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猶猶(犹)Yó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长寿,福建之浦城,浙江之椒江,江西之新余,山西之太原、临汾、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据汉 《宋恩题名碑》注其源:
❶或出自古之西羌族,“先零大豪有犹氏。”先零,当即先零羌,汉代西羌的一支;大豪,大约指部落盟长一类的首领。
❷又注: “蜀多犹氏。”望出西平。
宋代有犹道明,邛州人,嘉熙进士; 清代有犹法贤,任镇远县教谕。

猶yóu

❶獸名,猴屬,也叫猶猢,似猴而足短。揚雄《蜀都賦》:“猨蠝玃猱,猶豰畢方。”
❷還,仍。司馬相如《子虛賦》:“然猶未能徧睹也。”揚雄《羽獵賦》:“上猶謙讓而未俞也。”
❸尚且。馬融《長笛賦》:“六器者,猶以二皇聖哲黈益。”禰衡《鸚鵡賦》:“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羇旅。”
❹相同,相似。揚雄《酒賦》:“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井之眉。”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二)

 通“有”。按:参看徐仁甫《广释词》卷一。
北周宗懔《春望》:“一枝猶桂馥,十步有兰香。”按:“猶”、“有”互文见义。唐 杜甫《新安吏》:“白水暮东流,青山猶哭声。”又《负薪行》:“十猶八九负薪妇,卖薪得钱应供给。”
  • 上一篇:猶(一)
  • 下一篇:猶(三)

猶(六)-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六)

 通“若”,如果。按:清 吴昌莹《经词衍释》卷一:“猶,若也。亦若词也。”
《左传》襄公十年:“猶有鬼神,於彼加之。”《礼记·内则》:“子弟猶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後敢服用其次也。”汉 郑玄注:“猶,若也。”《韩诗外传》八:“孔子曰:‘猶以周公为天下赏,则以同族为众,而异族为寡也。’”
  • 上一篇:猶(五)
  • 下一篇:猶(七)

猶(七)-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七)

 1.通“欲”(说见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欲’。”
《周礼·秋官·小行人》:“其悖逆暴乱作慝猶犯令者为一书。”(《大戴礼记·朝事》“猶”作“欲”。)《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礼记》作‘匪革其猶’,是(猶)又与‘欲’通。”《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由(欲)谦(兼)杀之,恐不辜;猶谦(兼)释之,恐失有罪。”清 孙诒让间诂:“毕云:‘“由”与“猶”同,故两作。’王云:‘“由”、“猶”皆“欲”也。’‘谦’与‘兼’同。言欲兼杀之兼释之也。”(说见《读书杂志·墨子(三)》)
2.通“裕”。
《荀子·正论》:“而圣王之生民也,皆使富厚优猶知足,而不得以有馀过度。”
3.通“瘉”,病。
《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猶矣。”汉 郑玄笺:“猶,当作‘瘉’。瘉,病也。”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猶”与“瘉”通又《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猶。”郑笺同。
  • 上一篇:猶(六)
  • 下一篇:猶(八)

猶(三)-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三)

 通“悠”。猶然,即“悠然”,舒迟、从容不迫貌。
《庄子·逍遥游》:“宋荣子猶然笑之。”《荀子·哀公》:“故猶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唐 杨倞注:“猶然,舒迟之貌,所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家语》作‘油然’。王肃曰:‘不进貌也。’”清王先谦集解引清郝懿行曰:“猶然即油然,《家语》作‘油’是也。”《礼记·檀弓(上)》:“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君子盖猶而。”注:“舒疾之中。”疏:“君子之人,於丧事之内得疾之中,於吉事之内得舒之中。”
  • 上一篇:猶(二)
  • 下一篇:猶(四)

猶(四)-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四)

 通“摇”,摇动。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摇’。”
《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猶,猶斯舞。”汉郑玄笺:“‘猶’当为‘摇’,声之误也。秦人‘猶’、‘摇’声相近。摇谓身动摇也。”按:汉 许慎《说文解字》引作“摇”,云:“动也。”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猶”与“摇”通。
  • 上一篇:猶(三)
  • 下一篇:猶(五)

猶(八)-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八)

 通“诱”,诱导。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诱’。”
《庄子·人间世》:“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高亨新笺:“亨按:此十一字为一句。猶者诱也。化猶,即‘化诱’也。”
  • 上一篇:猶(七)
  • 下一篇:猱

