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专行;群策群力 独断专行 断:决断。不考虑别人意见,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多含贬义。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例 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在衣着方面,她过于自信,一味独断专行,在潮流化的香港,一看便是个异乡人。(王安忆《香港的情和爱》) 亦作“独断独行”、“独行独断”。 例 也许,徐鹏飞为了对付严醉,应该稍稍收敛一下独断独行的傲态,减少别人对他的猜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十五章) 群策群力 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发挥集体力量。多含褒义。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陈舜礼《团结奋斗,再展宏图》)在可能和必要的时候,还要群策群力,为这些外来词想出更加完美的译名,使它和我们的民族语浑然成为一体。(秦牧《语林采英·外来词的吸收和消化》) - 上一篇:豆蔻年华;徐娘半老
- 下一篇:独木小桥;阳关大道
“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独断专行;一意孤行 异 独断专行 做事不考虑别人意见,仅凭个人意志独自决断。 例 随着权势的增大,奕对那拉氏也不像以前那样尊重了,这对独断专行的那拉氏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何泽福等《西太后的一生·撤销议政王》)他这样独断专行,不是有意败坏自己的威信?(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一意孤行 不听劝告,固执地按自己的意思行事。语义重。 例 说不定他一片好心劝杜竹斋抑制着吴荪甫一意孤行那番话,杜竹斋竟也已经告诉了荪甫。(茅盾《子夜》十)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当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同 多形容行事缺乏民主作风,拒绝别人的意见。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等。 - 上一篇: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 下一篇: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独断专行dúduàn-zhuānxíng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凭个人意志行事。 【反】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成〉做事只凭个人意志独自决断,不考虑别人意见:一味独断专行。 【提示】又作“独断独行”。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动词性,连动结构。指单独决断,按个人意见办事,比喻作风不民主,用于贬义。 【例】 蒋介石先生在与史迪威的冲突中,就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君主那种独断专行,龙颜难犯的情形。(李炳银 《检史与摄魂》) 独断专行(同)独行其是 一意孤行 (反)群策群力 独断独行[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一手包揽[一手包办];集思广益、齐心协力[齐心同力、齐心戮力、齐心并力、齐心合力]、群策群力○独断独行dú duàn dú xíng行事专断,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他不免有点~,不把领导放在眼里 | 他向来~,遇事不同任何人商量。也说〖独断专行〗。 ○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倔强固执,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接受他人的意见:他的缺点是恃强好胜,~|大凡~的人,总是只相信自己。 ○一手包揽yī shǒu bāo lǎn一个人把持一切,不容许别人插手:他的婚姻大事,由父母~|这项工程由他~|这帮人~了托运业务,别人不能插手。也说〖一手包办〗。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意见: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的意思|坚持民主,~|~,所有人员都参加讨论,提出方案。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众人一条心,共同努力:群情振奋,~|工作上~,生活上情投意合。也说【齐心同力】、【齐心戮力】、【齐心并力】、【齐心合力】。 ●群策群力qún cè qún lì大家出主意,共同出力量:实赖同心同德之臣,亟合~之助|大家~,创造性劳动,提前三个月完成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独断专行 独断专行独自决断,独自行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独:独自。专:独。 ☚ 独霸一方 悍然不顾 ☛ 独断专行 独断专行专己 专行(专行独断) 专制擅专 遂事 颛制 独行 独断独行 独行独断 独是独非 把持权力,独断专行:政由己出 政自己出 把持大权,独断专行:专权擅势 专擅权势 专制擅权 专擅权势 一任己意,独断独行:自专 妄以权势独断独行:武断 蛮横固执,独断专行:狠愎自用 很愎自用 强很自专 强狠自专 凶愎自用 独断专行,不顾一切:搜行不顾 不随便凭一己之见而独断专行:不苟自专 不敢自作主张,独自专行:不敢自专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 独断 果断 ☛
在夜中行事 在夜中行事暗行 照例行事:应名点卯 能照规定行事:有章可循 依照市场行情行事:随行就市 按四时季节行事:载时 安守本分,按理行事:安分守理 安分循理 循理安分 根据其爱好行事:从其所好 依从我的爱好行事:从吾所好 按正直的方式行事却不被容纳:直道不容 根据客观情况或实际需要灵活变通地行事:应机权变 听命行事:听事 顺应他人旨意行事:随人作计 看对方脸色行事:承颜候色 承意观色 看别人脸色行事:仰人眉睫 看脸色、按对方的心意行事:承颜顺旨 承颜顺指 小心谨慎,看上司的眼色行事:望风承旨望风希旨 望风希指 承望风指 臣子总是按照君主意图行事:君唱臣和 独自行事:独行 独断专行:专独 按自己的方便行事:自便 不受上命而自由行事:颛命 便宜行事:随宜 权宜行事:以叔援嫂 慎重行事:鳖行 违背自然法则行事:辱举 悖理行事:逆施 委屈行事:屈行 有病勉强行事:舁疾 急遽行事:疾行 孟浪行事:闯然 利用和凭借醉酒的气势行事:乘酒假气 苟且行事:苟止 胡乱行事:乱来 缺乏知识而胡乱行事:无知妄作 任意乱来,胡乱行事:胡作乱为 胡作胡为 胡行乱为 胡行乱作 胡为乱做 胡为胡做 狂行乱为 乱作胡为 妄作胡为 伺机恣意行事:窥恣 恣意行事,只图痛快:快心 行事怪诞,超越常理:诡越 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轻率行事:不敢冒昧 不照老一套的行事:不期修古 倚仗权势和恩宠行事:持禄怙宠 倚仗权势随意行事:怙权挟势 倚仗钱财和权势而随意行事:怙财挟势 倚仗权势和受宠信而随意行事:怙恃凭宠 仗着自己强大而有权势行事:倚强仗势 为人奸诈,倚仗受宠信而随意行事:怀奸怙宠 怀奸固宠 (办事或做事:行事)
