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狡兔三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狡兔三窟典源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戒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 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史记·孟尝君列传》亦载此事,但无三窟之说。《晋书·王衍传》:“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识者鄙之。”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形容人为避祸求安,多设藏身之所。《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往聘孟尝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诌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罗隐《贵池晓望》:计疏狡兔无三窟,羁甚宾鸿欲一生。陈陶《悲哉行》: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预作多种避祸的准备。语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聊斋志异·邵九娘》:“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狡兔三穴”。《旧唐书·李晟传》:“国家倘有变故,琼愿备左右,狡兔三穴,盍早图之。”也作“三兔穴”。宋·刘祁《归潜志》卷二引金·赵宜禄《题嵩阳归隐图》:“窈窕云山三兔穴,飘飘风树一鸠巢。”也作“三窟”。宋·苏轼《再用前韵寄莘老》:“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狡兔三窟典源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戒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 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史记·孟尝君列传》亦载此事,但无三窟之说。《晋书·王衍传》:“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识者鄙之。” 释义用法 冯谖 (一作驩) 为齐国孟尝君门客,他为孟尝君去其领地薛收债,将债券都烧了,百姓感恩。后孟尝君被迫去位归国,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接,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你现在只有一窟,我再为你营造二窟。又去梁国游说,使梁惠王重金礼聘孟尝君。而齐王闻信后,非常恐慌,赶忙派大臣来请孟尝君回朝,并写书向孟尝君谢罪,孟尝君因而又官复原职。这样,“三窟”皆成。晋王衍 (字夷甫) 亦有任其二弟为地方长官,作为“三窟”,求得身家安全之事。后以此典表现为避祸求安,多设藏身之所。 用典形式 【三窟】 唐 ·李白:“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宋·黄庭坚:“藏拙无三窟,谈禅剧七禽。”宋·范成大:“百年何处用三窟,万事信缘安一技。” 【狡穴】 宋·范成大:“犬骄鹰俊马蹄快,狡穴未尽须穷追。” 【失三窟】 清·王士禛:“王家宁馨失三窟,华亭鹤唳悲清秋。” 【兔三窟】 宋·张元干:“荣枯过眼海一沤,出处何心兔三窟。”金 ·元好问:“青州荆州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狡兔计】 清·孙淑:“文从狡兔计,高枕乐未央。” 【狡兔窟】 明 ·汤显祖:“狡兔窟何所,魁梧数尺坟。” 【营三窟】 宋·陆游:“迂疏早不营三窟,流落今宁直一钱。” 【谋三窟】 清 ·丘逢甲:“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夷甫三窟】 宋·黄庭坚:“正令夷甫开三窟,猎以我道皆成擒。” 【兔藏三窟】 唐·杜甫:“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复深忧。” 【狡兔三穴】 唐·陈陶:“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狡兔三窟】 唐·罗隐:“计疏狡兔无三窟,羁甚宾鸿欲一生。” 【狡兔求窟】 清·文廷式:“相臣狡兔求窟,国论伤禽畏弦。” 狡兔三窟借指多种藏身之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狡兔三窟【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狡兔三窟jiǎotù-sānkū狡: 狡猾。窟: 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语出《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三窟jiǎotù-sān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避祸或藏身的地方多。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成〉比喻藏身的地方多,预先做好了藏身或避祸的准备:那家伙狡兔三窟,逮捕他很不容易。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比喻应作多种避免灾祸的准备。《战国策·齐策四》:“冯谖 (xuan) 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聊斋志异·邵九娘》:“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预作多种避祸的准备。语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聊斋志异·邵九娘》:“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狡兔三穴”。《旧唐书·李晟传》:“国家倘有变故,琼愿备左右,狡兔三穴,盍早图之。”也作“三兔穴”。宋·刘祁《归潜志》卷二引金·赵宜禄《题嵩阳归隐图》:“窈窕云山三兔穴,飘飘风树一鸠巢。”也作“三窟”。宋·苏轼《再用前韵寄莘老》:“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之所多。战国时,齐相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替他到封邑薛地收取租债。冯谖到了那里,将债券全部焚毁,薛地百姓以为是孟尝君的恩赐,齐呼“万岁”。一年后,孟尝君罢官回到薛地,百姓走出百里夹道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为自己收买了人心。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往往有三窟,如今只能算营就了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啊!”(见《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洞。比喻藏身的地方多,计划周密。 ☚ 将计就计 借箸代筹 ☛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比喻为了避祸藏身准备了很多地方。窟:洞穴。 ☚ 常备不懈 弭患无形 ☛ 各种程度的方法 各种程度的方法留有余地的办法:后手(留~) ☚ 做法 旧法 ☛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军事上多用来比喻敌人的狡诈,指其周旋或掩蔽的方法很多。窟:洞穴,窝。汉代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喻藏身之处多,便于避祸。《诊余举隅录·卷下》:“后询诸人,渠果香巢遍筑,如狡兔(有)三窟然,此闻而知之一证也。”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极力谋营避祸藏身之处,有多种应急的能力。典出《战国策·齐策四》:冯驩在为孟尝君焚烧债券后(见“冯驩焚券”条),对孟尝君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应允,于是,冯驩到梁力劝梁惠王重聘孟尝君。梁果以千金和上等官位相聘。可是,冯驩又告诫孟尝君万不可受梁之聘。孟尝君正在犹豫之时,齐国听说梁国欲聘孟尝君,君臣恐惧,赶忙派太傅送来黄金千斤,齐王还亲自写信致歉,要重新起用孟尝君。孟尝君大喜。冯驩又告诫孟尝君,不可轻率应允,须“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目的达到后,冯驩才对孟尝君说:“三窟已成,君姑高枕为乐矣。” ☚ 食言而肥 闻一知十 ☛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a wily hare has three burrows—a crafty person has more than one hideout;provisions for cunning escape 狡兔三窟jiao tu san kua wily hare has three burrows—a crafty person has more than one hideout 狡兔三窟A wily hare has three holes—A crafty person has more than one hideout.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逃灾避难藏身之处很多。a crafty person has more than one hide out, A wily hare has three burrows. The mouse does not trust to one hold only.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解义】窟:洞穴,窝。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比喻隐蔽的地方多。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地方多,便于避祸。“狡”,狡猾;“窟”,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狡兔三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下,有个名叫冯谖的食客。一次,他奉命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去收债。临行时,他问孟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薛地后,假借孟尝君的命令,将债契全都烧了。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齐呼万岁。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避祸藏身的处所或方法很多。《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释义】比喻隐藏的地方很多。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有多处藏身避祸的地方。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八:“这班富户~,富裕亲戚朋友众多,你就是把他们的粮食搜光,也饿不掉他们一颗大牙。” 预备多种后路狡兔三窟;狡兔三穴格式 比喻式。 避祸藏身的地方很多狡兔三窟;狡兔三穴格式 比喻式。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或方法很多。 狡兔三窟jiǎotù-sānkū灵活狡健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以避免所遭逢的危险。比喻预先作多种避祸的准备。也喻指藏身的地方很多。参见“高枕而卧”。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为了自身安全而预先安排多处藏身的地方或考虑多个避祸的策略。也作“狡兔三穴”、“三窟狡兔”。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解义】 窟:洞穴,窝。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比喻隐蔽的地方多。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窟: 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一处有危险便可以逃到另一处躲起来。比喻为保全自己躲避祸害而安排下多处藏身的地方。姚雪垠《李自成》:“这班富户~,富裕亲戚朋友众多,你就是把他们的粮食搜光,也饿不掉他们一颗大牙。” 狡兔三窟jiao tu san ku三:形容多。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许多个洞穴可供藏身。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很多。也指预备多种退路。语本《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狡兔三窟jiǎotù-sānkū狡:狡猾。窟:洞穴,动物窝。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战国策·齐策四》:“(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比喻人为了自身安全,多找几个藏身地方,或多想几个逃避灾祸的办法。 G31B【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窟:洞穴,窝。现多用于贬义。 狡兔三窟jiǎotù-sānkū〔主谓〕 狡猾的兔子为自身安全设有三个藏身的洞穴。以便于躲避灾祸。比喻人为了安全,做了严密防范的准备。语本《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聊斋志异·邵九娘》:“汝~,何归为?”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即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比喻作多种防祸的准备,才有利于避祸。《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也作“三窟狡兔”、“狡兔三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