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果 (鱼、菜、粮、茶) 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茶 等模式。
猪—沼—果模式技术: 户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和一座猪圈,养2—4头三元杂交猪,种0.5—1公顷果园,置配套设备和设施。猪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育肥后期 (60千克至出栏)按自由采食的85%—90%供给,每日喂2—3次。猪舍温度15℃—26℃,湿度60%—70%,定期消毒,做好防疫工作,90—110千克出栏。建设构造合理的水压式沼气池,以优质的PVC管为输气管,采用气动搅拌和菌种自动回流及固菌技术,加强日常管理,控制好发酵条件,冬季采用塑料棚增温,保证产气好、旺。果树应选用优质品种生产无公害果品,沼液、沼渣须与化肥配合施用。病虫防治采用无公害标准,结合套袋技术,提高果品质量。
猪—沼—鱼模式技术: 户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一座猪圈和一口1—2公顷鱼池 (塘) 或0.7—1公顷精养鱼池,养2—3头三元杂交猪,置配套设备和设施。建造 “三结合” 的猪圈、厕所和沼气池,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和沼肥; 利用沼肥养鱼,培肥水质; 沼液养猪,节约饲料并提前出栏; 沼肥培肥塘埂土壤,栽桑养蚕,蚕粪喂鱼,栽培苏丹草作为鱼、猪的饲料; 沼气烧饭、点灯照明,解决农户生活用能; 春、夏、秋三季的晚上,利用多余的沼气点灯诱蛾喂鱼,节约鱼饲料。通过物能多层次利用,形成一个以沼气为纽带的渔业生产路子,使各循环生物因子物尽其用。
猪—沼—菜模式技术: 户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20平方米猪圈和一个清洁卫生厕所,人均年饲养1—2头猪,种1—2室 (棚) 蔬菜。在日光温室 (棚) 的一侧,建地下沼气池,池上建猪圈和厕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猪圈靠近日光温室 (棚),便于生猪采食菜叶、瓜藤等青饲料,剩余的菜叶、瓜藤等排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为日光温室 (棚) 提供优质气肥,同时减少了室 (棚)内环境污染。施用优质沼渣做蔬菜基肥,沼液喷施蔬菜叶面,使蔬菜产量增加,且有效抑制蔬菜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成为无公害农产品。
猪—沼—稻模式技术: 户建一个6—8立方米沼气池、1.5平方米厕所和6—10平方米猪圈,常年饲养2—4头生猪,种植水稻0.1—0.4公顷。修建 “三结合” 沼气池、猪舍、厕所,猪粪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农户炊事、照明,沼液、沼渣施用于稻田作基肥等,形成农业生产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猪—沼—茶模式技术: 户建一个8—10立方米沼气池、1.5平方米厕所和6—10平方米猪舍,常年饲养2—4头生猪,种0.6—1.3公顷高产、优质、高效茶园,置配套设备和设施。在茶园间作套种牧草,为养猪提供饲料来源; 标准化饲养三元杂交猪,仔猪要体质健壮,食欲旺盛,育肥前期 (60千克前) 采取较高营养水平,让猪自由采食,育肥后期 (60千克后),采食量按自由采食的85%—90%供给,每日喂2—3次,每次进食1千克饲料、饮用2.5—3千克水,猪舍温度保持15—26℃,湿度60%—70%,并定期消毒,严格按防疫免疫程序,做好防疫和病虫害防治,90—110千克出栏。标准化建造一座8—10立方米的 “三结合” 沼气池,用明沟或暗渠把沼气池与茶园连接起来,沼液和沼渣沿沟或渠定期排入茶园,沼气通过密封管道进入农户,用来烧饭、点灯或给猪圈增温。茶园周围加强防护,防止污染,茶园用肥以沼液、沼渣为主,辅以其他有机肥和饼肥,也可直接在茶园中养鸡,用鸡粪作基肥。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低毒、低残留、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的农药防治。采收的鲜叶单放单制,盛装鲜叶的器具要求洁净、无污染,符合标准要求,加工、包装、储运均按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进行,确保成品茶叶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