另见:做事 办事 行为 ☚ 行事 从事 ☛ 独断专行独断独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act arbitrarily(/dictatorially); act on one’s own responsibility (/authority) in everything; be a law to (/unto) oneself; be imperious (/overbearing);decide and act alone (/without advice from others);make arbitrary decisions and take peremptory actions; write one’s own ticket ❍ 因而几年来,大姐娃里外作主,独断独行,心中十分快意。(王汶石《风雪之夜》78) So for the last few years Dajie had had the game in her own hands,and was accustomed to acting on her own responsibility in everything. She had felt quite happy about it. ❍ 那种~,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毛泽东选集》492) It is wrong to indulge in arbitrary decisions and peremptory actions and to ignore our allies.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按个人的意思办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act arbitrarily, self-imperious, be a law unto oneself, decide and act alone, arbitrary dictation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解义】断:决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完全按个人的意志办事。 【用法】多指个人作风。含贬义。 【例句】他这个人做事一向~,从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近义】一意孤行、独行其是 【反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指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意见。形容作风武断不民主。 【例】总经理一贯~,公司员工意见很大。 〔近〕一意孤行 二者都可指“不采纳别人意见”,但“独断专行”者往往有特殊的身份,是国家或单位的领导人;“一意孤行”则不受此限。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释义】单独决断,凭个人意见办事。 独断:?????. 专行:????. ????? ????. ????. 【例句】1.他遇事不跟别人商量,总爱独断专行。 ?? ?? ?? ?? ?? ????? ????? ????. 2.谁叫你没有我的吩咐就独断专行? ?? ??? ? ?? ?? ????? ????? ???? 【近义词】独断独行 一意孤行 【反义词】集思广益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做事自作主张,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行事作风专横。伍修权《我的历程》六:“他们完全剥夺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指挥权,排斥了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领导,由李德的~取代了军委的集体领导。” 〔变式〕独断独行 〔近义〕刚愎自用 一意孤行 独行其是 专横跋扈 〔反义〕集思广益 博采众议 群策群力 〔连用〕飞扬跋扈 颐指气使 〔俗语〕慈禧太后听政——独断专行 不民主,行事专断独断专行;独断独行格式 直叙式。 释义 独断:一个人作决定。专行:凭个人的意思行事。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金史·石琚传》:“朕为天子,未尝敢专行独断,每事遍问卿等,可行则行,不可行则止也。” 举例 当领导,作风要民主,有事和大家商量,不能~。 近义 独行其是 独断专行;群策群力dú duàn zhuān xínɡ;qún cè qún lì独断专行 断:决断。不考虑别人意见,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多含贬义。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例 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在衣着方面,她过于自信,一味独断专行,在潮流化的香港,一看便是个异乡人。(王安忆《香港的情和爱》) 亦作“独断独行”、“独行独断”。 例 也许,徐鹏飞为了对付严醉,应该稍稍收敛一下独断独行的傲态,减少别人对他的猜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十五章) 群策群力 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发挥集体力量。多含褒义。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陈舜礼《团结奋斗,再展宏图》)在可能和必要的时候,还要群策群力,为这些外来词想出更加完美的译名,使它和我们的民族语浑然成为一体。(秦牧《语林采英·外来词的吸收和消化》) 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gu zhi ji jian du duan zhuan xing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zi yi wei shi yi yi gu xing 【刚愎自用】 倔强固执,不听别人意见,硬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愎:任性。自用:自以为是。源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又,《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多用于贬义。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不一定正确的意见。多用于中性或贬义。源出《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独断专行】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不同别人商量,一个人说了算。也作“独断独行”。 【自以为是】 自己认为自己的言行是对的。源出《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一意孤行】 原为谢绝他人请托,坚持己意行事。现为拒绝别人意见,独断专行。源出《史记·酷更列传》:“[赵]禹为人廉洁。为史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 只因为严醉刚愎自用,长期与毛人凤貌合神离,戴笠一死,毛人凤当上局长,严醉就走下坡路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梁斌:《红旗谱》) 现在有人为了站住脚,就独断专行,想排斥一大批党的忠实干部,同时又想安插自己的亲信。