻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组方药物】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锉碎。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服。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化斑。
【适应病证】 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身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玄参升麻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方药物】 玄参 赤芍药 升麻 犀角(镑) 桔梗(去芦) 贯众(洗) 黄芩 甘草(炙)各等分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适应病证】 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木舌、重舌、舌肿,或连颊两边肿痛。


玄参升麻汤 《卫生宝鉴》卷八

【组方药物】 升麻 黄连各1.5克 黄芩1.2克(炒) 连翘 桔梗各0.9克 鼠粘子 玄参 甘草 白僵蚕各0.6克 防风0.3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为粗末,作1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稍热噙嗽,时时咽之。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宣肺。
【适应病证】 风热上攻,咽喉中妨闷,会厌后肿,舌赤者。

玄参升麻汤xuánshēnshēngmátāng

《医宗金鉴》方。荆芥、防风、升麻、牛蒡子、玄参、甘草。水煎服。治小儿疹毒热盛, 上攻咽喉肿痛。

玄参升麻汤

玄参升麻汤

本方见于《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九。系从《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加味衍化而来。方由荆芥、防风、升麻、元参、牛蒡子(炒,研)、生甘草组成。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二、三次分服。功能清热解毒,宣表透疹。主治疹毒热盛,表邪郁遏,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或汤水难下,疹子未全透发,苔白或白中兼黄,脉象浮数者。本方所治证属疹毒为表邪郁遏,不得外透,以致上攻咽喉,而为肿疡,故方用元参清热解毒而兼养阴;升麻透疹而善解毒;荆芥、防风以发散表邪,透泄疹毒;牛蒡子宣肺利咽;再配甘草,善于解毒。诸药合用,共成宣表透疹,清热解毒之剂。如里热壅甚者,可酌加黄芩、栀子。疹已透发者,慎用。
玄参升麻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为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功能清热解毒化斑。主治实热热毒外发,身上发斑如锦纹,甚或烦躁谵语,兼治咽喉肿痛。
升麻散(《济生方》卷五) 升麻、赤芍药、人参(洗)、桔梗(去芦)、干葛各一两,甘草(生用)半两。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能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主治热毒上壅,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玄参升麻汤(《卫生宝鉴》卷八) 升麻、黄连各五分,黄芩(炒)四分,连翘、桔梗各三分,鼠粘子、玄参、甘草、白僵蚕各二分,防风一分。 上㕮咀,总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稍热噙漱,时时咽之。功能清热散风,解毒消肿。主治中风后咽喉肿痛,会厌后肿,舌赤脉数者。
玄参升麻汤(《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 玄参、升麻、犀角、赤芍药、桔梗、贯众、黄芩、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毒,凉血消肿。主治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木舌舌肿,或连两颊两项肿痛者。本方与主方方名相同,但《金鉴》方用玄参、升麻配伍牛蒡、荆、防,清热解毒,而兼宣表透疹,故适用于疹毒热甚而疹未透发者。后者以玄参、升麻配伍犀角、赤芍、贯众等,重在清热凉血解毒,故适用于心脾热甚,舌肿生疮之症。

☚ 沆瀣丹   玉屑无忧散 ☛
000039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