猶(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一)

 1.通“猷”,计谋;规划;道,法则。
《诗经·小雅·采𦬊》:“方叔元老,克壮其猶。”汉郑玄笺:“猶,谋也。”《左传》成公八年:“行父惧晋之不远猶而失诸侯也。”《商君书·赏刑》:“明赏之猶至於无赏也,明刑之猶至於无刑也,明教之猶至於无教也。”高亨注:“三‘猶’字皆当读为‘猷’。”
2.通“蕕”,臭草;恶臭。
《管子·地员》:“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状如粪。”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管子学》曰:“《左定六年传》‘姑蕕’,《释文》:亦作‘猶’。《僖四年传》‘一薰一蕕’,杜注:‘蕕,臭草也。’《周礼·内甕》‘牛夜鸣则㾞’,郑司农注:‘㾞,朽木臭也。’郑注:恶臭也。 恶如粪,故曰‘五猶’。”
3.通“由”,用。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由’。”
《尚书·盘庚》:“先生有腹,恪谨天命,兹猶不常宁。”清 王念孙曰:“‘猶’与‘由’通。由,用也,言先王敬谨天命,兹用不敢常安也。”又《无逸》:“古之人猶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王念孙曰:“‘猶’亦与‘由’通,言古之人用相道告,相安顺,相教诲也。”(均引自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汉徐幹《室思》诗:“重新而忘故,君子所猶议。”
4.通“由”,经由,自,从。按:“猶”之本义为母猴。
《孟子·公孙丑(上)》:“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难也。”《礼记·杂记(下)》:“猶是附於王父。”注:“猶,当为‘由’。”(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据此谓“猶”与“由”通。)又《杂记(下)》:“则猶是与祭也。”汉 郑玄注:“亦当为‘由’。”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口诵其文而行不猶其道。”汉 王充《论衡·谈天》:“猶此考之,则无恍惚,明矣。”
5.通“由”,由于,因为。
《公羊传》庄公四年:“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猶无明天子也。”清 惠栋《古义》:“‘猶’、‘由’同。”《吕氏春秋·论威》:“举凶器,行凶德,猶不得已也。”(按:《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引“猶”作“由”)陈奇猷校释:“‘猶’、‘由’古通。……猶不得已也,盖谓由於不得已而行之。”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福谦在纯约,害盈猶矜骄。”唐 刘知幾《史通·烦省》:“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猶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
6.通“由”。按:“猶来”,即“由来”,向来,从来。
唐 李白《代赠远》诗:“渴饮易水波,猶来多感激。”又《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猶来重。”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猶来贱奇璞。”唐崔塗《声》诗:“欢戚猶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宋 苏轼《答氈帐》诗:“莫嫌雪裏閒氈帐,作事猶来未合时。”
7.通“油”,油然。
《逸周书·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8.通“尤”、“訧”,诟病(诟骂相病害);罪过,过失;用作动词时为指责、诟骂之意。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訧’。”又云:“‘猶’、‘尤’双声。”
《诗经·小雅·斯干》:“式相好矣,无相猶矣。”又《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 上一篇:猲
  • 下一篇:猶(二)

猶(五)-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猶(五)

 通“如”,若,同(参看杨树达《词诠》卷七)。按:方音“於”、“猶”与“如”双声,故可通假。
《诗经·召南·小星》:“寔命不猶。”《论语·先进》:“过猶不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猶缘木而求鱼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七:“月本无光,猶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 上一篇:猶(四)
  • 下一篇:猶(六)

读音·iao(ˊ),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余昭切,平,宵韵。
❶摇动,通“摇”。《礼·擅弓》注:“猶,当为摇,声之误也;摇,谓身动摇也。”

上一条: 下一条:

“犹”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猶攸yǒu

❶同“猷”。图谋;谋划。例:他当领导,辄想闹~几个、挑(tǎo)~几个,不给集体谋~事。
❷同“猷”。顺。例:这事办得顺~得很,钱来得利~很!
❸言;谈。例:他爱谝~,吹~自己,爱说~大话。
淸王筠《说文句读》:“猷、猶一字。凡謀猷。”《廣雅》:“猷,顺也。”《玉篇》:“猶,言也。”