(水运宪:《祸起萧墙》) 你在他手下办事,只可以独断独行;倘若都要请教过他再做,那是一百年也不会成功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斗争历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负责任;斗争历史长的,可以因其长而自以为是。(毛泽东:《学习和时局》)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请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 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 cong jian ru liu cong shan ru liu 【从谏如流】 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迅速接受别人的直言规劝。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谏:直言规劝。源出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多用于褒义。 【从善如流】 象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源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 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唐·韩愈《争臣论》)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固执己见gù zhí jǐ jiàn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zi yi wei shi yi yi gu xing 独断专行 du duan zhuan xing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源出《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自以为是】 自己认为自己的言行很对。源出《苟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一意孤行】 原为谢绝他人请托,坚持己意行事。现为不听别人意见,独断专行。 【独断专行】 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专断行事。 ﹝例﹞ 患难打不倒他的乐观,死亡可使他不能再固执己见。(老舍:《四世同堂》) 斗争历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负责任;斗争历史长的,可以因其长而自以为是。(毛泽东:《学习和时局》)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上有一条,规定共产党应当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徐鹏飞为了对付严醉,应该稍稍收敛一下独断专行的傲慢,减少别人对他的猜忌,在毛人凤面前还是表现得顺从、谨慎、忠实一些更好。(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断:决断。指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例〕他任总经理以来,~,听不进群众的一点意见。 【辨析】“独断专行”与“一意孤行”都形容凭个人意志办事,都含贬义。“独断专行”多用于当权者,侧重于不和他人商议。“一意孤行”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各种人和组织,侧重于不接受他人意见。 【提示】含贬义。多作谓语、定语。 独断专行dúduàn-zhuānxíng断:决断。指不听别人的意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见“独断独行”。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也说“独断独行”、“独行独断”。指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意见。形容作风武断不民主。 慈禧太后听政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ɡ【解义】 断:决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完全按个人的意志办事。 【用法】 多指个人作风。含贬义。 【例句】 他这个人做事一向~,从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近义】 一意孤行、独行其是 【反义】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独断专行du duan zhuan xing独:独自。断:决断。专行:按个人意志办事。独自决断,依照个人的意见行事。 【也作】独断独行 【近】刚愎自用 专横跋扈 【反】群策群力 从善如流 【注意】行,不读hang。 独断专行 颐指气使dú duàn zhuān xíng;yí zhǐ qì shǐ断:专断;颐指:以脸色指挥别人;气使:用气色支使人。形容人做事专断,态度傲慢,常常用脸色神情来支使他人。龚雅文《不变也得变——评电影〈浪花〉中云涛夫人的思想内涵》:“她以名门富豪,规矩人家的内当家自诩。她~,绝不允许任何离经叛逆的事情出现。”
刚愎自用 独断专行gāng bì zì yòng;dú duàn zhuān xíng刚愎:傲慢任性,强横;自用: 自以为是。形容傲慢任性,自以为是,行事专断,不考虑他人意见。张瑞麟《诸葛亮并未斩马谡》:“马谡理论脱离实际,~,不听王平苦劝,安错营寨招此大祸。军法无情,岂能饶过,马谡大哭,诸葛亮挥泪斩之。” 独断专行dúduàn-zhuān xíng独断:独自做出决断。专行:按个人的决断行事,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指凭主观臆断行事,不考虑别人意见。 【例】有不少干部,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独断专行地强制群众去干一些蠢事,把群众的干劲白白地浪费掉了,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G41R【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独断:一个人作决定。专行:凭个人的意思行事。 独断专行dúduàn-zhuānxíng〔并列〕 做事专断,不与别人商量。形容作风不民主。高阳《粉墨春秋》5回:“他知道如果办成一张处处为‘政府’讲话的‘官报’,销路一定会成问题,因此他另有一套争取读者的做法;但必须以副社长的名义,~,期无掣肘。” ※ 行,不读作háng。 △ 贬义。用于形容不民主。 【近义】刚愎自用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独行其事 〖反义〗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权钧力齐。 也作“独断独行”、“独行独断”。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独断:独自决断。专行:专门按个人的意见办事。指专按自己的意志办事,拒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作“独断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