ㄧㄡˊyóu2792犬子。古北方方言。《说文・犬部》:「~,玃属,从犬酉声;一曰陇西谓犬子为~。」摇。古北方方言。《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汉郑玄注:「犹当为摇,声之误也。摇谓身动摇也。秦人犹摇声相近。」还;仍旧。闽语。福建厦门〖iau53〗。汝~是迄款你还是那样‖伊~佇咧看册他还在看书‖~有一项代志还有一件事。福建永春〖ia53〗。我~有钱。福建东山〖iau42〗。工作进展~紧还快。广东海康〖ia42〗。~去还去。

猶犹

(14次) 尚;仍。虽九死其~未悔 唯昭质其~未亏 虽体解吾~未变兮览余初其~未悔 余~恶其佻巧 览察草木其~未得兮 时亦~其未央芬至今~未沫《离》 ~有曩之态也《章·诵》 羌冯心~未化《章·思》 虽过失~弗治《章·日》 鸟兽~知怀德兮《辩·五》 夫黄鹄神龙~如此兮《惜》 志~卑夫禹汤《哀》

❶謀也。《詩經·小雅·采芑》: “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毛傳:“猶,道也。”鄭玄箋: “猶,謀也。” 《詩經·小雅·巧言》: “爲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鄭玄箋:“猶,謀。” 《詩經·大雅·文王》: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 鄭玄箋: “猶,謀。”《詩經·大雅·板》: “出話不然,爲猶不遠。” 毛傳: “猶,道也。” 鄭玄箋: “猶,謀也。”《詩經·大雅·桑柔》: “秉心宣猶,考慎其相。” 鄭玄箋: “猶,謀。” 《詩經·魯頌·泮水》: “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鄭玄箋: “猶,謀也。”
❷當作“瘉”,病也。《詩經·小雅·斯干》: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毛傳:“猶,道也。” 鄭玄箋: “猶,當作瘉,瘉,病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猶,毛如字,鄭改作瘉,羊主反。” 《詩經·小雅·鼓鐘》: “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毛傳:“猶,若也。” 鄭玄箋: “猶,當作愈,瘉,病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猶,如字,鄭改作瘉,羊主反。”
❸道。《詩經·小雅·小旻》: “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鄭玄箋: “猶,道。”《禮記·禮器》:“《詩》云: 匪革其猶,聿追來孝。” 鄭玄注:“猶,道也。” 《禮記·緇衣》:“《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鄭玄注: “猶,道也。”
❹圖也。《詩經·小雅·小旻》: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鄭玄箋:“猶,圖也。”《詩經·小雅·白華》: “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毛傳: “猶,可也。”鄭玄箋:“猶,圖也。” 《詩經·大雅·抑》: “訏謨定命,遠猶辰告。” 毛傳: “猶,道也。”鄭玄箋:“猶,圖也。”《詩經·周頌·訪落》: “將予就之,繼猶判渙。” 鄭玄箋:“猶,圖也。”《詩經·周頌·般》: “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鄭玄箋: “猶,圖也。”《周禮·春官·宗伯》: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鄭玄注: “猶,圖也。” 《周禮·秋官·小行人》: “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爲一書。”鄭玄注: “猶,圖也。”
❺尚。《詩經·大雅·常武》: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毛傳: “猶,謀也。” 鄭玄箋: “猶,尚。”《禮記·檀弓上》: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 鄭玄注: “猶,尚也。” 《禮記·檀弓下》: “孺子之喪, 哀公欲設撥, 問於有若。有若曰: 其可也,君之二三臣猶設之。” 鄭玄注: “猶,尚也。”
❻當爲“摇”,聲之誤。《禮記·檀弓下》: “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 鄭玄注:“猶,當爲摇,聲之誤也。摇,謂身動摇也。秦人猶、摇聲相近。”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猶,依注作摇,音遥。”
❼若也。《禮記·郊特牲》: “猶明清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 鄭玄注: “猶,若也。” 《禮記·内則》: “子弟猶歸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鄭玄注: “猶,若也。” 《論語·述而》:“子曰: 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德。”鄭玄注: “猶,若也。” (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
❽當爲“由”,用也。《禮記·雜記》: “王父死,未練祥而孫又死,猶是附於王父也。” 鄭玄注:“猶,當爲由。由,用也。”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猴科 > 猶1
1  yóu

亦作“𧳫”,亦稱“猶猢”。獸名。似麂之猿猴。《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郭璞注:“健上樹。”郝懿行義疏:“猶之為獸,既是猴屬,又類麂形,麂形似麕而足如狗,故猶從犬。”《禮記·曲禮》:“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猶與也。”《說文·犬部》:“猶,玃屬。从犬,酋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一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清·郝懿行《爾雅義疏·釋獸》:“酈注所說猶猢,即是《爾雅》之‘猶’,其謂之猢者,俗謂猴為猢猻,猢,猴聲轉。”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犬科 > 猶3
3  yóu

獸名。五尺大犬。《尸子》卷下:“五尺大犬爲猶。”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犬科 > 猶2
2  yóu

獸名。犬之子。《說文·犬部》:“隴西謂犬子爲猶。”

猶yóu

AA71
“犹”的繁体。

猶yóu

Y246
“犹”的繁体。

〖猶〗 粵 jau4〔由〕普 yóu

❶ 猶如,好像。蘇洵《六國論》:「以地事秦,〜抱薪救火。」
❷ 副詞,依然。《六國論》:「刺客不行,良將〜在。」
❸ 副詞,尚且。韓愈《師說》:「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且從師而問焉。」

猶犹,金文;篆yóu

[犭(犬,意符)+酋(聲符)→猶(《説文》:“猶,玃屬。從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猶,借爲相似,如同〈猶如、過猶不及〉;尚且〈猶且〉。)]
《詩經·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德高謀略深,運籌帷幄真如神。)
[春秋] 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鬥,况人乎?”(被圍困的野獸還要做最後爭鬥,何况人呢。)
[唐] 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猶()


小屯南地甲骨2351,殷
猶。

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1638,殷
猶。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遠猷𠣴(腹)心。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雍)我邦尖(小大)猷。

王孫遺者鐘,殷周金文集成261,春秋晚期
誨猷不(丕)飤(飭)。

侯馬盟書79:7,春秋
史猶。

石鼓文·作原
□□□猷。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猶粯(迷)惑於子之而𨑑(亡)其邦。

陳純釜,殷周金文集成10371,戰國
(陳)猶立事歲。

古璽彙編1089,戰國
矦猶。

古璽彙編1827,戰國
事猶。

古璽彙編1993,戰國
(童)猶。

古璽彙編3143,戰國
屋猶。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8,戰國
猷(猶)(乎)其奴(如)愄(畏)四𠳵(鄰)。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27,戰國
則猷(猶)是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1,戰國
君猷(猶)父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4,戰國
(詩)丌(其)猷坪(平)門。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12,戰國至秦
而上猷(猶)智之殹(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簡之爲言也猷(猶)賀(加)。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猶𣊇不知變事以功(攻)宋也。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369,西漢
猶不中昭(招)也。

張家山漢簡·引書111,西漢
猶槖籥也。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訖今垣趾營兆猶存。

甘陵相尚博殘碑(左截),東漢
猶仲尼之相魯,悼公之入晉。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雖遠猶近。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聲教禁化,猷(猶)風之屮。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猶昔八虞,文王是諮。

上尊號碑,北魏
臣等頑愚,猶知其不可,況神祇之心乎?

無量義經,北齊
白齒四十猶珂雪。

張濤妻禮氏墓誌,隋
顛沛猶在於謙讓。

高緊墓誌,隋
竊以粤山未礪,對賞猶今。

李壽墓誌,唐
猶阻聲教。

崔千里墓誌,唐
猶望前程。

騫思玄墓誌,唐
命則猶屯。

憫忠寺重藏舍利記,唐
猶憑刊石。
《説文》: “猶,玃屬。从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
《説文》無“猷”字。先秦古文字及睡虎地秦簡中“猶”、“猷”不分。考察西漢簡帛中的用法,張家山漢簡雖有分用的例子,但是馬王堆帛書仍有“猷”讀“猶”的例子,甚至東漢碑刻仍有此類例子。因此,兩者的分化可能在兩漢時出現。魏晉以後實物文字中兩者區分明顯。以下將漢代以後的 “猷”作爲附録列於下: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63,西漢
君曰: 問史猷治獄非是。

漢印文字徵
皋猷左尉。

漢印文字徵
孫邁猷印。

元順墓誌,北魏
豈徒鍾鼎,獨播徽猷。

王蕃墓誌,北魏
有馥其馨,玄猷岳峻。

宋虎墓誌,北魏
廉信著潔,風猷芳美。

道明墓誌,北齊
猷猷君子,閨門有則。

☚ 狄   狙 ☛
000031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